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光倒流(三)

(2007-09-06 12:12:00)
标签:

杂谈

    97年初移动电话漫游计费结算中心系统二期工程竣工,传输和软件的改造使得计费结算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个时候,GSM也迎来了大发展的阶段,漫游业务的快速发展使话单数量和结算金额均以每个月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未到97年底就达到了设计容量,常规的硬件扩容不能解决软件结构的问题,因此需要重新设计一个支持大容量的漫游计费结算系统。

    省级情况呢?前面说了,大部分省级计费体系也是由两级构成,地市计费系统负责话单的采集、批价、分拣,以及后续的出帐等,看到不是本地用户的通话就转成标准格式送到省级系统。省计费结算系统主要负责结算,工作是收集各地市的漫游话单,如果是本省的(也就是省内漫游)话单,就把话单传给相应归属地市;如果不是本省的,就转给全国中心。这种两级计费系统的机制还会造成话单的积压和延迟,虽然省系统和全国中心之间是15分钟交换一次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可能是几小时前的,也可能是几天、几个月之前的。而且,分散在各地市的计费系统参差不齐,许多都是自己员工编制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计费工作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变革。

    还是要寻找业务驱动力。理由呢?是为进一步提高话单的及时率,防范欺诈风险,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加强计费工作的专业化管理。等等这些理由的目的只有一个——实现省级移动电话计费系统集中。这在97年可谓是很大的创新了,为了做成这件事情,我们必须两线作战:

    一条线是说服领导,从方案可行性等多个角度分析,说服计划口,给这件事情投钱。在进行技术论证的时候,96年全国推行的联机采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象,如果计费数据都是要通过磁带机才能读出来的话,要做到省级计费集中,就要每个月地市往省会城市送磁带,这就很难操作了;但由于已经实施了联机采集,因此只要地市和省会通过数据专线连接,就可以解决数据采集的技术问题。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在96年实现联机采集,到98年集中计费系统建设的时候再解决,恐怕技术实施难度和时间进度方面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更难的一条线是说服各省计费中心的同事。当时的主要反对意见是两点:一是外部开发商开发的计费软件成熟度问题,担心计费系统能否承认全省集中的量(这个问题现在看来不值得一提,但当时确实是要冒技术风险的);另外一点更难协调,程序都是自己开发的,有感情,如果省级计费集中,就要把营帐放到97里面,这也是很多老计费人心里不能接受的。后来我们一对一地做思想工作,说的多了,就整理出这么一条发展轨迹:

   我们现在先把全省集中的计费系统做好,积累经验和技术,然后再将计费和营帐一起做全省集中;当这些都实现后,再将客服系统纳进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做企业级的数据仓库,以及电子商务了,等到这两个部分都做好,企业信息化就能够实现”。

    这是98年移动局的人做出来的移动业务支撑规划雏形,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事后,我们就是沿着这条路一步步走下去的。

    思想工作做通了,资源到位了,感谢当年邮电部和电总,拨了15亿巨款,在全国范围建设移动电话省级集中计费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计费系统的规模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