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平安夜,这期正好凑个热闹,说说大不列颠的教堂。
虽然五湖四海的教堂建筑形制不同,但内部构成的主要原素无非以下几点:
礼拜厅是教堂的心脏。无论是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基督教徒,都需要在这个空间找到慰藉;无论是风格华丽的教堂,还是个性质朴的教堂,礼拜厅始终是承载教徒信念的圣洁之地。
颂经席是中世纪教堂的动脉。这条神父与天父对话的通道往往立于祭坛两边,以精雕细刻的红木高靠椅搭建。
湿壁画和油画是教堂的明信片。它展示的内容很丰富,涵盖了从创世纪到启示录的全部故事,以通俗易懂栩栩如生的艺术语言,向平民百姓普及圣经,传播教义。
彩色玻璃是教堂的眼睛。透过它,昏暗沉闷的大殿有了灵动升腾的光;透过这光,人们便看见了熠熠生辉的天堂。
圣物是教堂的经络。耶稣的裹尸布、地下挖掘的祭坛画、主教用过的经书。这些令朝圣者疯狂的物件,往往决定了一座教堂的兴衰。
管风琴是教堂的喉舌。它有简单、有豪华、有四周环绕形、后方独立形、正中高耸形,造型千变万化,品质参差不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一座教堂的凝聚力。
唱诗班是教堂的灵魂。祷告不过三次,赞美却需七次,音乐是语言提炼后的精华。当赞美歌如天使的号角吹响,神的荣光便从天而降,人的精神便得以升华。
纳特利修道院建于1239年,中世纪的修道士们曾在此开垦、种植、酿酒、灵修、抄经,以一套严格的清规戒律过着与世无干的封闭生活。
1526年,英文印刷版新约在伦敦以低廉价格出售,自此,所有识文断字的民众都能买得起看得懂圣经,基督新教开始传播。1536年英格兰实行宗教改革,推崇新教的英格兰王下令关闭修道院,解散神职人员。1550年爱德华统治时期,极端的新教徒警言要将旧派生活方式砸个稀粑烂,近一万名天主教修道士遭逮捕、迫害、甚至火刑,宗教协会和修士会消失无踪,朝圣道路全部被禁,教堂所有的习俗和庆典都遭废除,连墙上的雕塑和玻璃以及油画都被凿平,以致这座保持了几百年平静的伟大中世纪建筑最终被遗弃,成为野鸟栖息之所。
寻找南安普敦的圣马利亚教堂很是费了番周折。这城市有两座马利亚教堂,我想去的这座原本就在市区边缘,汉斯却偏偏被导航误导,去了三十多英哩外的另一座,见识了三座百年老坟和两个如吸血鬼般苍白瘦削的男人……回到正确位置已经晚上七点过,好在这边白日漫长,教堂从不闭门。
公元5世纪左右,英格兰人的祖先撒克逊人从欧洲大陆迁徙过来,南安普敦就是他们的定居地。至少从公元713年起,此处就有一个撒克逊人的木质教堂,之后,一座罗曼人的石质教堂代替了它,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市圣马利亚教堂,是1217年改建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南安普敦最大的天主教堂。
圣马利亚教堂四周是宽阔的花园墓地,几十米高的古木蔽日遮天,既满面沧桑,又欣欣向荣,在它们身下,人类顿时成了一只渺小的蚂蚁,不由生出敬畏之心,忙低首祷告:父呀,你是万物的主宰,你说有便有,说立就立,求你对我如对这树一般不离不弃,赐予我坦然无惧的力量,将喜乐的恩膏抹在我头上。阿门!
霍克斯黑德镇的圣米歇尔与诸天使教堂,是湖区最好的老教堂。
圣米歇也被译作米迦勒,他是唯一一位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罗马天主教、东正教等共同认可的天使长。米歇尔的意思是“与神相似”,他同时具有多重身份:是守护伊甸园的美德之神,是击败撒旦的强壮之神,是到达炼狱的救赎之神,是保佑弱者的悲悯之神。
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使大量老教堂遭毁灭性掠夺,原有的装饰杰作与艺术瑰宝荡然无存,实用的圣餐桌代替了神圣的祭坛,简单的原木斜坡代替了叹为观止的连拱壁,目的是让信众专心祷告,别为眼花缭乱的装饰物分神。这个时期的英国乡村教堂都非常朴素亲切,往往只有一堂一塔;内部以木柱和圆木横档作坡顶的构架,棕色梁柱与白色粉墙相间,简洁明快。
宗教改革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益处是,所有教会都选用相同版本的圣经祈祷,英语取代了拉丁语作为礼拜仪式的核心,牧师首次与教徒平起平坐,唱赞美歌还可以摇头晃脑左扭右动。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文化以细腻的手法、独特的透视、明快的色彩、丰富的寓意打动了英格兰,教堂设计不再高冷神秘,设计者开始关注世态人情,将日常生活融入建筑之中。透过圣米迦勒与诸天使教堂的许多细节,可以窥见人性慈悲温暖的一面:每排靠椅背后,都放着厚实的刺绣棉垫,让长时间跪拜者的膝盖能舒服点;注满清水的玻璃瓶中,插着旷野采来的新鲜花卉,给苦闷的人带去愉悦。
格拉斯哥大教堂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纪念碑,也是在英格兰宗教改革大破坏中唯一幸存下来的苏格兰大教堂。它在宗教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源于大殿前后巨大的连拱玫瑰窗,以及中轴线两侧高耸的彩色玻璃窗。
我们去的时候还是寒冷的早春,这里又不是湖区最热门的旅游点,教堂内基本空无一人,我坐在廊柱旁边的藤椅上,沐浴着透过玻璃的五彩阳光,久久不想移动脚步,结果,等来了一场不期而至的安魂弥撒。
天主教徒相信为逝者举行弥撒,可使他们的灵魂早日进入天国。仪式很简单:手举仪杖、摇动焚香的神父走在前面,双手交握的逝者亲属在中间,抬棺木的神职人员垫后,鱼贯而入,缓缓前行;进入礼拜堂后,神父颂经,亲人追思,诗班唱安魂曲。最后再以刚才的队列,将棺木抬出教堂,到后山的墓地下葬。整个过程没有哭泣和哀叹,只有平静与接受。
在公墓通道上看到一方令人唏嘘的大理石墓碑,一只成人的手托着一个婴孩的身体,下面镌刻着:
我不会忘记你
将你抱在我的掌心
下方标注的以赛亚书 49章15节的内容应该是: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
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会忘记你。
诺丁汉大教堂建于1841年,那是大英帝国开始走向世界之巅的维多利亚时期。虽然在建筑风格中渗入了本国的灵气与思想,但并没完全抛弃罗马式的对称平衡和细部装饰等古典元素。

这一时期的教堂内部出现许多露木结构的装饰:长方形的大厅由两排柱子隔断,柱子上方以半圆形拱顶表现了灵巧上升的空间感;屋顶为陡峭的双面坡顶,天花板与墙体均用白色抹灰,无负荷承担的轻型木材纯粹作为装饰附加其上,深色原木和淡色墙面形成强烈对比;窗户狭长,上下成双,多列对称,形成引人注目的英格兰原创特色。
在独特的心形烛台上点一只烛。蜡烛像燃烧的白色栀子,嫩黄的火焰是它的花蕊,它的花语是坚强,永恒,守候。
爱是值得坚守的信仰。我对它说:早上好!晚上好!圣诞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