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通的替代

(2007-08-04 00:01:00)
标签:

杂谈

    暑假到了,在加上较为集中的休假,一年一度的暑期高峰继续对中国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了,可是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多少年以前,交通方式以往是没有选择余地的,铁路跑长途,汽车跑短途,条件具备的走水路,飞机则是极少数人的奢侈交通方式。要到达目的地,往往只有一条交通轨迹,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提升服务质量和降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经济发展了,交通的方式和可选择的余地逐步增加,同样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有了新的选择,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传统交通方式被新型交通方式取代,最典型的例子是越来越多的长途旅行的人放弃火车而选择了飞机,价格的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员能够使用更先进、快捷的交通工具。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逆向的,就是传统的交通方式依靠良好的服务、低廉的价格、以及提高便利性来吸引客户,这当中比较典型的是公路运输对铁路运输的冲击。由于两个方向的变化,使得国内的交通出现了真正的跨行业竞争的局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比较好理解,但是第二个原因是怎么造成的呢?

    首先,是自以为先进的交通方式托大,认为技术领先,客户就会自己跑过来。当年铁老大真是牛啊,任何运输资源都可能转化成为权力,由于运输能力是稀缺的资源,快捷的运输方式只能选择铁路,在被追捧的情况下,铁老大有多大的动力和意识改善自己?相信90年代铁路部门不是没有分析过铁路的危机、当前的问题,但是良好的市场会消磨掉冲击力,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环境下,还会有多少创新呢?不思进取逐渐给新的进入者和竞争对手带来巨大的商机。

    其次,竞争对手敏锐地寻找商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弥补自身的短板,利用对手的失误带来的机会,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这当中,汽车运输对铁路运输的冲击是个典型的例子,最早是货运,货运汽车公司不再只承担短途运输,在长途运输领域也出现了专门的车队,利用服务、价格、便利等优势抢了很多本来由铁路运输完成的生意;后来,客运方面也发生了变化,鉴于铁路运输部门在客运方面的各种问题,公路客运通过提高客运的舒适度、频次、站点设置等,也争取到了很多的客源,甚至抢了传统的铁路客运的买卖。

    于是,铁老大的日子不好过了,科技方面比不过航空,长途客流被抢;短途又遇到公路运输的挑战,出路何在?穷则思变,于是铁路部门在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被动的地位,果然,经过多方面的改善,铁路又在运输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以一种以小搏大的心态挑战航空业。其实如果航空不犯错误,这种竞争铁路是居于劣势的,但是航空也有了类似铁路的托大的毛病,这就给了铁路运输以机会。最近北京航班正点率极低,这里有天灾,也有人祸,还有管理的问题,于是首都机场滞留了上万旅客,虽然国航总局开始出手加强管理,但是更多的旅客愿意选择铁路作为出行的第一选择了——至少准点,速度也提了,为什么不呢?

    而且,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在某一个行业内部出现竞争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国家政府在管理,有的时候是行业内部的潜规则,总之能对这个行业或产业进行管理,也许这些管理并不一定完全合理,但是总比没有强。但是现在跨行业的竞争出现之后,谁来监管?谁来维系一个健康有序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环境?政府要不要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各行政部门的利益如何协调?这些恐怕就是更高层面的问题了。

    回想电信行业的竞争,也是如此。如果移动托大,又能在市场上维系多久的优势呢?小灵通的出现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种,技术的先进性不一定能转化成为市场方面的优势,还是要靠服务、靠整体、靠创新,居安思危,基业长青。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电信行业,面对信息服务业、IT业、广电等多方的垂涎,如果不思进取,恐怕会重蹈铁老大的覆辙。所谓国内的行业发展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否都是这个原因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职业与技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