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尔美术馆是一座精美的17世纪老建筑建,馆外一株黎巴嫩雪松张开三十多米宽的枝杆,荫翳充茂,丰硕难喻。
馆内的收藏对一所地方美术馆而言,亦属意外丰富——竟拥有超过12,000件精妙作品。
神情黯淡的圣母眼带哀怨,庄严肃穆的耶稣悲悯柔和,脸颊绯红的天使呆萌迷茫……几尊中世纪的彩绘木雕,已经价值连城。
除了大名鼎鼎的安格尔、德拉克罗瓦、莫奈、鲁本斯和伦勃朗的作品之外,法国本土风景画家的作品也很有看头。
地处卢瓦河中部的图尔是卢瓦省的首府,在古罗马时代就已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那时法兰西尚不存在,图尔是图赖讷公国的首府。据说各大公国的人讲法语都带一些口音,包括巴黎在内,只有图尔人讲的法语最字正腔圆。
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后,图赖讷从公国变成了省会,图尔也成为王公贵族们钟爱的休闲之地,被民众调侃为“法国的花园”。这些油画所绘景色,让你瞬间回到那个既繁荣昌盛又恬静幽深的年代。

图尔主教座堂兴建于1170年,一直建了三百多年才完工。因为修建时间太长,造成建筑风格有时代差异,以至这座97米长28米宽的庞然大物兼具罗曼式、哥特式、新古典主义的混搭风。
我最爱看的部分不是高耸的塔楼,也不是大门的叠拱,而是教堂背面的飞扶肋壁。那些巨大的镂空石材,以不可思议的柔软,凌空弯曲,巍峨成月。
当然,还有正殿高窗上13世纪的五彩玻璃,那些永不厌倦的玫瑰花窗。


图尔是“耶稣圣容”天主教徒的圣地,今天正好是礼拜天,似乎全图尔市的人都来了,将诺大的圣殿挤得水泄不通。繁复庄严的仪式进程中,一老一少两个女子在祭坛边无伴奏重唱,席下信徒低声应和。两小时的礼拜做完,接着又是儿童受洗仪式;一把年纪的神父,看上去精神尚好。
“耶稣圣容”指的是印在一方手帕上的耶稣的容貌,据说它是耶稣神迹呈现的真实肖像。这种手帕似乎不止一张,我最早知道的是维罗尼卡的手帕。
维罗尼卡在耶稣背着十字架的赴死途中,递了一张手帕帮他擦拭脸上的血迹和汗水,之后,她得到了一个“神奇的图像”。于是,在耶路撒冷的“苦难之路”上,成立了一所以圣维罗尼卡为名的“耶稣小姊妹”修女居所。
图尔大教堂讲的是公元6世纪的故事,说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土耳其王病急投医,遣画师前往耶路撒冷描绘耶稣圣像,却因为耶稣的面容焕发圣光而无法正视,画师用布巾去清洗耶稣的脸,不料基督圣像即刻转印其上。于是,这方让国王起死回生的朴素手帕,被金银珠宝装裱起来,促成了“耶稣圣容天主教”的诞生。
聪慧如你,一看便知后面这故事有许多硬伤;不要紧,这些传说就像宗教本身,无论怎样变化,其中向善的真谛和内核,永远不会被时光的流水冲走,善与爱使得它们流传至今,依然找得到自己的信仰者,并帮助这些人从愚钝的泥沼中慢慢跋涉出来,努力接近天堂。(补拍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离开卢瓦河谷热闹的城堡与教堂,到乡间的牧场旅店小住几天,是个让人愉快的决定。早说过,我有偏执的土地情节。
这家私人旅店藏在离朗热市仅六公里的一条森林小道边,真正大隐于市,若不是导航指点,你是绝对找不到的。

店主拥有百亩之广的青青牧场、许多温顺的骏马、一头喜欢沉思的萌驴;小木屋的门前立着樱树,月牙湖的莲间游着红鱼,墙角还有一只会说“你好”的猫。




憨厚的男主人管理牲畜,和善的老人帮忙照看一双小儿女,爱笑的女主人负责打理店内所有杂务,包括自制面包和果酱。她有不俗的艺术品味,把阁楼的客房收拾得温馨可人风情万种。
我以为,这才是卢瓦河谷最迷人的所在,虽然没有网络和霓虹,却胜过所有华庭笙歌锦衣玉食。
你说呢?

注:如网速不力,会有卡音,请点击下方条码上的小三角图标,便可正常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