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没有上网写blog,手有些生,然而看到sohu的IT博客首页又在炒固网获得移动牌照的问题,有些链接居然是7月份写的,看来大家的口水真的快干了。
不过我还是有口水的,还是有想法的,受大家的启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观点,列位看官不要着急,待我娓娓道来。
电信运营商是做什么的?说起来也不复杂,与很多其他行业和企业类似,做的是生产、销售和服务三件事,后两个事情先不急于说什么,先说说生产。
从生产来说,是利用各种通信平台、IT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和手段,向客户提供通信服务。那么生产工具是什么呢?是各种各样设备制造商开发出来的通信设备。因此,传统的通信运营商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设备制造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技术、标准、产品上进行了突破,研发出新的通信平台或者手段,可以提供新的信息产品,之后就会将这些产品推介给世界各国的运营商,让运营商具备新的通信提供能力和手段。运营商呢?一方面要购买设备厂商制造的平台,还要将其集成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建网。所以在传统通信产业中的生产环节,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职责和主要工作是进行新的通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运营商的作用在于进行网络集成和配置业务,配合起来为客户提供通信服务。由此,创新的重担就主要落在了设备制造商的肩上,投资进行科技研发、制定标准,等等这些研发创新工作,而产品是怎么创新出来的呢?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技术驱动,或者设备制造商技术人员猜想(或者还有设计、调查等方式)出来的。之前我也说过,没有一个通信厂商可以包打天下,通信设备制造商制定互联互通的标准,使得通信能力可以实现联网,形成了通信能力,或者说生产出了通信服务这类产品。
这种技术创新是非常累的,也是非常花钱的,所以通信设备的价格是非常高的,高到能够维持通信设备商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不维持高利润,厂商无力增加研发费用,可能导致科技创新的动力下降,新产品推出周期长,不利于技术的发展。而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要提供通信能力,需要花很大的价钱从设备厂商获得提供通信能力的设备,成本也低不下去,那么这个成本如何收回呢?就要发挥规模效益,虽然对每个客户收费并不是天价,但是积少成多,客户规模上去之后,成本还是可以收回来的,买卖还是合算的。所以运营商的良性循环逻辑是:有了基础网络——有了第一批客户——收回资金,扩大网络规模——又有了更多的客户——再去投资建网,再将通信能力提供给更多的客户。
通信运营商这么好做么?别忘记这个循环只考虑到通信产品的生产,而没有考虑到销售和服务的环节,这样就容易使运营商忽略客户这个因素的变化,为什么运营商这么傻,会只考虑生产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是运营商的垄断性造成的,而这种垄断性的根本原因在于通信行业的特点,是非常高的门槛造成的局面。
我们总爱打比方,说通信行业是带围墙的花园,意思是花园里只有有限的经营者,在客户可以非常主动。为什么别人不能进来呢?是因为有高大的围墙将试图进入的人挡在了外面。这个围墙是这么?不全是政策,而主要是投资。由于通信能力是由高价的通信设备构成,铺一张网络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建设周期,以及各种资源的投入,这种高额的“入场券”就吓退了绝大多数。
但是毕竟有钱人还是很多的,即使门槛很高,还是有人看中了围墙里面丰盛的大餐,花血本买了门票进来一起吃饭,进来一个人,围墙里面就会被分掉一部分,所以墙里面的人就希望围墙能挡住更多的人进来,怎么办呢?将围墙加高、加厚,让进来的门票价格更高,高高大大的围墙,几千亿的投入,几年的建设周期,挡住一个是一个,即使进来了也是浑身鲜血淋漓的,没有力气多吃多占了。
这是传统通信运营商的竞争模式和策略,所以你大可以在外面指责围墙里面是暴利,不合理,可你就是进不来。但是,在运营商们努力加高加厚城墙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技术和市场在不断发展,使竞争模式变化了,围墙变化了。
首先,花园越来越大,围墙再长再高也挡不住了,接入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绕过运营商构建的围墙,直接享受到通信服务。在街上你要用移动或联通的上网,往往是要花钱的;到星巴克去吧,那里有免费的无线上网;或者到旁边另外一个咖啡馆,里面免费提供有线宽带接入端口,人家是卖咖啡的,网络接入是包月的宽带,摊销到具体客户上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作为客户的你,是选择收费的网络呢,还是免费的?墙挡不住了。
其次,为了加高加厚围墙,给围墙的地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原先建设围墙打的基础已经不足以支撑越来越重的围墙,墙有自己崩塌的可能性。对于运营商来说,就是内部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多业务综合业务的发展,管理不善,导致业务流程和运营漏洞百出。
第三,造墙的是运营商,但墙的材料是设备制造商提供的,通信产品的创新源泉来自于设备制造商,但是他们并不直接接触客户,不直接了解客户。高成本的通信设备要靠规模效应来摊销,就导致产品适应性要广,是针对大众客户和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的;而针对个性化的市场分析要不较少尝试,要不经济测算的结果是亏损,所以大量细分市场缺乏可用的产品,市场空间巨大,导致新的小型设备制造商、信息提供商脱颖而出,提供了与原有设备制造商不同材料和质地的“墙砖”,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原有的合作模式和默契变化了。
第四,墙是冷兵器时代的防守堡垒,但在火器时代,它可能不堪一击,技术的进步使以前高成本才能实现的业务,通过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当通信运营商面对IP电话目瞪口呆,惊诧于他低廉的价格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更多的成本更低的网站正在以低于电信运营商成本几十倍、上百倍的方式提供与电信运营商类似甚至同样的业务,传统的优势——高额的投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不但不能成为竞争优势,反而成为了包袱。
面对围墙的变化,作为运营商的我们要做什么?要胡服骑射,师法互联网和先进生产力,分析并找到自己现在的和未来的优势,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的运营商还在沉浸和憧憬于有围墙的花园,策划着拿到牌照后投入巨资建网络,按照传统的电信运营模式努力加高加固围墙,直到围墙轰然倒地的那天,再去感慨政策限制、时运不济,或者指责对手不按照牌理出牌?无论你做什么,有限的资源已经投入在加固无用的围墙上,泼凉水都救不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