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业与技能

(2007-07-30 16:49:00)
标签:

杂谈

    有意识地将花儿的歌词放在第一篇blog,让大家听几天,看几天,再穷也要开心,再累也要心情愉快。不过已经有朋友催了,说最近写得太少,盛情之下,还是写点儿吧。

    最近一直在学车,前面说了,我在为自己的懒惰付出代价,今天终于桩考通过了,还比较顺利,本来技能掌握就不错,再加上教练帮忙,想不过恐怕都难。不过在这样的考试下,确实有些意犹未尽,lp也有同感,呵呵。

    不过练车的时候,教练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说他们当年学车是将开车看成一份职业,是要解决未来几十年的饭碗问题;而现在学车只是在学习一项技能:当年学车要花一年的时间,其中半年是给师傅擦车;至少要给师傅端茶送水点颗烟请几顿饭;考试之前要合资买条白毛巾,给警察考官垫在车座上等等。至于通过的比例,大概是15%左右,如果三次还没有通过,那么学费就打水漂儿了,要重新交钱重新学——当年那一两千块的学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的,就这么完了,可是心疼!

    10年前我学的是大货,开的是1041,虽然不象解放那样摇车,但也是非常辛苦的。现在我还记得练车时是8人一车,连着练,一个人开,后面车上7个人聊,“敞篷”待一天,回家自然晒得军训一般黝黑。当年考试科目中最怕的是双边,其余的井盖、蛇形、单边等都能驾轻就熟,但是不会停车,也没有学使用灯光,甚至调节座椅都没有教。至于考试的时候,大都是人治,如果驾校和考官关系好,通过率就高,名气就大,教益就好;考试的时候,如果这车有一个把警察气着了,那么一车人都可能不过,所以顺序要教练事先排好,先找mm或者嘴甜的,中间上技术好的,把最次的搁后面,等等。我的桩、加减挡、交叉轮、坡起等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确实扎实,但是还是不能上路开,因为不会停车,呵呵。

    对比一下,就觉得现在的考试科目简单、实用:除了传统的桩考之外,侧方位、定点停车、坡起,都是路上常遇到的情况。当然,教练教的方式土了些,纯粹的应试教育,死记硬背那些标记不算,在路面、桩上还做了各种标记,真到路上,莫非要先下车做好标记再倒车?但是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驾驶已经从一个职业转成了一种技能。

    为什么现在成了一种技能?因素很多。其中根本原因的就是社会进步产生的变化。以前的汽车是极高端的代步工具,是地位、身份、财富的象征,即使让大家的想象插上翅膀,也只是估计到自己将来的奢侈生活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既没有汽车也没有手机。汽车稀少、昂贵,自然掌握者就可以少。甚至学车要消耗的汽车资源都要掰着手指头算。开车是技术活,但也是熟练工种,时间不够是不能出师的,当训练用车都属于稀缺资源的时候,驾驶员当然是少数可以掌控资源的精英人士了,而成为这种精英自然要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学而优则仕,车也一样。

    而现在不同了,汽车逐渐成了大众消费品,虽然不象萝卜白菜,但也逐渐成为普通老百姓能够染指的物件,车多了,需要更多的司机,开车不可能再成为少数人的专利,甚至我现在的学习用车都已经是宝来1.6T了,于是学车越来越“便利”、“速成”,不求开好,只求通过,剩下的让司机们去马路上接受继续教育吧。驾校也多了,开始是宣传战,然后打价格战,后来是品牌、服务,拼管理、降成本,市场细分,等等,完全按照企业运转,对内以出师速度为核心KPI,对外强调客户服务,提高合格率、客户满意度,提供高收益的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和系列,等等。在学车的时候了解了驾校很多精妙的管理手段,真是行行出状元。

    于是非常同情这些教练师傅:在他们当学生的时候,驾校是卖方市场,所以要拍老师,拍警察,拍驾校,受了这么多罪,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终于自己当了教练,突然发现世道变了,买方市场要以客户为中心,东方时尚驾校的宗旨是“让每位学员都满意”,被投诉或者学员考试不合格教练都要“连坐”,心里能平衡么?

    现在我们的职业将来是不是会成为一项技能呢?有的时候是社会进步使能以前的某些职业变成了技能,比如驾驶、外语、计算机等等。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垄断的企业或者行业为了自己的利润故意制造信息不对称,对此在短期内会形成信息屏蔽和高额利润,但是时间长了,如果我们的客户都成了这个行业的专家,那么这个行业会不会成为大家拥有的技能呢?比如装修、采购、电器等等。

    还好,移动通信运营目前还没有这个危险,但是信息服务业也许快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穷开心
后一篇:交通的替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