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惊蛰。
按理今天应有滚动的春雷惊醒冬眠的生灵才对,可是没有。蓝天如洗,万里无霾。街
边的梧桐在逐渐回升的气温中抽枝发芽,万物都在清明透彻的春风中伸展腰腿。
我开始学习写生。
学画之初有过几次素描写生,最难的一次要算M摆的运动鞋。用黑白灰三调子把橡胶、玻璃、铁皮、棉布等不同材料的质感准确表达出来,本身就很难,何况我是个对素描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哩。至今,回看当年那只鞋子,仍觉恐怖,不晓得自己是经过怎样的挣扎,才把那些鞋扣和鞋带捋顺的。
1
写生与临摹不同,没有固定的色彩和光线可循,得自己直接面对所绘对象,在散乱中寻找统一。我比较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风景写生,只好躲进画室琢磨静物。
朋友送来一篮草莓,个头大如乒乓,汁多肉嫩,艳光四射。
2
在所有没有香味的花中,独爱天真烂漫的雏菊,那一张张自得其乐的小脸,永远写满欢快知足。
3
画下爱吃的水果和爱看的花,留下第一幅油画写生。
4
2014年4月20日,谷雨。
春雨潇潇,催生百谷;鸟语嘤嘤,唤醒百花。
街头巷尾有老太太搬了小凳,手提竹篮,售卖可以挂在衣襟的黄桷兰和小茉莉。
5
回家路上,从熟悉的花店顺手捧回一束茉莉,插在废弃的酸奶瓶子里,放在床头,夜里梦里都飘着淡香。
6
这个季节喜欢的水果有樱桃、车厘子和芒果。
7
8
满世界滴滴嗒嗒都是雨声,湿漉漉的茉莉花瓣和被风扯下的叶子阵雨般地从花园里的灌木丛上坠下,落在空荡荡的人行道上。
坐在窗边,画下眼前缤纷的水果和素净的花朵。
9
2014年6月6日,芒种。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此后便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一般来说,这个时期的上海会持续阴雨,进入所谓的“霉雨”季节,春天盛开的百花逐次凋零在潮湿闷热的空气中。古人懂生活,会在这天煮梅子送花神。如果时光倒流十几年,这时候去郊外,还可以看到大片生机勃勃的嫩绿秧苗。上海主城区无止境外扩后,往日的泱泱农田已变身为森森建筑,花开难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惟有蔷薇不在意。这些生命力超强的花儿,不择环境,不分城乡,无处不灿烂,丝毫没矜持,“袅袅亭亭依粉墙,花花叶叶映斜阳。”
10

11
蔷薇这种外表可人的玫红色小花,浑身上下都长有尖锐的锯齿,其实是很难让人接近的。
12
本月二号是端午节,一位加拿大朋友希望我画两只粽子给他,聊慰思乡之情。
第二天带了粽子和刚上市的枇杷、油桃、樱桃去画室,被老师和同学好一阵取笑,说粽子这种既无喜感又无美感的劳什子,画来做啥?
它的确让人发愁。面对稀里糊涂一堆黯然的橄榄绿,无从下手。还是疙瘩过来研究了一下,帮我起了雏形。
不敢贸然深入,直到把周围团转的东西都画好了,才胡乱给那两坨东东添了几笔,正好下课。
叮嘱疙瘩别让人动,明天再接着画。
明天再去,一切都在,除了粽子。
大家帮着墙角桌下好一阵翻腾,终难觅芳影。疙瘩断言:一定是被耗子拖了去,老鼠也要过端午嘛。那么多糯米加酱肉,够它们一家老小吃十天半月的了。
听那语气,难以判断是懊恼还是欣慰。
谁都没料到一周后事件还有后续。
那天晚饭时间,做清洁的阿姨过来问:鱼儿,粽子吃了吗?
粽子?我看着她喜滋滋的脸庞发呆,参予破案的同学们也都瞬间凝固。
阿姨接着表功:是我帮你放冰箱里的哈,不然早馊了。
疙瘩从画室另一头扑过来大笑:我靠,不会吧?!
没有喜感的粽子就这样以喜剧的形式草草收场。
13
2014年7月7日,小暑。
天气将热未热,小区树荫下、灌木中,有奇香幽幽——栀子花在暗夜中悄然开放。
14
这天回家,遭遇暴雨,人迹稀少的地铁口卖花姑娘满脸沮丧,把一大棒肥白的栀子塞我怀里说:十元,全拿去。
第二天睁开眼,为了不辜负这奇妙的生命,决定画下它们的香魂。
15
此时正值水蜜桃上市,毛绒绒的果实红中透青,配上香喷喷的嫩白花朵,摆弄着,自顾自开心不已。
16
此次写生上色透薄,虽是油彩所绘,却有水墨之感。
完成后拿去画室,刘老师说:桃子的虚实主次有问题,得改。
老Q却说:桃子已经很好,一个都不用动。
正想欢呼,他又讲:花瓶没有存在感。
没存在感啥意思?
“你起来。”老Q此言一出,震动四方。他是著名的只动口不动手的主,几乎从不改画,今天难得好兴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他坐下来,用6号笔的侧峰将玻璃瓶左边加深,右边提亮,中间搅昏。寥寥几下,完成点晴。
他不说什么,静静离开,留下围观的同学和不得不服的我。
疙瘩在一边冲我坏笑:什么感觉呀?
据实回答:有存在感!
17
2014年8月7日,立秋。
立,是站立,这一天开始,秋季“立”起来了,上海的气候却并没凉爽,不正常的酷热还在持续,只有几许微风佛过,仿佛还在盛夏时节。
马陆镇的葡萄开始下架,采摘水果的过程总是令人愉悦的。葡萄装盘后,不思吃,只想画。
18
19
连农家乐桌上的煤油灯,都那么好看。
20
有水乡人挑了新鲜的莲蓬进城,2元一只,口感清甜。

21
在这个依然夏天的秋天,中山公园的荷花池流光溢粉,无论含苞未放的,还是落英缤纷的,朵朵劲头十足。
22
23
清晨,莲蓬与荷叶上积了一汪珍珠般的露水,悠悠荡荡映着四周的绿,晶莹可掬。
24
25
本来,荷花图是几幅写生中自己最满意的,但沛哥反而说:几张写生都很好,已初具格调,只荷花这幅差点,太软。
我不明白。
沛哥拿起一只筷子比喻:你看这竹筷,硬朗,有个性。又指着盆里的汤勺说:你看那勺子,圆融,软塌塌。一幅好画,需软硬兼顾。荷花圆融,荷叶圆融,油灯圆融、葡萄还是圆融,软塌塌一大堆。你看,弧形、弧形、全是弧形,没有一条硬朗的直线。
我仍不解:可石头是硬朗的,玻璃也是硬朗的呀!
沛哥有点着急:你说的是材质,我说的是线条,是精神,是构图,还听不懂?
当然不能承认自己弱智,只得作领悟状:懂了。
26
不过严格的刘老师认可了露珠,说这个画得还不错。
27
2014年10月8日,寒露。
这天之后,太阳高度将逐渐下降,气温从凉爽变为寒冷,冬天的脚步慢慢临近,摘苹果的时候到了。
28
柿子和秋葵也开始上市。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气越墙翻窗,无所不在。
30
31
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人》刚打了初稿,突然没了再临下去的兴致。想起去年老Q嘱我可以尝试写生和创作时,曾怀疑自己永远不会有创作的能力和动力。姐姐当时笑笑说:也许火候还没到。创作是厚积薄发,时间到了,自然会有冲动,拦都拦不住。现在希望将一年四季最喜爱的花卉和水果都揽入画中,是时间到了吗?
将就原有画稿,汇聚已有素材,变成自己的乱炖拼盘。蓝白二色的桌布上有刚从杭州采回的丹桂,一只粗硬的杂粮面包、三只柿子、两个苹果和一杯朋友要求加上的红葡萄酒。面对这些喜欢的食物,女主人毫无道理的将一壶香浓的牛奶——也许是椰奶——倒进一只漂亮的土陶锅里……哦,原来她是想煲一锅椰子鸡呀。

32
2014年11月7日,立冬。
冬季“立”起来了,今年却并不觉冷,一件毛衣足够抵寒。古时立冬是大节,皇室和民间均有隆重的祭祀活动,传到现在,只余“冬季进补”独秀枝头:北方吃饺子涮羊肉,南方烫火锅打边炉,管它冷冬暖冬,大家先找个借口把热量储存起来再说。
百合耐寒喜凉,是这个季节的宠儿。无瑕的色泽,悠长的花期,“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
34
35
每年的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底,是江南柑桔大量上市的时候。曾到苏州的东山、杭州的萧山和临海的涌泉采摘蜜桔,那漫山翠绿中的点点金黄教人难以忘怀。果园的老伯教我:摘桔不能用手,得用剪,这样采摘的果实才不会受伤,放得长久。他边说边笑眯眯剪下两只并蒂桔,说:这个好看,拍吧。 
37
写生完成。书得、桔香,花香,茶香,相得益彰。
38
39
2014年12月7日,大雪。
北方雪花纷飞,天寒地冻,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降到了0℃以下;南方雨声淅沥,天昏地暗,进入多雾少晴的月份。
教人欣慰的是,腊梅如期开放。

40
每年的这个时候,故乡的马路边、天桥上便有整车的腊梅出售,也有农妇不辞辛劳从南山背下满满一筐,一路“腊梅腊梅”的叫卖。
41
爹妈书房的窗外也有一片腊黄。今年暖冬,腊梅树叶未掉,花儿照开。

42
已经想好,要画个长袍飘逸的女子伫立窗边,大大的壁炉里有木柴架起的火堆,火光照亮了整间小屋,柴火燃烧的嘶嘶声、偶尔的爆裂声,在寒冷的冬夜里,教人有强烈的归宿感。
也许还有动人心魄的女高音撞击在厚重的石墙上。
女子把窗户向着花园敞开,一株清逸幽雅的梅树在萧瑟的风景中傲然独立。
43
可是壁炉前的实木长桌上应该放些什么呢?虽然现在蔬果早已国界不分、四季混乱,我还是希望知道,应该在冬季出产的水果是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