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杂事烦多,无瑕外出游耍,因不想博客荒芜生草,只得将陈冷饭拿出来炒炒。
2009年5月,上海到拉萨的火车开通了。以前去过两次西藏,都是汽车加飞机,不免对铁路线上著名的“天路”风景心生向往,决定利用五一节长假去体会一下。
这是也许是当年国内最舒适的火车,过道宽大,视线广阔,车箱整洁干净,高原反应敏感者随时有氧可吸。火车停靠站不多,停靠时间也短,所有的照片都是在车箱内拍摄,玻璃的反光和瞬间即过的速度令人无可奈何,所以,百分之九十的美景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海拔相对较低,只有2780米,与峨嵋山差不多高。
因为氧气充足气候温和,格尔木一直是拉萨的中转站和大本营,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只能在这里才能乘坐到去拉萨的班车。92年我乘着破破烂烂的长途汽车由成都出发,经青海湖玩到达格尔木,在这里和一帮台湾朋友包车,再一路玩到拉萨。

格尔木老照片翻拍
现在回想当年,那纯粹是穷作乐,虽然口袋里只有半毛钱,可是因为年轻,做什么都开心。借来一架旧相机,买不起胶卷,每拍一张照片都好像要送《国家地理》去发表一般,慎重之极,和今天一样,留存下来的影像少得可怜。

那时候,青海湖的鸟岛还没有完全被管理起来,可以爬到最核心的湖心岛上去观鸟。那经历真可谓是步步惊心呀!既生怕踩到脚下遍地的鸟蛋和还未睁眼的幼鸟,又担心头上会淋满尖声鼓噪的飞鸟如雨点一样的粪便,还要忐忑被管理员发现了拉去罚款。


鸟岛老照片翻拍。
西宁塔尔寺。在中国,作为土木结构的建筑,这座已有近七百年历史的寺庙能逃过风霜侵蚀和人为破坏,保存这么久这么完好,真是难得。

塔尔寺老照片翻拍
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因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淡水,环境险恶,人类无法长期生存,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其实我有幸看到了藏羚羊、高原狼和野牦牛,可惜火车在运行,动物在奔跑,无法拍下清楚的画面。

索南达杰纪念碑。陆川的一部《可可西里》曾感动了千千万万观众,其中为保护珍贵的藏羚羊而被盗猎者残杀的巡山队长,原型便是索南达杰。

昆仑山口是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古人因此山气势磅礴,万仞连绵,尊称它为“万山之宗”。

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银装素裹五月飘雪。

唐古拉山口是西藏的门户,这段铁路海拔5072米,属世界铁路第一高。


1992年头次进藏的我完全不知高原反应为何物,没带氧气瓶,不懂“红景天”,居然还胆大包天地在唐古拉山口的一个小客栈住了一夜,除了轻微头痛之外也没什么太大感觉。第二天早晨起来搭车,碰到一个当兵的老乡,他对我的无知啧啧称奇,说他们常年在这条线上跑的兵哥哥都不敢这样,随身总要带点应急装备的,否则很可能晚上躲下去,早晨便起不来了。高原反应是无形杀手,会让你死得毫无知觉。
通天河全长800公里,穿行于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宽谷之中。这是一条好多人幼时就认得的大河,因为《西游记》,有木有?


长江正源沱沱河,是中国的生命之河。昆仑山脉的雪水汇成小溪流到山下,再分成密如蛛网的水流,流向河谷。

在一条20几米高、5公里长的陡峭峡谷间,交汇后的众多小溪在这里形成了长江源头。

海拔四千多米的西大滩即便是在春夏之交的五月,河水照样凝缩成一条晶莹剔透的冰川。

谁能想到看似荒凉得一无所有的西大滩却是登山者的福地、玉珠峰的大本营。

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是昆仑山东段的最高峰,常年冰雪覆盖,因冰川平缓宽阔而成为攀登者的心头所爱。

从西大滩到玉珠峰仅四公里路程,山下无言的洁白衬着山头沉的冰峰,冷静中自有一种另类的妩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