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来说话了,而且相关的说法被各个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转载,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对于工信部所说的“基本”两字,很多网元们给予质疑,其实,这是“精英文化”的特点,不能把话说死,就象医院里对你说手术成功率是99%时,基本就意味着没有失败案例——但是医院是不敢轻易说手术成功率是百分之百的。
从发召集贴至今,已经半月有余,从征集贴上收集的号码有159个,尤其是这两天,有记者把我的博客曝光后,这个帖子的点击量和回帖情况进一步增加。加上同期在腾讯上发的征集贴,以及其他帖子上收集的号码,还有通过搜狐小纸条给我的信息,目前已经超过了200个号码。这当中绝大部分号码是移动号码(包括移动和联通,联通的既有G网也有C网),另外有三个号码是香港的,有两个号码是“9”字头的固定电话,还有三个号码是北京“6”字头的固定电话。根据计费原则,这些回拨香港的电话,会产生国际长途费;回拨“9”字头的电话,可能会产生信息费。之前老毕也再三提醒大家看清号码再回电,看来信息台做主叫群拨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部里开会的时候,中国电信等固网运营商对这个问题也积极地表过态的,至于具体的措施,还是由他们说比较好。
至于剩下的200多移动电话号码,均未发现有回拨后被吸费的现象。其中,143个号码回拨未成功,回拨成功的也不一定被扣费,这些结果和媒体、网友等测试的情况大体一致,我就不再细说了。我要解答的还是技术问题,解释一些案例中发现的现象,分析起原因,为什么测试中会是回拨不成功的情况呢?为什么回拨成功了,却没有扣费呢?
一些网友也在积极地提解决问题的建议。比如无论是通过举报还是从系统把这种回拨电话揪出来,直接列入黑名单或者举报给公安机关查处,认为这样可以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通过跟踪和观察,我发现现在这些回拨分子又研究出一些更隐蔽的手段。
首先,回拨的号码并非是真正的广告号码。比如一个广东的C号码是真正播放广告的号码,不法分子又买了另外一个B号码,将B号码设置为无条件呼叫转移到C号码,然后开始用B号码打骚扰电话;当用户回拨的时候,呼叫直接转移到C号码。这样,当用户投诉或者别的方式将B号码屏蔽或者停机时,不法分子就再买个D号码,比照B号码的操作方式继续。只要不抓到C号码,他就可以一直这么做下去。但是一旦抓到了C号码,即使B号码没有停机,回拨时听到的也是“空号”或者“已停机”之类的应答了。
其次,播放广告的号码不是正常的录音,而是彩铃,这样用户听到了广告,这样,连B的呼叫转移费用都省了(B号码要支付B到C的费用,没有接通也就不收钱),B被欠费停机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打骚扰电话的成本也低了。
第三,正常情况下,国际来话会被屏蔽主叫号码,信息台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向用户拨骚扰电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叫号码呢?传言说可以通过设备更改主叫号码,明明是国内号码打过去的,把主叫改成国际长途或者信息台,用户不查之下回拨,产生了国际长途或者信息费,就被骗了钱。到目前为止,这是一种说法,但也没有验证。
理越辩越明,案例越多,这个事情的真相就越容易分辩清晰,所以我还是继续征集“吸费”案例,希望大家支持,我们共同进步。
早上北京晨报还在报道,某警方专家称“高额吸费”诈骗确实存在,65个号码的回拨测试并不科学。我想,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会继续,所以我也希望大家无论是测试也好,还是实例也好,给我提供一下;如果大家做了拨打,能不能告诉我实际扣费的结果,也便于查清真相啊。谢谢大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