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的烦恼

(2009-02-14 18:22:00)
标签:

杂谈

    最近处于一个痛苦的充电期。

    上一个充电阶段,应该是做NGBOSS规划以及后续研究的时候,那断时间里体会和收获颇多,激情和火花四溅,所以在后面做NGBOSS的培训和解读的时候,电力十足,信心满满。而现在,NGBOSS的理念的道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接受,我又该静下心来重新寻找突破了。

    但是所谓痛苦也就随之而来。一方面由于NGBOSS要落地,很多好友们又要忙着打单、实施,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少了许多,独立思考不是不可以,但是效率降低了不少。另一方面,则是缺少方向,眼见周围的短期行为越来越多,头绪越来越杂,到底什么方向是对的呢?

    想不明白就去书店转转,没有新书就看些老书。于是重新看两本心仪的老书,一是《跨越鸿沟》,另一本是《体验经济》。这两本书的核心思想都是上个世纪的了,以前也看过英文版和台湾版,现在大陆的出版社重新引进发行,再翻翻,会有新的体会。

    今天先说《跨越鸿沟》。

    最早知道鸿沟理论是04在斯坦福参加培训的课堂上。当时听的时候,并没觉得这是“高科技产品”营销的话题,倒是有很多其他的共鸣,对许多困惑已久的问题顿悟了。回国后赶快从亚马逊定了;可拿到之后,又有些郁闷:其一是因为纯英文的书,理解有限,还不如课上学的丰富;二是拿到的是90年出的书,原来差距这么大!

    所谓鸿沟有好几个,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技术产品所处的一下两个市场之间的沟壑:第一个是由创新者、内行认识、早期创新者为主宰的早期市场;第二个则是规划化的主流市场,这些消费者既想体验新技术有不愿意经历不愉快的细节,因此很容易表现出观望的态度。要完成这两个市场之间的过渡,优势就象跨越天堑一样难。

    第一个市场小,第二个市场大,这大家都明白。小市场成功了,同样的办法却不一定能搞定大市场,这也许就是高科技产品“成长的烦恼”了。

    《跨越鸿沟》相信分析了这两个市场的特征,通过千百个案例来说明两个市场的差异。第一个市场的成功,只能说明产品征服了对技术敏感的、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内行的、专业的人士。而在第二个市场,虽然用户有需求,但是对高科技新产品常见的恐惧、不确定和怀疑态度,以及对于改变习惯和使用方式、增加投入等行为的排斥反映,会大大破坏对第二个市场的拓展。

    不幸的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错误,总是将问题定位在产品本身,决策是放弃不成功的产品,而转向下一个商机,再去重复地犯类似的错误。结果呢,我们在小市场的成功,专业人士的褒奖,科技的进步,都在大众市场无情地遭到冷遇,新产品转化不成规模。

    很多问题是相似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转型,不同的角色定位需要不同的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公司管理也有成长的烦恼,规模小的时候象兔子,但兔子永远长不大。而有通过并购、高速发展等机会将企业做到规模化的时候,还沿袭管理兔子的方式,企业就会出问题。这些以前都说了很多,就不赘述了。

    书还要继续读,《跨越鸿沟》的精彩内容还有很多,我会继续写读书笔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