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条虚构的鱼
一条虚构的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283
  • 关注人气:1,0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法做底

(2015-01-16 10:10:49)
标签:

古典油画内框做底

         去年学习肖像画,结识荷兰归来的高老师。老板特意过来叮嘱:好好跟高老师学吧,她可是古典油画专业的,对你喜欢的那些东东比我们都有发言权。
       高老师是内蒙人,热情奔放,爽快大方,诲人不倦。碰巧那时候油画班除了我和另一位迷伦勃朗的男生之外,全是印象派的追捧者,她对我的指点不免就多些,包括多次督促我学习自制内框。见我不以为然,她干脆不辞辛劳扛了一架大框过来让我瞧——细腻的布面好像吹弹得破的婴儿脸,摸上去竟如绸缎般光滑。高老师洋洋得意:怎么样?我自己做的!这样的底子才配得上画古典哩。
       见我口服心服,她隔天又拎一包钳子、钉枪和画布来,作起现场示范。
       选用干燥无蛀孔的杉木或松木裁成所需大小,衔接四角。高抖了抖那块其貌不扬的面料说:这不是一般的画布,是雨露麻。虽然价格贵点,但不易变形,防霉防腐。
       将厚实坚挺的麻布服帖地钉在框上,是个力气活。高老师一手以专用平口钳拉紧画布,一手握钉枪,戴满珠翠的十指像魔术师一样灵活地上下翻飞,几分钟就让木与布结为欢喜冤家。她把画框递给我:“送给你,拿去做底。”

古法做底

                              1


        石膏底是最古老的油画底子,因为不含油所以不易变黄,能恒久保持珠宝般的纯白光泽。取大白粉、立德粉、乳胶和水,按1:1:1:1配制,控制比例十分重要,太浓刮不匀,太稀无效果。用一根木棍把胶液搅到缓慢流下的线状。
       刮胶是最难的一道工序。把绷好的内框平放地面,做好的胶液倒在画布一侧,用窄长的刮刀迅速横刮,直到涂满整张画布,等胶液稍稠的时候再把多余的胶平刮下来,然后再用宽刷子均匀薄扫。

古法做底2


   
    阴干后再涂第二层、第三层,如是多番,一直涂到平滑光亮,任何地方都不显露布纹纤维和孔隙为止。
       涂好底的内框放置阴凉处彻底风干后,再用细砂纸打磨光滑。
       我往往等不到第一遍底料涂平或干透,就要开始下一步,结果画布不仅没滑顺,反而变得很有肌理感,高老师气得骂:你那么急做啥呀?恨死我了!
古法做底3


         
画框做底还没学习到位,高便远去英国。她的师妹疙瘩听我老念叨,便说:这也不难,我向师姐学了来教你就是。我白了这位利落前卫的现代青年一眼,直觉繁琐无用的古典艺术与她浑身不搭界。
       不想今年再去画室,小妮子劈头一句:我做了白垩油画底框,要不要看?
       当然要。而且这次带了卡片机,虽然场景有限施展不开,毕竟有图有真相。
       明胶放置高瓶内加水。
古法做底4


         为配合瓶子高度,得用瓦罐——不知做了这个,这瓦罐煲的汤,疙瘩还敢喝吗?

       怎么不敢,还隔着水和玻璃哩。

古法做底5


  
        明胶水在瓦罐里“隔着水和玻璃”加热,其间需不停搅拌。
古法做底6


        搅成这种状态,就可以取出来了。
古法做底7


        倒入有滤网的量杯里。
古法做底8


          倒来倒去,直到杂质滤尽。
古法做底9


          放回高瓶,进入冰箱——疙瘩,冰箱装了这玩意儿,里面的东西还能吃吗?

        怎么不能,果冻没吃过呀?明胶做的。
古法做底10


   
       第二天拿出来,果然成了“果冻”。
古法做底11


        
  将白垩粉、锌白粉、明矾按比例加入量杯。
古法做底12


古法做底13


古法做底14


          加水和刚取出的透明膏状物。
古法做底15


古法做底16


          搅拌。
古法做底17


        
别急哈,来点音乐,假装是沉醉陶艺的黛咪摩尔,坐那儿慢慢搅。
古法做底18


           
直到底料不稀不干。
古法做底19


         内框布面先用砂纸磨平。
古法做底20


        将刚才做好的底料,用宽阔柔软的毛刷,以手臂酸软的节奏,上下快速涂抹。
古法做底21


         多余的东西要用刮刀及时刮平,让敷上的底料如一层薄纱。
古法做底22


       大约等半小时,第一层底表面干燥后,再涂第二层。接着是第三层。只要你愿意,涂八层十层都可以。
       想要得到一个十分平滑的油画底框,还得再等几天。不能急于求成把底框拿到阳光下或火炉附近去直接烘干,除非你刻意要制造出一个皲裂剥落的效果。

       等底框完全晾干后,再用0号细砂纸轻柔打磨,直到所有的刷痕消失无踪。

古法做底23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熟核桃油加色粉在玻璃上调成各种透明色,在已完成的白垩底子上薄涂一遍,做成有色底的画布。

       常用色粉有铁红、褐、赭、土色等。

古法做底24


古法做底           25


          土红色底面抗水不透光,在这样的底子上绘画,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法做底              26


           据说鲁本斯偏爱银灰底子。这是疙瘩在自制灰底上绘画的效果。
古法做底27


       刹不住车的小疙瘩后来又跟她师哥学了伊维尔油质底的制作方法。她神神叨叨,说这个是她师哥的维生专利,不能写。好吧,下面就当是我在说梦话好了。
       需要准备一些砂。疙瘩显然始料未及,只得临时去楼下捡了两块烂砖头,以细皮白嫩的娇躯顶着七月如火的烈日,用钉锤把砖头捣成碎块,被师哥笑言回到石器时代。
       砖碎放进铁锅加热——疙瘩,这可是你家硕果仅存的干净锅子了!

       怎么了,能炒菜不能炒砖呀?
       等砖碎里的湿气完全干燥、温度达到200后,将亚麻油放置其间。当然,免不了又是一阵狂搅。
古法做底     28


       其中某个阶段需加入洋葱、放进红丹粉,再鼓捣两个时辰……听起来有点像巫术有木有?
古法做底

29

 

古法做底

30


古法做底31


古法做底32


       具体过程不便透露,反正结果是这个样子的。

古法做底               33
                


古法做底34
 


       这是一碟享受日光浴的油,疙瘩叫它“日晒稠油”。
       找几个敞口玻璃瓶,蒙上纱布,把亚麻油或核桃油在瓶与瓶之间来回倒腾,过滤干净的油倒在底面平整的碟子里——得,疙瘩,你今晚盛菜的物件也没了。

        哎呀我这在教高雅艺术好吧,你怎么尽顾着吃啦!

       油碟搁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晒。注意:不仅要保证空气流通防止风雨突袭猫鼠偷吃,还得时不时摇晃一下,防止表层结膜。
       十天半月后,当油色变淡油质变稠之时,就是普通亚麻油变身高级媒介油之日。

        想成为古典绘画不可或缺的罩染剂,听起来都淘神费力。不过,古典画法根本就是淘神费力的代名词嘛。

古法做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