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好久,要不要写这两篇博客。因为心中有话,不吐不快;但是此文又可能触及一些大家不愿意面对的东西。思前想后,还是要写,只不过读者要用心读。一是里面有些内容我不便说透,需要品;二是希望大家从里面读积极的东西,而不是消极地看待现在的问题。
在做明年工作思路的时候就在想,2009年,对于中国移动的业务支撑来说,所处的外部环境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面对这种挑战,业务支撑应该如何面对?想来其根本点应该是支撑的被动程度会加大;而业务支撑的价值会被逐渐被大家认识和发掘出来。
记得在巴基斯坦的时候,派驻当地的中方人员对我说,国内竞争的招数在这里全用不上,因为在巴基斯坦,辛姆巴科处处被动,国内利用资源自上而下的进攻手段在这里难以实施。后来又去香港,看到万众条件简陋的条件,理解了“低成本竞争”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对于这些海外子公司,国内的日子好过多了,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就象获得了进攻的开火权一样,我们可以尽情地利用资源通过各种各样的竞争手段,来获得市场上胜利。
业务支撑定位自己是“使能者”,英文是“ENABLER”,从作战的角度来看,业务部门是作战部队,而业务支撑则是为部队提供武器弹药的。由于拥有进攻的主动权,因此业务部门和支撑部门的关系相对比较和谐,之前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大家讨论,确认业务细节和实现方案,支撑部门排定开发和上线计划。待进攻的号角吹响时,火力准备,部队突击,一切都按照既定方案执行就可以了。仗打完了,打扫战场,论功行赏,各有斩获,似乎日子就应该这么过。
09年的仗就不是这么打了。重组之后,又出来几个不怕死的,表示愿意和移动死磕的恐怕不在少数。不管移动还会不会主动进攻,反正别人是一定会主动的,更何况我军还可能采取“以逸待劳”、“防守反击”、“以静制动”、“隔岸观火”等战术。业务部门不强求先发优势,对于业务支撑来说,作战的准备周期缩短了,对快速反映的要求变高了,被动应战更加考验支撑能力的高下,支撑条线的战斗就要真正打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