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掌掴”出的公信力疑虑
(2022-11-20 09:20:28)
标签:
文化 |
南京“掌掴”出的公信力疑虑
11月8日上午南京某幼儿园发生一幼童伤另一幼童,伤者父亲到肇事幼童家中讨要说法,“忍不住”“掌掴”肇事幼童、推搡其爷爷骨折,旋即引起社会关注,观点急剧撕裂。我却感觉“掌掴”男一掌扇出了“公信力”的缺失,如果幼儿园公信力有效,就不会有“掌掴”男闯入肇事幼童家中;如果公安部门公信力压轴,就不会有肇事幼童家属将“掌掴”视频发到网上;如果主流媒体公信力十分有说服力,就不会有如此撕裂的舆情。公信力,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的,而事实是社会公信力还将一路走衰下去。对此,我个人以为必须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
其实,直到今天“掌掴”之事的因果并没有完全回放给社会,公安以及提前介入的检察院的结果也还并没有“通告”。在所有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人们的议论五花八门在所难免。 即便是有了司法结果,源于公信力,人们的议论也不会平息。
首先,“玩具”允许幼童带入幼儿园吗?如果是幼儿园的玩具,阿姨应该知道哪些玩具更易“伤到”,阿姨第一时间隔开两幼童是否“到位”?事发后是如何紧急处置“伤情”的?是否第一时间通知了双方的家属?是否跟上了第二步,把双方家属召集到一起?换言之,一般的告知与公信力不可等同。
其次,肇事幼童家属即已报警,其家录的“掌掴”视频还广而告之,意欲何为?不相信公安可以处理吗?不相信公安的公信力吗?不仅如此还将“掌掴”男家人下跪的视频散到网上,想说明自己很无辜吗?“掌掴”男是位医生,体制内的“程序”,应该有所清楚,应该有公信力的依赖,“气不过”的代价已经无法估量。
再次,个人以为,此事极小,幼儿园、双方家属三方稍上心即可解决。此事极大,说明公信力正在逐渐离开它的位置,不管司法部门作出怎样的裁决,都会于公信力无关,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公信力的“认知”。我不以为这是一个好的社会发展趋势,但又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最后,如果“掌掴”男被以刑事案处理,后续会如有些网民议论的会有什么放入“档案”,会有什么丢掉工作,我却对这“后续”深恶痛绝,如此,会是我们健康社会中的一个最大的悲哀,真的。
2022年11月20日9时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