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瑞典首都,你首先想到的会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对,就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那病。它侵蚀了我,以至于脑子里的画面有点凶险:斯德哥尔摩上空乌云翻滚,时不时可见到有人被当街绑架……至少也应该有个手端花盆的杀手,一身正气地走过来吧,身边还伴着柔情蜜意的花季美少女。
其实,这座濒临波罗的海的水上都市由十几座岛屿和七十多座桥组成,波光粼粼阳光灿烂。红砖的市政厅、临水的王宫、幽雅的中央车站、文艺的大酒店,通通在没有夜晚的七月闪闪发光。
这城市还奇迹般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侵扰,中世纪建筑保存完好,博物馆遍地开花,高科技非常发达。
经济的繁荣并没影响瑞典人历来遵从的生活理念,他们仍然和千百年前一样,自在愉快,顺其自然;每年一百万游客的到来,也没有使当地人心浮气躁,只是给这座整洁有序的城市增添了更多活力。
市中心的国王街和皇后街两边都是供当地人和游客浪费宝贵夏日时光的咖啡吧和小餐馆。
老城是斯德哥尔摩的发源地,从1250年起,这里就有了商贸一条街,外国商船看中这里温和的气候,纷纷来此打尖,使之逐渐发展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最大城市。
虽如此,老城所有的建筑都还在,包括那些中古时期铺就的青石板路,和那些寂静无声陡然爬升的狭窄巷道。
走进斯德哥尔摩的第一印象是:教堂多到头晕,就算是目之所及的小范围之内,要想在一天走遍,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只好当了一回外貌协会的临时主席,挑看上去美的先去。
这座山顶上的教堂,从河对岸看是一个样,走近看是另一个样。弄不清它的名字,单从建筑风格上判断,应该是文艺复兴之后的——玻璃窗上的图案不只是圣经故事,民众的日常生活场景也跃然于上。
教堂外的巨大草坪上,一部电影正在拍摄中,年轻神父客串的戏份还不小。

另一座山顶上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是斯德哥尔摩最古老的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1279年,孔雀蓝的尖塔及内廊飞扶拱上蒲公英形状的红砖线条,都非常别致。
宗教改革之后,这座教堂成为基督新教的精神救赎地。其尊贵之处还在于,自15世纪起,所有瑞典国王的加冕仪式都在此举行。
在瑞典最强盛的年代,有权势的骑士和贵族们都聚居在斯德哥尔摩的“骑士岛”,骑士岛教堂的黑色缕空尖塔因此气势不凡直刺蓝天,至今仍是这座城市的吸晴地标。
殊不知,自1634年起,古斯塔夫二世的葬礼在这座哥特式建筑举行之后,此教堂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瑞典君主和贵族的墓地,我们莫名其妙地买了门票,结果却看了一堆金棺银椁。
斯德哥尔摩向来是座开放的城市,外来移民进出活跃,到十九世纪末,这里甚至60%的居民都是外籍人士,尤其以德国人居多。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德意志教堂,就是因其所处位置是德国居民的聚集区而得名。
端庄巍峨的建筑外绿草如茵,遍栽花卉,中有喷泉。内部装饰却含蓄典雅,简单朴素的手绘湿壁画从上到下,自始至始。
卡特琳娜教堂建于1695年,以名人墓地和镀金管风琴而远近闻名。走累了,坐在那里听一会深沉舒缓的圣曲,身心松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