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面对面》节目的时候,网友们问了很多问题——太多了,用小五号字打了30多页的问题,不要说现场答不过来,就是线下,恐怕也很难一一回答。不过既然答应了大家,还是尽我所能多说说吧。
江西南昌网友:SI提供商如何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特别是预付费融合部分?这个问题SI应该比我研究得更多更细,所以他们更有发言权。
福建泉州网友:基于SOA的软件开发前景如何,适用范围如何?SOA是理念,是潮流趋势。基于SOA进行软件开发需要很多业务、技术的前提,比如流程管理的规范程度,抽象的颗粒度等,另一方面现在基于SOA进行小规模的IT系统或者业务平台的开发已经验证是可行的了,但是对于大规模的IT系统,还有待实践来检验。
江西九江网友:如何看待目前运营支撑系统的服务管理水平?一般,目前运营支撑系统还处于成长期,在成长期效率为先,服务管理还存在比较大的空间。
福建泉州+天津网友:基于传统通信网络支撑角色的BOSS系统如何在全面IP化的时代转型,融和通信将给ICT业务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简而言之是两方面,首先还是要继续做好支撑,其次是我们基于对IT的了解更深入地介入到通信业务中。
湖南网友:就您的理解IMS可以给运营商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在业务平台,IMS大架构下是不是每个厂商提供的业务不太相同?IMS可以解决传统通信网络难以进行业务融合的问题,因此对运营商来说可以提供更灵活的业务组合,而且这种业务组合是基于通信网络和电信级服务来实现和完成的,因此提供的业务更加稳定可靠。IMS定义的框架下,允许不同产品和厂商的平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对外的接口和表现还是比较一致的。
浙江温州网友:融合计费将会使用那些第三方产品?融合计费有两类供应商,一类是国外计费产品,一类是国内SI自行开发。对于前者,使用哪些产品也许是人家的机密,我不了解;对于后者,恐怕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大家都有机会吧。
天津网友:面对融和通信如何建设IT系统中的EAI?对于EAI,我也比较倾向于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解决方案,是将已建成的孤岛系统联网,实现实时通信的技术手段。融合通信里应用EAI的问题,一方面EAI应对大规模数据传输的效率和能力问题还有待验证,另一方面如果能在系统规划的时候统筹考虑,就不一定用EAI了。
北京网友:运营商有没有把一些核心系统放到自己的研发中心来做的想法,像银行一样?对于核心系统,我们也许会这样做的,但是因为运营商自己的研发中心做系统成本要更高,因此除非这个系统是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它提供的差异化能力足以说服我们自己开发,否则绝大部分软件开发工作,还是应该由合作伙伴以外包的方式来解决。
广东广州网友:为什么要在运营商业务部门和IT厂家之间有一个IT部,业务部门和厂家直接联系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更加高效,运营商IT部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我也非常愿意回答。业务部门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提出的需求是比较发散的,或者不完整的(比较多的例子是考虑业务实现多,考虑运营少,尤其是客服、报表等方面的需求考虑较少),这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如果让业务人员如IT人员一样提出严谨的需求,恐怕这样的业务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了。因此需要业务支撑部门,或者说运营商IT部门将业务需求翻译、补充、转换为系统开发需求,这个翻译、转换、完善需求的工作就是运营商IT部门最核心和最具价值的任务之一。当然,换个角度说,如果某个运营商的IT部门只是单纯将业务部门的需求传递给IT厂商,那么他的存在价值也就不大了。
某网友(地址为中国):在语音业务降价的呼声中,这些新的计费方式最终目的就是更多从用户那里掏钱吧?是,又不全是。一方面要创造新的价值和商业模式,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愿意把钱花在你这边而不是花在别人那边,也就是说让客户总体花费少,但是给移动的比例增加。另一方面是增加后向收费模式,向业务提供者收取广告等费用,以此降低客户的花费。
湖北武汉网友:融合通信时代,CRM和BILLING之间的关系将会有哪些变化?融合通信会使网元数量增加,BILLING建设和开发难度增加,这是可以预见到的;融合通信时代的到来,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CRM的需求变化更多更快,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而对于CRM和BILLING的关系,对于接口和流程的实时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提高,这些都需要通过新技术和业务创新来推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