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一)


标签:
圣心国家圣殿皇家古典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世纪之交博物馆马格里特博物馆 |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将比利时划归荷兰,由荷兰国王“橙色威廉”兼管。
1830年,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布鲁塞尔爆发大规模起义和巷战,同年底,比利时独立。
1902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参观了巴黎的圣心圣殿后,龙心大动,希望也能在自己的国家建一座雄霸天下的朝圣堂,为它独立75周年献上一份厚礼。计划赶不上变化,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这座用钢筋混凝土、赤陶土、砖块构建的大殿,一直耽延到1969年才完工。
比利时在二十世纪的新艺术革新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设计师,他们提倡艺术和设计要为广大民众服务,将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视觉艺术与自然形式融为一体,努力从自然流畅的线型花纹和植物形态中提炼造型。
这样的理念表现在“圣心国家圣殿”的内部,是波浪起伏的拱券接穹顶、繁复多变的大理石加马赛克、整面墙壁的三层玻璃花窗。
比利时独立后,美术馆开始不断获得国内外的捐赠作品,馆藏迅速增加到两万多件,为方便管理,他们在主楼的地面三层和地下八层按展品年代分出四座博物馆:古典美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世纪之交博物馆,马格里特博物馆。
先看我向来偏爱的“古典美术博物馆”。这里有弗兰德斯地区和欧洲各国从15世纪到18世纪的绘画和雕刻作品,包括老勃鲁盖尔的《伊卡洛斯的坠落》,德·韦登的《耶稣受难》,罗伯特•康宾的《圣母领报》,大•卢卡斯的《莎乐美》,雅各布•乔登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路易•大卫的《马拉之死》。
这个馆的“鲁本斯专厅”尤其珍贵,藏有20多幅鲁本斯创作盛期的小幅油画。它们看上去既像潇洒挥就的初稿,又像返璞归真的插图,几乎让人不敢相信,如此可爱的艺术小品,竟出自世界顶级大师之手。
“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了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尼德兰名家和欧洲各国大师的作品,除了拉斐尔前派,熟悉的不多,图片带过。
“世纪之交博物馆”2013年底才开幕,主要收录印象派和新艺术运动风格的画作,能一眼认出的有:高更,塞尚,毕加索。他们的作品符号感太强了,很难张冠李戴。
度娘普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在艺术史上被称为 “先锋派运动”,始于1881年, 兴盛于1910年,通过举办艺术展览使比利时人接触现代艺术思想,主张抛弃传统结构,极力渲染自然主题。
最后是“马格里特博物馆”。这里收藏了比利时超现实主义大师勒内•马格里特的两百多件作品,博物馆虽隶属于“皇家美术馆”,且生存在同一屋檐下,但入口另辟,门票另收。
之所以区别对待,也许不光因马格里特是比利时国宝,还因他是个非常另类的、 必须与芸芸众生区别开来的人。这个爱做梦的画家,喜欢把脑子里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他的作品永远梦境般宁静,基本背景是蓝天大海,白云朵朵,基本前景是剪纸般的猫头鹰、鸽子、飞马、蝴蝶、上吊的人鱼、破碎的雕塑、石化的苹果。
有人看得一头雾水,茫茫然问:大师,你到底想表现什么?
马格里特说:我也想知道答案。事实上,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对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表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