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回首(6)

(2022-04-28 15:57:11)
标签:

文化

惊回首(6

如果没有这次突如其来的“隔离”,也刚刚好在体制内遇到了事,绝不会有对体制内的人生出感慨,却原来的确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吗?

33日上午到上级办公楼八层办公室交涉遗留工作,停留十多分钟,34日晚作为次密接者被隔离,自己第一时间告知所在国有公司,退掉了36日赴上海的机票。此事,立即在所在国有公司和以上提到的上级单位引起“震荡”,先是32日下午接触到的国有公司工作人员的居家休息,再是所接触的上级办公人员的退避三舍。

在隔离酒店已经6天后的一个上午,公司的一个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打过来电话询问,再是同日下午上级办公室人员的来电了解情况,后又是要求写一份“中招”的报告,后再是要求补写一份居家隔离的报告,自己不厌其烦地说明,又认真地写出了报告,如此才算在公司和上级都有了备案。  

从以上叙述看,习惯了体制内惯性的人们不会感到有什么“不适”,都属于体制内“程序”上的流程,甚至会强烈地感到体制内中的人们,在呼吸、在运转、在追踪,体现了报备的完善,似乎没有毛病。

然而,真的没有毛病吗?从国有公司和其上级看,自己已经退休若干年,是承接了公司的指令准备赴上海完成一项收尾工作的,巧合的还是在行前又到上级某部门沟通了遗留问题。没有“零距离”疫情过的公司和上级部门立即采取了措施,完全体现出一种“程序化”,那么,人呢?有血有肉的人呢?上下两个单位没有一位领导在第一时间出面,比如问询一下:去的急吧?家里还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助一下吗?手头还有要交代的工作吗?需要我们送些什么生活必须品到隔离点儿吗?没有,没有一个人如此问询,哪怕是责成办公室的人员了解一下。具体办公人员几次电话不过是体制内要求的“程序”,也没有一个主动提及以上话题的。看吧,这就是我们的体制,这就是我们体制内工作的人们。是隔着山,还是隔着水?

更似在“伤口上撒盐”的是,在彻底解除隔离后的6天后,本市中院的一个“听证”会,居然因自己曾经的隔离(仅仅是次密接者),被法院拒之门外,给出的说法是:小心点儿吧,呜呼哀哉。

如果我是在位领导,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不论职位,超出常规地电话被隔离者询问情况,并送上平安!

到底是我们的体制出了问题,还是我们作为人本身出了问题呢?我不知道。

2022428155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惊回首(5)
后一篇:惊回首(7)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