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尚未“入幼”的都市
(2024-07-19 18:14:41)
标签:
文化 |
一座尚未“入幼”的都市
查了一下,本市的文明公约十条,至少出现在2017年,这是本市要“入幼”的一个标志性的十条。如第三条:不闯红灯,这是在入幼儿园之前就要被家长和社会反复教导的,而本市却把它作为什么市民要文明的标配,其它九条都是类似的内容,应该是入幼之前的“基本测试”,却成为了市民的所谓文明公约,说明我们出家门的“水平”还停留在入幼前幼儿的状态。这仅仅是纸上的“状态”吗?直到今天,我在每天清晨蹬车到办公室的四十多分钟的路上每每见到闯红灯的人流,甚或还时不时见到闯红灯的“专业户”,有步行闯红灯的、有各种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的,还有各种花式闯红灯的现象等等。而且,其中的表现者还属于“巨婴型”,制止男性人家不当回事,而女士们却反唇相讥。铁定了的“一座入幼前的都市”,其它九条的例子还用再举例吗?
本市文明公约十条——入幼前的“测评”——实际多没有做到(如“闯红灯”)入幼前的表现=本市的一大“景观”。
以为会习以为常了,无奈而麻木,不想,却时不时被一些本市的高调信息所困惑,也与本市出现在主媒上的好的“新闻”形成强烈的反差,本市“尚未入幼”,基本面如此,好在哪里?
如果一座都市“不闯红灯”被当做市民的“公约”,且多年以来不得纠正,这座都市进入现代社会了吗?过去农村的赶集人来人往从未有过什么红绿灯,现在的都市有了红绿灯,而人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农村集市的认知上,这就是本市的现实。
本市的所谓文明公约十条,不仅没有劝导好入幼前的市民,而且,所采取的措施亦没有现代都市的踪影,如前年自己开车由于遇到“鬼探头”而紧急制动撞到的一个闯红灯的电动车女,事后交警的处理却是“各担责50%”,事后该女性找了什么关系得到了保险公司的全额赔偿。公约约束不住,处理方式没有硬刚的交管措施,这座都市距离现代都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对不起,这座都市不具备“入幼(儿园)”前的基本条件。
2024年7月19日18时09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