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教材插图”(3)

(2022-06-12 10:23:42)
标签:

文化

教育

我看“教材插图”(3

单就“教材插图”而言,有一点尚没有搞清楚,它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省市使用了十年,还是我们的整体小学全都使用了该教材?如果是后者,影响会更“坏”。

人教社给了一个叫吴勇的美工,他这个工作室有无从事中小学“教材插图”的工作经验,按照那时的社会现状,是招标赢得的“项目”,还是靠他的老师的名分成“图”的。

人教社的审核部门是睁眼瞎吗?怎么过审的?

非常相信“教材插图”刚刚成课本之时,不仅有教师,一定也会有孩子家长提出质疑,只是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因此,一错就是十年。

综上,这该是我们教育的“表现”吗?这个“点”的问题,潜移默化的恶劣影响又如何做出评估呢?

追究责任也只是处理“教材插图”的一个“果”,真正的“因”恐怕难以纠正,把“教材插图”以及教材汇编和更该把编纂教材交给“放心”者的手中,如果延续事业单位企业化,教育产业化就不会根除类似“教材插图”的问题。

“教材插图”引爆之初,有学者、有教授、有名人出来“站台”,力挺“教材插图”的“是”,归为“审美”的差异,点说是一种美学的“另类”,孩子会收益等等,个人以为从中性方面理解,他或她们没有实际从事过儿童教育工作,或者根本不懂儿童心理学,更以自己的什么身份蔑称家长们的“无知”。个人无意贬低他们的“能力”,只是客观的给一个结论,不同的看法最好在大学期间,体现在大学的教育之中,这也就是个人在“我看‘教材插图’”(2)中提到的教育的“突前”点的问题,幼教和中小学教育一定会是“稳妥”的,有时会让我们感觉到有些“保守”,但是一以贯之的向上的方式,“热闹”的地方应该在大学,大学才是“不负韶华”的关键的起飞点,可惜我们大学的问题比“教材插图”更不易觉察(这是另一个话题)。

可见“教材插图”绝不是这个“点”上的问题,它反映出我们社会发展时代性的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可惜“教材插图”又会随风而过。

20226121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