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豪河谷的情人


标签:
游记奥地利梅尔克克雷姆斯杜蕾斯坦 |
奥地利虽是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邻国,却属于西欧的阵营。欧洲国家都很小,还比不上中国的一个市大,国与国之间又无明显关口,一不留神就跨越国境线了。很多人曾在电影《音乐之声》中见识过奥地利连绵的雪山和广袤的森林,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茁壮的玉米地和整齐划一的向日葵田,这与捷克斯洛伐克那边瘦不拉几的玉米地和参差不齐的向日葵田形成鲜明对比。众人不禁叹息:怎么同样一块地,资本主义国家就能长出这样好的庄稼呢?好像这边真的连空气都要清新许多耶!H说:这也不奇怪,经济落后造成污染严重,自然雾霾遮天空气浑浊;科技落后导致土壤腐殖,所以土地贫瘠庄稼羸弱。
奥地利曾先后被古罗马、匈奴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巴伐利亚、纳粹德国占据,直到1955年才获得独立。错综复杂的历史给瓦豪河谷地区带来了风格各异的浩繁古迹,跨越几个世纪的、由不同占领国建筑的城堡、宫殿、修道院,见证了那段肢体鳞皴的历史,同时也留下了迥然不群的美丽。
瓦豪河谷指的是从梅尔克到克雷姆斯这一段三十多公里的多瑙河流域。夏天是这里最热闹的季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或登上一艘豪华的游船,沿着多瑙河逆流而上,观赏瓦豪河两岸美景;或与家人开了房车停泊在河边的宿营地,悠闲地住上几周;或乘旅游大巴到达后, 租辆自行车沿着河边的公路, 边骑边欣赏两岸景致。
G先生笑言太太的情人家住瓦豪河谷,我以为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缠绵缱绻,脑子里立马蹦出熟悉的旋律: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多瑙河水缓缓向东,葡萄园围绕的小村庄红顶隐现,要是真的有个魂牵梦绕的情人住在这里倒也不错。
到达梅尔克小镇时正好是晚饭时间,我们找了一家长相可爱的家庭旅馆住下,并在它的天台上准备品尝当地的特色佳肴和葡萄美酒。
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这里的一老一嫩两个服务员都不谙英语,G先生与她们的交流不亚于鸡同鸭讲。只听得那个老服务员一直问我们要不要“古得奇?”,问她什么是古得奇?她叽哩咕噜讲了一大堆谁都听不懂的话,大家推想“必是他们家的拿手好菜了”,于是同意“好,那就古得奇吧。”老妇又问了句什么,G先生不得要领,只得说“Yes.”老妇满脸疑惑摇头离去。不一会儿,端上来一盘糊糊浆浆的东西,几片瘦小的面包围着一小块牛肉,饥肠辘辘的四个人不到五分钟就把它消灭干净。G说:别急,这只是开胃菜,好吃的还在后面哩。
左等右等,眼看旁边几桌当地人已经吃完饭喝咖啡了,我们却再没东西上来。
忍不住叫了那老妇来问“我们的菜呢?”
老妇不解“已经上过了呀!”
“什么,就那一小盘东西?我们四个人怎么够呢?”
“可是你们自己说只要一份呀!”
“那我们的古得奇呢?”
“你们刚才吃的就是古得奇呀!”
真是绝倒!而且晚餐供应时间已经结束,这时候我们再想要添点古得奇也是不行的了。我说:要不然再来些面包吧,大家将就一顿把肚子填饱算了。
这次换了那位年轻服务员,G两手比划成簸箕状对她说“请再给我们来两蓝面包。”女子点头答“OK!”又亲切地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询问什么,G先生猜测:“她可能是问我们面包需要配什么吧?牛油还是沙拉酱?”
还挺讲究,那就沙拉酱好了。
结果五分钟后,上来了两只小面包和一盘酸菜绘香肠。
业务不熟害死人呀!大家笑得差点背气。

平日里,梅尔克小镇是非常安静的,每到周末却非常热闹。人们一大早就把鲜花、手制香皂、自酿葡萄酒、咸肉、火腿等当地特产搬了出来,放置在当街的木架上,笑盈盈地等着买家光顾。有趣的是,买家与卖者界限不清,往往是同一人:有人用小三轮拉来几盆月季,卖完后转身买了两串香肠;有人提来一包手绣桌布,卖完后回头买了五只苹果。这相当于一个原始的以物换物自由集市,透着一份彼此信赖唇齿相依的温暖。
梅尔克小镇的制高点是梅尔克修道院,这座本笃会修道院始建于1089年,地处小镇200多米的山岩上,视野极为开阔。几百年前,这片丘陵地区与世隔绝人迹罕至,战争的烟火、政权的变更、岁月的流逝都没有改变它的原貌。
本笃会是天主教隐修会之一,其修道生活是早期基督徒希望表达的生活方式:不婚娶,无私财,绝对服从。在宗教纷争的年代,圣本笃精神朴实无华,透过日常的灵修和祈祷,研读和誊抄古籍,从事宗教艺术活动,努力不懈革新自己,使人在清静中默观,以臻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梅尔克修道院几百年中一直在不断地加以扩建和完善。这座精美的的巴洛克图书馆修建于1702年,收藏有大量的中世纪手稿,和超过70,000册的丰富神学和哲学文献。
大教堂是修道院整体建筑中最古老的部分,独特的拱顶、封闭的侧堂、方正的大厅在整个欧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教堂内部与众不同地采用简洁的矩形窗与繁复的哥特式交叉肋拱搭配,整个穹顶与墙壁都以精美的手绘画及黄金装饰,充分展现了中世纪基督徒的丰富想象空间。
教堂花园从前是修士们辛勤耕作之地,他们所食的菜蔬和水果、包括日常治病的草药都来自这里。
从梅尔克镇继续往前,便是多瑙河畔的浪漫小镇杜蕾斯坦。
山顶上的城堡废墟曾于1193年关押过英国国王理查。据说狮心王理查在十字军东征时触怒了奥地利公爵,公爵便将他囚禁在此。不解公爵为何既不杀理查王,也不把他关进暗无天日的地牢,偏令其日日俯瞰脚下蜿蜒的多瑙河及连绵的葡萄园,这算是一种怎样的惩罚?说不定公爵的本意是想让理查王乐不思蜀哩。
当地人肯定都是些热爱生活的园艺高手,每家每户的小院和窗台都被植物、花卉和小工艺品装饰得激情四溢生机勃勃。
杜蕾斯坦的常住人口不过一千,非常宁静安详,这种与世无争的和谐环境,岁月悠悠天地茫茫,除去侍弄花草遛狗养猫外,还能做什么呢?!



斜斜的石板路上,行人的脚步声清晰可闻,一只在窗台上晒太阳的小猫受惊地弓起身体。
克雷姆斯镇是多瑙河及其支流克雷姆斯河的交汇处,到此,瓦豪河谷便算是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