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个视角看企业

(2007-09-02 09:24:00)
标签:

杂谈

    最近写了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东西,引来骂声不少,但其中多少让我有些失望,因为骂声中无理由的、发牢骚的比较多,客观的、有真知灼见的比较少,这与我希望听到多家之言的初衷差距很大,所以才失望。其实,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对他的评价和观点应该是多方面的,所谓兼听则明。自己在移动内部时间长了,在总部做得久了,应该多听听别的观点,考虑不同的视角,这样才可能看得完整。

    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角度不同。我上课时对我触动很大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形象地比喻“企业家看企业是当孩子养,投资者看企业是当猪养”。此话一出,估计又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是我觉得可以从中去考虑二者视角的差异。投资者看待的无论通信行业还是别的行业,其实都是类似的,都希望自己投资的对象是个挣钱的机器,挣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对一个行业、对一个企业,投资者是不太注入感情因素的。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讲,虽然说股票是在为企业的未来投资,可实际考虑的时候,企业的长期发展不一定是唯一关注的要素,相反,企业为长期发展储备的一些能力需要投资的时候,企业为营造良好环境投入的时候,投资者可能就要跳出来反对了。投资者可以看涨,也可以看跌,今天觉得股票要涨,买进;明天觉得股价高了,就可以抛,尤其现在资本市场有了卖空机制和权证之后,这种短期的行为更被放大。如果一个企业说我要投入一大笔钱,十年后会产生良好的效益,相信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会做出“先抛,等7、8年后再买”的决定,因为这样规避了短期投资造成的利润下滑,提高自己的资金利用率;又不一定错过未来的增长机会,所以对于企业长期发展问题,投资者和企业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的。比如博友call1971,可以看好移动的时候买进,涨上去后买认沽权证,分析企业的目的也只是为投资提供参考,这当然与企业内部的人差别非常大了。只有又懂资本运作,又懂企业经营的人,才能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既让股东满意,又不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真的很难。

    客户和企业的角度也不同。如果让客户自己定价,相信大家希望将价格定为0。客户的需求各种各样,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是要投成本的。商界的人都理解大众市场和企业客户的差别,客户角度希望看到价廉质优是美好的愿望,不赚钱,企业怎么生存发展?企业损害客户的利益,最终苦果要企业自己吃;同样的道理,客户不给企业带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谁还会给你提供服务和支持?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在做甲方的时候,自己也做乙方,换个角度,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嘛。

    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视角现在差异也越来越大了。以前业务人员都是搞技术出身,都习惯拿技术的观点考虑业务,这样就和客户、与市场保持了一个比较大的距离。现在,业务人员倒是对市场、竞争越来越熟悉,对客户也抱有很职业化的心态,可是内部的技术人员转变却并不大,因此导致内部分歧越来越重,技术驱动还是业务驱动的话题恐怕还会一直讨论下去,这当中的差异,站在中间的业务支撑部门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虽在一个集团,内部的等级越来越严格,视角的差别也越来越大。作为总部的人,日常的工作是我熟悉的,但是省公司、地市公司,甚至再往下,恐怕考虑问题的角度和面临的问题就越来越不一样了。比较极端的一线,基本都是考虑KPI,只要完成指标和任务,就能过好日子,至于这个指标与企业的长久发展什么关系,这些地市公司都不一定想得明白,更不要说更前端的一线了。有的人批评当年某省移动在制定服务标准的时候明确定义“微笑”是“露出八颗牙齿”,是,这个问题现在也许不用在明文规定,但在竞争不充分的时候,大家的服务意识不够强,量化标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当客户服务人员发自内心地对客户微笑的时候,自然不必再定义微笑的标准了。和此现象类似的是考核,在业务支撑组巡的时候,文档是必查的项目,第一次组巡的时候,文档都有明显的修改或后补的痕迹,但是几年下来,即使不再检查文档,省业务支撑部门的文档管理也已经非常规范,这既是几年下来的习惯,另一方面省公司也从规范管理中体会到了好处,自觉去执行了。象这些手段和策略,恐怕不在总部工作,是难以体会的。另一方面,总部高高在上,对一线不了解,自然也会出很多笑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众多的文件、规章、制度、考核,最终都会压在一线,如果上级单位没有服务的思想意识,只是觉得要耍耍自己的权力,体现自己的价值,朝令夕改,或者自相矛盾,何以让下面的人服气呢?

    还有一点,就是企业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角度不同。外部的人的很多建议,在企业内部是难以实施的,因为内部很多因素和现状是不为外人道的,或是表象不出来的,从某个角度来看很好的建议,可能会带来其他的问题,或是根本实行不了。这个说话可能会比较虚,也可能不为大家接受,认为是找借口。那么,下一篇blog我就将移动的业务支撑发展轨迹和联通对照一下,来说明我的观点。我绝非不谦虚,只是希望大家了解,很多事情不象外面的人看得那么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假若明天来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