西寻记——金沙遗惑


标签:
金沙遗址古蜀先民出土文物未解之谜求知不懈 |
原来打算在成都茶馆出饭馆进的逍遥一天,不料汉斯同学举双手反对,声称宁愿把时间浪费在金沙博遗址物馆。好吧,他是客,我半主,主随客便。
踏上这片用花坛草坪和林中小径装扮得公园似的开阔地,完全想象不出它过往的狼藉。说起来,博物馆正式开放后,我并没有再来过,今天算是旧梦重温。
金沙是成都郊外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村,早年因考古发掘一夜成名。我曾跟在姐姐身后听了一些零碎故事,看了几幕震撼场景,可惜当时现场不许拍照不准录音,无图无真相,时过境迁,犹如南柯一梦。脑海里幸存的片断是:三千年前有个古蜀国,都城建在三星堆。后来,三星堆迁都金沙。再后来,金沙被秦始皇的祖先吞并,古蜀文化就此湮灭。



现在的金沙遗址占地四百多亩,陈列馆分上下三层、五个展厅。



当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某个风轻云淡的下午。当时,姐姐和她的朋友由一位资深学者领着,在尚未对外的遗址馆转悠,说起3000年前古蜀国辉煌的文明和创世纪般的神话,学者激动得不成体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住灵魂拷问:是谁铸就了这个奇迹?他们来自哪里?有过怎样的生活和信仰?后来又去了何方?
懵懂无知的我对这些漫无边际的哲学命题不感兴趣,只管站在那堆数以千计的雪白象牙前发呆: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大象从西双版纳赶来过的呀?学者耳尖眼利抚掌疾呼:NO!







展品着实太多,无法一一细数,捡几件颜值高些的亮个相吧。





金沙时期祭祀之风盛行,光出土的卜甲就有21件,最巨的龟壳长达50厘米。注意啦,这厮并非甲骨文的载体,而是古蜀巫师用来为国王占卜的物什。比如:何时耕种、何时开战,何时得子、何时有难。
古蜀人和所有远古人一样崇拜阳光。接下来,你肯定猜到这些多金人要做啥了。是的,他们用含金量94.2%的金箔做了一面镂空的太阳鸟,让它的内层有十二道充满动感的齿状光芒,外层有四只舒展翅膀的长尾飞禽,寓意赤乌负日,东升西落,四季分明,万物均衡。





除了金器,铜器,玉器,金沙还发掘了一批石人、石虎、石蛇、石龟,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器。



为保护文物奔走呼号的冯先生曾说:“任何在文化上自成系统的地方,总会以自我为中心,也许正是这种文化上的自我,才使他特色鲜明和不可替代。”虽然我心中仍有十万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所有华丽灿烂奇妙多情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一去不再复返?),还是不得不再次为金沙不可替代的鲜明特色折服。
大厅一角,神情激昂的年青教师正言词生动地为一群艺校小朋友解惑答疑。这些未来的宇航员和筑梦者仰起稚嫩的面庞,以儿童特殊的视角同老师踊跃互动、一问多答,听得人感慨万端,灵魂飞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