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蟋蟀鸣
标签:
秌龟纹蟋蟀刀耕火种贴秋膘 |
分类: 节诗故事 |
立秋蟋蟀鸣
立秋多数年份都是8月8日,也有8月7日或9日,比较少。从时令来说,立秋表示秋天开始,好理解。比较复杂的是“秋”这个字。它的本义为秋季,即每年四季中的第三季,是庄稼成熟、作物收获的季节。引申为时间单位,为三个月或者一年。
“秋”字大致有三类写法:一是左边一个禾字,右边一个火
什么意思呢?是说蟋蟀是一种典型的秋虫,以蟋蟀代表秋天是最合适的。秋收之后,田里又会长出很多杂草,为了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生长,应将杂草除去,古人除草的方法就是用火烧,这就是“刀耕火种”。当大火燃烧时,烧掉的不仅仅是杂草,还有栖息在田间的各类虫子,尤其是代表秋天的蟋蟀。有意思的是,“秋”字的读音,就是蟋蟀鸣叫的拟声。
立秋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凉,农谚有“立了秋,北风溜”一说,但并不会马上变得凉爽。只不过这时昼夜温差变大,利于瓜果产生糖分,变得香甜。秋后有一伏,有时候还会很热,这就有了秋老虎一说。就是下一个节气处暑,也不能说暑季马上就会消失,它还会留恋一段时间,有时候还会“热死老鼠”。季节是人们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自然现象,独有其特征,立秋了,蟋蟀鸣叫了,知了却是只死不生了。还有,天气仍热,人们还要纳凉,却不能长时间躺在户外的木头上,因为这时的木头,表面干燥,实际上里面很湿,人躺在上面很容易被湿气所侵,患上风湿性疾病。农谚里的“春土秋木伏石头”,都是指那个季节里最能够形成湿气的东西。一场秋雨一场寒,只有几场雨后,早间天降白露,那才是真正的凉爽季节到了。
古代一年一熟,秋天只收不种。如今黄河以南地区大部分两种两收,但第一季都是在夏至前后收获,那是越冬作物,在晚秋播种。立秋是一个节点,南方的水稻在这个季节移栽,过了立秋这天栽植,不是产量大减,就是不结籽粒。北方当年种当年收的只有蔬菜类作物。如今农作物大部分都是两种两收,立秋后还需要对晚秋作物加强田间管理,如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立秋差不多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农谚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立秋还不是定丰收的时候,需要再努力一把,把握住立秋这个时机,就是把握住丰收。
凡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食品,立秋吃肉,扣肉坛子肉红烧肉,名曰贴秋膘,意为补偿因“苦夏”造成的消瘦。还有吃西瓜、啃玉米棒子的习俗,叫做啃秋,表现的是人们期待丰收的喜悦。
立秋了,丰收在望,收获在即,当一声声蛩鸣响起在我们耳际,那一份期待就是一份喜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