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度与政策

(2008-03-18 15:51:00)
标签:

杂谈

    写了“全业务运营”系列的前半部分,等着大家扔鸡蛋和西红柿,不过内容比较多,所以还想让大家消化几天。再说,这几天媒体的关注点都放在两会方面,对于通信行业来说,似乎最近没什么可大炒的消息和新闻,算是平淡的时期吧,于是自己突发奇想,说说对“政策”和“制度”的理解。

    什么是政策?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就是“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那么什么是制度呢?就广义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就是制度(或叫体制);狭义来讲,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制定的要求下属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根据我的粗浅理解,“政策”和“制度”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有体系、准则、章程等含义或者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无论是“政策”还是制度,最终都是上对下的文本要求。而不同之处在于,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或者达成某种特定目的,抑或是在一定阶段出台的短期行为;而制度则是长期的,人人都要遵守的。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讲的是无论是“政策”还是“制度”,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去打造一个环境。自然法则是适者生存,因此往往生物求生存和发展,首先要做的不是想着怎么改变环境,而是如何去适应环境。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制度”造就的环境存在时间比较长,比较固定,因此游戏的参与者主动、长期、积极地根据环境制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方略。而“政策”制造的环境由于其目的和时间方面的局限,导致这种环境存在时间比较短,而且易变,游戏的参与者往往是采取短期的应对措施,来保证自己能应付现有的政策,争取时间,然后在谋求改变政策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于是,时间长了,大家都摸到了规律:

    1.对于制度比较发达、完善的环境,要做的是制定一套适应制度和环境的长期战略,并一以贯之地执行,使自己的生存状况不断改变。对于这种生存模式来说,环境越稳定越好;而如果战略不对头导致不适应环境,那么就要调整的是自己。

    2.对于政策比较盛行的环境,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去对付甚至改变政策。对于这种生存模式来说,将心思耗费在根据环境制定战略的行为是愚蠢,应该将主要精力花在对政策的分析(而不是客观地分析环境)、寻找政策的空子、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影响政策制定者使其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对于这种生存模式来说,如果环境不利于自己,就要想办法去对付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前两天听两会的报道宣传,一个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现在我越来越多地想的是如何制定制度从根本上改善,而不是促进出台一两个政策临时性地解决问题。”听到这番话,我发自内心为这位代表鼓掌。那么作为企业,我们是希望自己的环境稳定呢?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政策?如果sohu的编辑推荐我这篇blog,那么我希望是这句:要将精力花在自己怎么去适应制度,而不是琢磨怎么改变和影响别人制定政策上。

    补充一句,我用google搜“政策”的定义时,查到了一位MPA的PPT,对政策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其中特别让我惊诧的是:英语中原来没有“政策”一词的。莫非在西方眼里,只有长期有效的、公平的“制度”,而没有短期的、针对性的“政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