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寻记——金沙遗惑

(2022-11-30 22:00:26)
标签:

金沙遗址

古蜀先民

出土文物

未解之谜

求知不懈

原来打算在成都茶馆出饭馆进的逍遥一天,不料汉斯同学举双手反对,声称宁愿把时间浪费在金沙博遗址物馆。好吧,他是客,我半主,主随客便。

踏上这片用花坛草坪和林中小径装扮得公园似的开阔地,完全想象不出它过往的狼藉。说起来,博物馆正式开放后,我并没有再来过,今天算是旧梦重温。

金沙是成都郊外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村,早年因考古发掘一夜成名。我曾跟在姐姐身后听了一些零碎故事,看了几幕震撼场景,可惜当时现场不许拍照不准录音,无图无真相,时过境迁,犹如南柯一梦。脑海里幸存的片断是:三千年前有个古蜀国,都城建在三星堆。后来,三星堆迁都金沙。再后来,金沙被秦始皇的祖先吞并,古蜀文化就此湮灭。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现在的金沙遗址占地四百多亩,陈列馆分上下三层、五个展厅。

    考古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在地面上按一定的规矩划出方格,再竖直向下分层发掘,根据土壤的颜色和人类遗留物的质地,分出不同地层,而每一地层,便是某一远古时期的专属地面。眼前这片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方格,就是建在考古发掘现场的“遗迹馆”,相当于古代蜀国专用的冰河祭祀场所。
    这里出土了六千多件金、铜、玉、石、木器,年代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650年不等。发掘工作至今仍未结束,黄土下还掩盖着许多珍稀之物,静待条件成熟,密匙再现。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当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某个风轻云淡的下午。当时,姐姐和她的朋友由一位资深学者领着,在尚未对外的遗址馆转悠,说起3000年前古蜀国辉煌的文明和创世纪般的神话,学者激动得不成体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住灵魂拷问:是谁铸就了这个奇迹?他们来自哪里?有过怎样的生活和信仰?后来又去了何方?

懵懂无知的我对这些漫无边际的哲学命题不感兴趣,只管站在那堆数以千计的雪白象牙前发呆: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大象从西双版纳赶来过的呀?学者耳尖眼利抚掌疾呼:NO!  它们不属于西双版纳!正正是我们金沙的原生大象啊!想想看,那时的成都平原,河流纵横、森林葱茂、良田万亩、大象成群、犀牛扎堆、野猪乱窜、麋鹿欢跳,活脱脱一座野生动物的伊甸园有没有!

    听说,那些长久深埋地底的象牙本就已经高度腐朽,出土见光更使之迅速风化,专家们用各种化学试剂浸泡加固,结果却不遂人意。为免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的悲剧发生,发掘者只得把它们全部就地回填。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从出土的大量生产与生活用具上,可以窥见这片远古时代“人间仙境”的确曾广泛分布着房舍、灰坑、窑穴、水井、池塘、陶窑。
西寻记——金沙遗惑


     出土的金器种类尤其丰富。有趣的是,古加工金器的手法看上去跟现代金属饰品的造就程序无多大差别,原料是天然砂金,工艺是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
西寻记——金沙遗惑


    出土的陶器少说也有上万件,依器型及组合分门别类,便于像汉斯这类专精覃思的观者更清晰的了解金沙文化早、中、晚三期的演变脉络。
西寻记——金沙遗惑


    和三星堆一样,金沙的神奇之处在于出土文物包含了诸多外来符号,比如玉璋、玉戈,就是中原夏商文化的体现;而玉琮、玉璧,明显受江浙良渚文化的影响。可以总结为,这些玉饰既揭示了金沙与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交流的史实,又融入了古蜀先民自身的审美意识。
西寻记——金沙遗惑


展品着实太多,无法一一细数,捡几件颜值高些的亮个相吧。

    玉钺。两侧扉牙错落有致,刃部两端微翘,外形是个“风”字。它并非一般的斧形工具,而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物。
西寻记——金沙遗惑


    玉戈。受埋藏环境的影响,它的表面有黑、白、紫、红多种沁斑,与别的玉戈不同之处在,其上下刃的中部均雕琢有齿牙装饰。
西寻记——金沙遗惑


    有领玉壁。因自身矿物质成分分布不均及埋藏土壤的影响,这枚体型威猛制作规整的玉璧,两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阳面紫蓝,阴面浅白。
西寻记——金沙遗惑


    昆虫纹玉牌。雕刻条纹粗细均匀,婉转流畅,是金沙玉工高调炫技的代表。我若得着,必挂将它于腰间,引人注目。
西寻记——金沙遗惑


    玉海贝。古代平原人极其稀罕生长于大洋深处的海贝,甚至把用玉石雕琢成的海贝形佩饰视为上层社会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我如拥有,定把它镶在袍边,招摇过市。
西寻记——金沙遗惑


金沙时期祭祀之风盛行,光出土的卜甲就有21件,最巨的龟壳长达50厘米。注意啦,这厮并非甲骨文的载体,而是古蜀巫师用来为国王占卜的物什。比如:何时耕种、何时开战,何时得子、何时有难。

    古蜀国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文字。语言说着说着就没了,没有文字,就没有记载;没有记载,就没有证据;没有证据,就难辩真伪。所以,我若拥有这只酷的龟甲,定要拿它盛墨写字,狐假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古蜀人和所有远古人一样崇拜阳光。接下来,你肯定猜到这些多金人要做啥了。是的,他们用含金量94.2%的金箔做了一面镂空的太阳鸟,让它的内层有十二道充满动感的齿状光芒,外层有四只舒展翅膀的长尾飞禽,寓意赤乌负日,东升西落,四季分明,万物均衡。

    乖乖躺在卧龙啃竹子的大熊猫万万没想到,太阳神鸟一出土,就没它啥事了——这鸟干脆利落地登上大雅之堂,位列九大镇国之宝,荣升成都市标。理由很简单:天生的属灵,人造的归人。
西寻记——金沙遗惑


    金面具。你有没有发现,对黄金制品的膜拜真是不分年代、不分国度、不分种族、无处不在。这尊天朝最气宇轩昂、保存最完整的金面具,原先可能是附着在青铜或木质人头上的宗教圣器。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铜面具。与金面具一样,这也不是一张人脸。你可以把它视为古蜀文化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图像,也可以理解为古蜀巫师装神弄鬼的道具。
西寻记——金沙遗惑


    铜人形器。金沙出土了两件造型完全相同的无头骑士,它们正面凸起,背部平整,颈部有一个醒目的空心圆,上臂与小腿还各有两孔对称的小洞,大概是为了铆接固定或悬挂木棍所留。
西寻记——金沙遗惑


    青铜立人。这件圆雕身着长袍,腰配短杖,头戴王冠,双臂环抱,神情肃穆,应该是巫师作法时蛊惑人心的形象。
西寻记——金沙遗惑


除了金器,铜器,玉器,金沙还发掘了一批石人、石虎、石蛇、石龟,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器。

    这只直颈昂首的石虎圆雕生于商周,石料上原生的灰白线条与老虎斑纹接近,卷云耳,大门齿,虽做工拙朴,却生气蓬勃。
西寻记——金沙遗惑


    这些跪坐的石人像,通通眼仁染白、口内涂朱、顶发中分、四角高翘、裸体赤足、屈跪缚手、身体前倾。可怜见的,不知是被捆绑的盗火者,还是代人祭祀的牺牲。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为保护文物奔走呼号的冯先生曾说:“任何在文化上自成系统的地方,总会以自我为中心,也许正是这种文化上的自我,才使他特色鲜明和不可替代。”虽然我心中仍有十万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所有华丽灿烂奇妙多情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一去不再复返?),还是不得不再次为金沙不可替代的鲜明特色折服。

大厅一角,神情激昂的年青教师言词生动地为一群艺校小朋友解惑答疑。这些未来的宇航员和筑梦者仰起稚嫩的面庞,以儿童特殊的视角同老师踊跃互动、一问多答,听得人感慨万端灵魂飞飏

    宇宙之初,是一个奇点。
西寻记——金沙遗惑


西寻记——金沙遗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红尘幻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