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对某个默默无闻地方突然生出莫名的归属感,觉得这里才是你活了一辈子的故乡?
把时间拉伸得悠长隽永的英国乡村,流传着许多稀奇古怪却合情合理的传说,它引诱我自然而然迈步其间,身处其境,在平凡的现实中,把传说上升为幻景,以为这里才是我的家,我灵魂和肉体的归属地。
其实,所有远离尘嚣的地方都能让我有“还乡”之幻。
英国乡村人烟稀少,那里的山丘与原野,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污染,充满浪漫孤寂的自然美。看似不起眼的镇子里,藏有无数条幽静的步道和可以徒步的山丘,河水分叉的支流四处漫延,肥大的乌鸦哇哇叫着成群飞过。田地是荒芜的,即不种蔬菜也不种稻谷——难怪他们只提供根茎类蔬菜给我,胡罗卜和土豆差点把狐狸吃成了白兔。
在那里,夏季的太阳喜欢逗留到晚上十点之后才缓缓离去,夜空的星云永远清晰而璀璨;在那里,绿毯般的牧场舒缓起伏,长尾巴的小羊蜷伏在裸露的岩石上,黄色的蒲公英在杂乱的灌木丛中恣意盛放。
英国作家哈代在他的名著《还乡》中,是这样描绘英国乡村的:天上悬的既是这样灰白的帐幕,地上铺的又是那种最苍郁的灌莽,所以天边上天地交接的线道,划分得清清楚楚,荒原的表面,仅仅由于颜色这一端,就给暮夜增加了半点钟,它能在同样的情形下,使曙色迟延,使正午惨淡;狂风暴雨几乎还没踪影,它就预先现出风暴的阴沉面目了;三更半夜,没有月亮,它更加深那种咫尺难辨的昏暗,到了使人发抖、害怕的程度。
现在的英格兰乡村已非哈代笔下1840年至1850年间的模样,它不只是一片荆棘丛生的广袤荒原,连苏格兰高地的旷野,也不像哈大师说的那样苍凉。在夏天的许多时候,它们呈现的是一片辽阔而响亮的绿:蓝绿的山,翠绿的树,粉绿的草,连潺潺溪流都是透明的果绿。
喜欢在一座小村里住下来,漫无目的瞎逛;喜欢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爬至云雾缭绕怪石嶙峋的坡顶,俯瞰周边山谷的景色。
喜欢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在高大粗犷的擎天古木中消磨时光,深吸树皮上植物的芳香,聆听树洞里幽深的秘密;喜欢在铺满落叶松的土地里寻找一匹青鸟遗失的羽毛,或几朵风儿弄掉的小花。
喜欢穿过拱形的林荫小道、未经修饰的斜坡、石块搭建的窄巷,绕到另一座僻静的村庄去。那里“落叶满阶红不扫”,迷情意乱的樱花树和愁白了头的山楂树,以及没心没肺的紫罗兰,似乎已经构成另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
英国乡村的几乎每条步道,都必须穿过一片私人牧场才能抵达它的另一端。幸好那里的地主都很厚道,允许游人自由出入他们的私人领域,条件是“随手关门”,这是怕他家羊儿跑了;有的门栏边贴着“请拉好你的狗”,这是怕狗把他家羊儿吓着了——狗应该不会吃羊的吧?
走不完的步道,开不尽的栅栏门。我喜欢把玩门上那些长相各异的插销、铜环、合页、铁丝,争着开门,抢着关门,乐此不疲。曲子说我上辈子一定是个好锁匠,我说你不觉得人类真是神奇的物种吗,居然设计出这么多花样百出的机关,不会是害怕自己一不小心,掉进爱丽丝的兔子洞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