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组、媒体与股评家

(2008-02-20 23:26:00)
标签:

杂谈

    几天来炒的话题都是重组,作为运营商总部的一员,本不合适在这个时间发表对于重组方案的评论,所以我谈的重点也不是重组的话题,而是借着重组的事儿谈股市和媒体。

    辛苦sohu等媒体把历年来传过的重组消息理了个遍,无论是哪个版本,现在看来都很有意思,有理由,但是没实现,所以也辛苦了各位媒体的朋友们。记得曾经有记者离开这个行业时,说电信行业太封闭了,我当时就在笑,电信圈子是封闭,但更要命的他不得门而入吧,或者说熟悉媒体圈子胜于熟悉电信圈子。

    我们来看看资本市场是怎么运作的:买企业的股票不是买固定资产,而是买他的未来。有的企业市盈率很低,意味着大家不看好这个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则市盈率非常高,股票的价值和市值高,意味着资本市场更看好这个企业的的未来。插一句,内地很多股民不管市盈率和市值,单纯看价格、听消息,把股票只作为炒作的工具,等着更傻的人来接棒,这是无知者无畏,兄弟佩服,佩服。

    回到正题,怎么评价这个企业未来的价值呢?散户们不是专业人士吧,有很多专业机构帮你评估、分析、判断,拿出很多专业名词和分析工具,俨然是行业内的人士评估分析出股票的价值供其他投资者参考。其实这些股评家自己也有利益,股票市场是零和博弈,有输才有赢,如果没有散户股民的投入,庄家、机构从何处获益呢?所以股评家和机构很多时候的评论是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有意而为之的。

    媒体呢?如果只是客观报道事实,好像味道不够,在激烈的竞争情况下难以获得优势,于是也参与了分析。同股评家类似,读者们不是专业人士吧,有很多专业机构和专家帮你评估、分析、判断,拿出很多专业名词和分析工具,俨然是行业内的人士评估分析出行业的内部、政策的效果、供读者参考。其实这些专家自己也有利益,这个利益不同于股票市场的收益,而在于眼球、知名度等,如果没有读者的响应,媒体从何处吸引眼球和关注呢?所以媒体很多时候的评论是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有意而为之的。

    国内的股市,企业的业绩和发展并不是股票和市值的主导因素,甚至有的企业缺乏基本业绩的支撑,大家只好博傻,从更傻的人那里获得收益。对于国内的媒体来说,也并不关注于企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尤其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行业,技术门槛比较高但和百姓民生关系比较大的行业,要真成为专业人士,那是非常难的,是要花大心思和长期积累的,与现在盛行的急功近利相矛盾的。股评家和媒体都知道:没有变化就没有机会,没有变化的股票没有涨跌,没有赚钱的机会,没有人关注;没有变化的行业,死气沉沉,吸引不了眼球。所以股评家和媒体都希望有消息,然后好去炒消息。国外的股市有做空机制,因此涨与跌都能赚钱,所以一个消息出来,可以客观评价,反正都有赚钱的机会;国内的股市,只能从涨中获利,下跌只能有机会,但无法直接赚钱,所以对消息的解读和分析就非常关键了。同样一个消息,真正的专家、股评家、媒体可能解读得完全不一样,因为目的不同。同样一个政策,有利好也有利空,就看你怎么理解。看得太多股评家和媒体单纯强调消息或政策的某方面因素,而不去全面分析,有的时候是能力问题,有的时候则是立场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或者听到只言片语,就拿出来妖言惑众,这是真正的专业人士不齿的,但却是股评家和媒体擅长和喜欢做的。在股评家看来,强调利空面可以跌出机会,强调利好可以拉出阳线,就看嘴怎么说;在媒体看来,挑起对立两方的辩论可以吸引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可以提高点击率,就看手怎么写。我们开玩笑地说知道企业的内幕消息,但是对股市的判断好像和最终结果不同,股评家和机构们对政策的解读方式总是不同于我们,原因在于股评家是带着目的去解读的,想说利好说利好,想说利空说利空;类似的,媒体对于政策的解读,大众的声音,专家的观点可以断章取义,也是出于媒体自身的考虑。媒体的目的本来应该真实报道事实,靠真才实料吸引眼球,但那样太慢了,太累了,时间太长了,所以还是将目的直接变成吸引眼球吧。既然是吸引眼球为目的,那自然是想是黑的就往黑说,想是白的就往白说,那管是不是颠倒了黑白,只要有人看就达到目的了。

    本来就很热闹、很混乱的“电信重组”的话题,加上资本市场媒体的搀和、分析,能不更热闹、更混乱么?国家要考虑的不仅是老百姓的短期利益的,更重要的是行业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组的方案、策略、建议都是对各方利益权衡的结果,最佳的方案是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不能简单地以为越快越好,合理才是好的,当然合理也包括时间因素。政策和专家都是两边说,可是媒体只报道一边,时间长了,谁还敢对媒体说话?自然是能不说就不说,这能只怪“电信圈子封闭”么?

    作为重组的利益相关者和行业中的一员,本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目的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急于斗地主分田地,这对于行业发展是不利的。要真正促进产业发展,即使不能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至少也要做到平常心,做好本职工作再说。都在为重组做准备,移动是加大发展力度,为未来的竞争增加积累和储备;有的运营商则在专心提拔干部,有的不务正业专心等着重组那天的到来,都是运营商,咋差距就这么大呢?竞争的市场上,干活的人和不干活的人收获不一样,多劳多得,按劳取酬,难道有错了?

    最后说一句:股市上短期股评家和机构们对机构的分析可以左右股价;可媒体对政策的分析和判断,是改变不了行业实际发展的;对于运营商来说,重组是利好和利空的结合,机遇与调整并存,能否抓住机会,事在人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