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游资费方案(四)

(2008-02-28 17:25:00)
标签:

杂谈

    中国移动的业务支撑工作会议今天在厦门召开了,在昨天晚上也终于将会议材料改完了,之所以这么紧张地调整材料,原因就是昨天下午又接到了资费调整的最新要求。最终批复的方案,大家也都看到了,估计马上又是一堆臭鸡蛋西红柿扔了上来,这是我们预先估计到的,所以我才在半个月前就说过“这事还没完”。

    计费系统的改造是个技术活儿,需求每变化一次,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变化,技术支撑方案都会进行相应调整。本来对于业务支撑工作会议这样规模的会议上,资费调整的技术方案是个比较小的议题,但这次调整在政治方面的意义比经济和业务方面的更大,因此将方案调整的事情列入了会议的主题报告中。之前的几篇博客,我也谈了计费系统的改造难度,由于新方案改变了资费结构,又涉及原有资费的调整,所以技术方案会更加复杂。如果把这次调整方案作为一个静态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时间来安排,那倒也好了。但是,由于各方原因,我们必须阶段性地推出改造方案,而在讨论方案的时候,相对于政治、市场等因素,技术只能排在后面了。这是我们没能马上宣布如何调整的原因——明明需要3年盖的楼,必须1年建成,这样的楼你敢住么?计费系统的改造可能影响用户的通话,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某些计费平台修改存在的风险,所以必须要小心谨慎,对用户负责。

    对于技术问题,也有一些所谓的技术人员跳出来说如何如何改,修改很简单,对于这些,我只能一笑了之。如果移动面对的用户是数百数千,或者做一个测试系统,当然不会很复杂;但是我们要改的是一个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客户(以省为单位)的计费系统,复杂的应用和大量的在网客户使系统改造难度加大。用户关心的是资费,但我们还要调整帐单格式、话单明细、财务报表等等,而且从经营分析的角度来说,为了测算和分析资费调整前后产生的差异,我们的经分系统不但要支持新的资费标准,还要在一段时间里按照原有资费标准运行,等等。这些改造是运营商自己做的,属于“运营”两个字背后的工作,而工作发生的成本和工作量,是在阚老师他们测算“漫游成本”是没有考虑,或者“忽略不计”的。

    即使我们做再多的工作,当漫游资费调整可能延迟的消息传出去后,社会上的反映还是负面的。评论者不关心实际情况,带着有色眼镜,认为是运营商想多收一天是一天,有意拖延资费调整时间。对于这些观点我无言,一个日收数亿的世界最大的运营商,会那么在意多收一个月的漫游费么?有这个想法的人,恐怕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是我也无法象杨老师说的为这事去寻求法律的支持,因为这好像是网友和媒体的惯性思维模式。一个人跳楼了不一定是新闻,一个华为的人跳楼了才是新闻,因为这样就可以分析华为了。价格调整不是新闻,中国移动资费调整调整才是新闻,因为这样就可以指责中国移动了。评论者自己有一个本有的观念,一旦有事件和这个观念有关联,就意味着触发评论者谈自己观点的,这个事件被拿来作为对其观点的佐证,可以借这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这么想本不是什么错。但是一个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不应该不顾事实地瞎联系,否则只能暴露出自己衣服下的那个“小”字,妄做小人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信产部在批复了漫游资费调整方案之后,又出台政策,将对套餐资费进行整顿,且不说具体的影响都有哪些,被炒作那是一定的了。唉,接着写自己的博,让别人去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