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含有贬义

标签:
二贬义闯关东二花脸二精细 |
分类: 疑言析语 |
在电视剧《闯关东》里,婆婆正要说媳妇儿是个“二百五”,刚说了一个“二”字媳妇进来了。媳妇不明就里,傻乎乎地问了一句,“二”是什么?于是,这句话从屏幕上走到生活中,“二百五”简称为“二”。
其实,生活中单纯一个“二”字也含有贬义,且序数量数都有。
先说这个“二百五”。古代的钱中间有个方孔,所以钱又被称为“孔方兄”,五百个为一吊,二百五十个为半吊。“吊”和“调”同音,半吊就是“半调”,就是不够调、不着调。所以,这两个词民间都是连起来用,说人就是个“半吊子二百五”。“二百五”不是说人痴说人傻,不痴不傻说话不着调是“二百五”,办事莽撞不考虑前因后果也是“二百五”。
还有那个“说二话”。“你说的就是些二话”,前面有没有 “一话”?没有。但这话不是指“儿子说的话”,是惹怒了听话人,用来骂人的。“渭县二哥”直接就是骂人(千万别给我指出来“渭”字用错了)。
序数里的“二”贬义也很明显。贞节观念下,寡妇再嫁被说成是“二婚头”;租地转租是“二地主”;租房转租是“二房东”;坐不端正翘起腿是“二郎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是“二流子”;豪爽不像豪爽、耿直不像耿直是“二杆子”;不是演员,生活中说那个人是“二花脸”,肯定不是说那是个好人。
称呼中的“二”,加上形容词就是假、冒、劣。“二精细”是指专门算计自家人或亲兄弟的人,不是真正的精明细致。如果不是这样,即便这人真的排行老二,人家也会说“老二精细”,加上一个“老”字,意思完全不一样。
“明白他二大爷”最能体现这种假冒。不懂装懂,假充明白,人家知道的他知道,人家不知道的他还知道,说出来却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就是胡诌八扯,能不是假冒吗?不妨让我们把这句话当做一道题来解一下:明白他爹是老三,上面有老二、老大。明白继承了他爹的血脉传统,明白他爹肯定也是正宗的明白。明白他爹的大哥是这个家族当中的嫡传,不用说,肯定也是个真明白。所以,用来讽刺的话,不说明白他大爷。如果不是“二”字具有讽刺意味,那就直接说明白他大爷啦!如果明白他爹是老四、老五呢?这就是说,人们不说大爷、三大爷,不说四叔五叔,用的就是一个“二”字。
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那个“二鬼子”。“二鬼子”指的是穿着和日本兵差不多服装的“皇协军”,可这个名称生活中他们享用不到。日本侵华军被称为“鬼子”,第一批进入中国的侵略者被称为“老鬼子”,日本人矮小被称为“小鬼子”,虽然中国人痛恨他们称之为“鬼子”,但这称呼总算还有个顺序、分寸,“二鬼子”算什么?鬼都是假冒的。叫他一声汉奸,好歹还沾着一个“汉”字,都是抬举他,给他一个“二”,那就人不是人,鬼不是鬼啦!
“二”字隐藏不说,一样具有贬义。那些来路不明又不像是干好事的人被说成是“不三不四”,为什么不说“不二不三”呢?因为他是“二”。为什么不说“不五不六”呢?五和六离着“二”太远,中间隔着一个三和四,何况五和六已经有用了。“人五人六”,是指那些超身份打扮、撑“场面”、硬把自己当做是个人物的人,但人家不过是虚一点罢了,好歹还不是坏人,可那个“不三不四”的“二”,就难说是个好人啦!老大不是“二”,老大是“说一不二”,真正排行第二的也不是“二”,是“老二”,再小也是“老”,何况还可以称之为“老两”。
回头再说说闯关东用的那个“二”字,省略了很多语言,意思人人都明白,又不是那么很刺激,所以,应该流行。
《今日平度》刊用201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