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接到了陕西孟主任的短信,告知他已离开业务支撑口,转任网管中心总经理的职务。文字几乎和几周前云南涂主任的短信一致,只不过涂主任调任的是法人客户部(集团客户)总经理。从时间上来说,两个联创地盘的业务支撑一把手一个是07年最后一个离开,另一个是08年第一个离开,但整体时间相差不超过一个月,如果按照内部消息的时间点,却又几乎一样了。
两个都已经在支撑口工作了数年的主任转了行,这不是新闻,因为去年开始,业务支撑的领导调动就非常频繁了。这种调动在别的专业属于正常,在一个位子上坐久了,就要换换,而领导岗位的通用性是比较强的,因此地市公司和省公司二级经理集体起立,再集体调整在中国移动已不是新鲜事;但对于业务支撑来说,可还是比较值得琢磨的。
计费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最早的计费中心主任都是从一线编程开始干出来的。后来系统越来越大,原来的计费中心主任都是技术型干部,在处理内部矛盾、内部沟通等方面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和业务支撑边界的扩大,一些人离开了,或者干脆直接调来个管理型干部主持工作。这段历史大概是2000年到03年左右的事了,记得那时候有人发牢骚:说把计费做大,做大之后把自己做死了。我同情这些主任,他们没功劳也有苦劳,任劳任怨干了这么多年,尽力了;但是我更理解省公司进行调整的原因:原来的这些技术干部一心在具体的技术细节上,管理水平提不上去,难以满足公司对业务支撑工作的新要求,给了时间和机会,可这些主任还是没有转型成功,因此只好挥泪斩马谡。而在这个阶段,新任的主任们主要从计划、网络等传统的技术管理部门转过来,既继承了专业,又提升了管理。
2005年之后,业务支撑的领导们开始了第二轮的大洗牌,至今还处在这样的轮转中。这轮中,开始动的是副职,新任的领导很多是从地市公司领导级别调来的,而原来的主任们往往去市场口的比较多;后来正职开始调整了,从员工提拔的也多了起来,于是业务支撑口也如同别的职能管理部门一般,大家对于行政层的变化开始动脑筋,找机会。业务支撑的专业性已经不再成为人事调整的技术门槛,这个部门的领导可以与其他领导一样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才是一个部门成熟的标志。以前不敢动这个部门的领导,担心动了之后系统出问题,或者新接任的领导不懂,所以说这个部门又重要又让领导操心;现在规范化了,完全可以将行政管理和技术分开了,是好事。
记得小时候还看过《成长的烦恼》,影视作品如此,现实更是如此,成长是好事,但一定会有新的矛盾产生,因此我们要理智地看待成长期出现的新问题,分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然后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
省公司如此,总部也是如此,之前有人意味深长地说:“以前大家在一起象个家庭,现在越来越象个部门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总部是业务支撑战线的缩影,转型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都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