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2022-03-24 16:22:46)
标签:

莫斯塔尔桥

萨拉热窝

土耳其甜茶馆

老城区广场

加沙清真寺

杂谈

今天终于要去波黑。出发前刚哥千叮呤万嘱咐:不要半路去树林子撒野尿哈,到处都有没排干净的地雷哟,当心小鸡鸡不保!曲子沧海一声笑:放心,我在前面开路,负责清除余孽。

山路急弯不断,半道下起小雨,天色灰暗,土地贫瘠,不见庄稼,也无牛羊,几个拎筐子的小贩在路边闷声卖柑桔,有种一脚跨进巫山县的感觉。刚哥从后方三十米致电“好像除了建筑差点,跟克罗地亚也没啥区别嘛,不如我们各走各的!”话音未落,啸然超车,绝尘而去。

不怪刚哥担心,“前南”民族复杂,宗教众多,冲突从未断过,对错难以捋清。关于这些,有两部让人动容的电影值得一看。1994年的《暴雨将至》,演义了三段冰冷的死亡和炽热的情感,画面震撼,旋律哀婉。彼时南斯拉夫解体,分离成六个独立的共和国,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以及东正教和穆斯林,种种矛盾积怨已久,局势动荡不安。在暴雨将至的滚滚闷雷中,善良的修士,美丽的女孩,思乡的记者,伤情的摄影师,是彼此故事中的现在、过去、和将来,时间不逝,圆圈不止。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2021的《阿伊达,你往何处去?》还原了一场二战后最严重的种族大屠杀。低调的平铺直叙,高度的令人窒息。19957月,塞族部队闯入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在荷兰维和军人的眼皮子底下,把约8000名波斯尼亚穆斯林男孩和男子强行抓走,枪杀于波黑东部的联合国保护区。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这天上午,莫斯塔尔左岸有点零乱。街上没有红绿灯,车辆却多得出奇,人也多。路书推荐的景点怎么也找不着,要不是一位热心的当地人引路,带我们七拐八拐找到隐秘的叉路口,估计这辈子咱们就要和这座著名的单拱石桥完美错过了。

峡谷里的莫斯塔尔,是内雷特瓦河畔的一座小镇。十五世纪,它凭借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手作金属器皿,在亚得里亚海贸易线上崭露头角。自此,内雷特瓦河右岸的住宅区和市场成倍扩大,小镇走向鼎盛。这座连接左岸交通的石桥,就在那个时候顺理成章地搭建起来。

1992年,占波黑人口60%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宣布独立,而占少数人口的塞尔维亚族却不愿意从南斯拉夫分离出来。于是,支持独立的穆族与拥护统一的塞族兵戎相见,莫斯塔尔遭遇围城。在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炮击声中,镇上的弗朗西斯修道院、圣母诞生大教堂、设有五万册藏书的主教宫殿、包括十三座高塔耸立的清真寺,纷纷倒下,侥幸逃出生天的莫斯塔尔桥,最终还是在两军对峙中化为废墟。

         1995年内战结束,莫斯塔尔以极快的速度满血复活。人们从河里捞出石桥残骸,使用同样的建造技术,让这道28米长的坚挺彩虹,再次从一个悬崖飞跨到另一个悬崖。

观光客们小心翼翼走过凹凸不平油光锃亮的桥面,从左岸去往右岸,滞留在卵石铺砌的露天巴扎,欣赏品位恶俗的手作,品尝蚊子嗡嗡的蜜糖,流连叮叮当当的匠铺......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下午在二百多公里的烂路上辗转四个小时,晚上六点过才抵达萨拉热窝。此刻小雨密集,气温降至5度,女人们无心出门挨冻,男人们只好自去寻食。刚哥到广场走了一趟回来说:老子差点被两个穆斯林打扮的女人摸了包,拉链都已经打开了几寸,还好算我警觉!

萨拉热窝是波黑的首都,《孤独星球》在世界都市排行榜中,将萨拉热窝列在杜布罗夫尼克之前,称它是巴尔干半岛最值得去的都市,可能与它的宗教多样性有关。数世纪以来,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在这里共存;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犹太教堂,在此地同生。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与南斯拉夫有关的电影,首先跳出来的肯定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1972拍摄的老片子,讲述了二战结束前夕,以瓦尔特为首的萨拉热窝游击队员,同掠夺燃油供应装甲队的纳粹,进行的一场地下与地上的生死对决。

我和刚哥臭味相投,爱按电影或小说提供的虚构线索,搜寻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比如,去匈牙利之前,看《布达佩斯之恋》,然后在布达佩斯寻找那家有故事的餐馆;去伦敦之前,看《查令十字街84号》,然后在查令十字街寻找那家令人感怀的书店;来萨拉热窝前,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然后,踩着游击队员的足迹游走老城。

 老城商业街有好几十家土耳其人开的店铺,花红柳绿,光怪陆离。刚哥电光火石间,认出一个敲打铜盘的工匠曾掩护过瓦尔特逃离纳粹的追捕。竹儿懂得起,很配合地在那位地下工作者的建议下,选购了一套上好的波斯茶具。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下午在小茶馆歇脚,老板娘拎着铜壶走来走去,往精致的玻璃杯里续水,摆上银制杯碟和加糖的小匙,还有甜得昏过去的奶油蛋糕。

“看,旁边读报那位,像不像瓦尔特变老了?”刚哥突然趁近,神经兮兮压低嗓门问。我瞟了一眼老瓦,说:去吧,别忘了接头暗号。 

 “空气在颤抖, 仿佛天空在燃烧! ”刚哥拿腔作调,秒变台词党。谁料那读报人竟然听懂,满面喜色伸手过来:哈喽,中国朋友!

    场面不要太喜剧噻。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其实,《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最让我感动的人物不是瓦尔特,而是钟表店老板谢德。谢德曾对爱女阿兹拉说:有人投降了敌人,有人在战斗,有人在等待。你是个姑娘,应该等待。

年轻的阿兹拉并没听从父亲的劝告,而是和恋人一起加入了抵抗德军的地下组织,终遭叛徒出卖,被乱枪射杀于广场。谢德眼见美丽的女儿满身弹孔暴尸街头,心如刀绞,顾不得会因此暴露身份,径直走出人群,前往认尸。即刻,他身后所有的萨拉热窝人,不约而同,纷纷出列,默默跟上这位慈父踉跄的步伐......

如今,这片曾经被鲜血浸泡的广场已焕然一新,牺牲者的白色墓碑退为模糊的背景。举杯欢庆的球迷、笑逐颜开的游客、逗弄鸽子的姑娘,也许并不知道这里曾发生过什么,毕竟,战争时期的种种遗迹,目前在市内已很难见到。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早在十六世纪,萨拉热窝就有超过100座清真寺,加沙清真寺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座。谢德,就是在这里牺牲的。

在我看来,这位老游击队员在失去女儿的当下,就已经形如槁木心如灰烬,所以,面对死亡邀请,他毫无惧色,欣然赴约。

他倒下的瞬间,一群白鸽轰然起飞,呼啦啦拍扇着翅膀,盘旋鸣叫,直冲云霄。哦,它们一定是带着谢德的魂魄,去追赶阿兹拉了!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波黑: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