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T的价值

(2007-04-17 23:00:00)
标签:

杂谈

    IT到底能带来什么价值?这个是我毕业论文的题目,当然不是最后明确的标题。课题的方向是研究一个非IT企业里面的IT部门生存状态和工作模式的问题。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感谢HP的同伴们帮我找到了一份材料,提出不同阶段IT的价值和作用的差异,以及IT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的层次。这张图后来在准备工作会议材料的时候,被写作班子采纳了,因此也作为了沙总报告中的一部分。

    在90年代之前,IT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它的定位是辅助性的,主要工作要围绕IT如何支撑业务进行。也就是说,IT的作用主要是替代手工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差错率,以及通过替代人工来降低成本,最高也不过就是通过IT的管控实现对企业运转、业务运营的管理。在这个阶段,IT部门理应要被动应对业务部门的需求,因为IT的价值就是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以前人工做的工作,而最终的展现和业务成果与以往无异。在这样的模式下,IT部门的创新是很难得到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认同的,因为IT部门做的事情最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业务部门制定的规则,如果出“妖蛾子”,就很可能被戴上“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帽子,谁愿意惹这事呢?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90年代之后,IT技术的发展以及IT基础设施的不断成长,逐渐出现一些系统、技术和应用超越了人的范围,比较突出的是数据分析和展现。数据仓库最著名的“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就是IT能力超越人的能力的实证:沃尔玛的数据仓库系统里存在了海量的产品销售信息,后来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发现啤酒和尿布的销售量有非常大的相关性,然后才有调查分析,调查证明中青年男子在超市给自己的baby买尿布的时候,时常给自己买些啤酒,换句话说,啤酒的消费者和尿布的购买者是同一客户群。根据这一分析结果,沃尔玛将啤酒和尿布的货架摆放得近些,结果导致二者的销量均上升。相信如果只是依靠经验,恐怕商家很难将这一结果总结出来;但是基于IT系统和技术,可以发现很多以往察觉不到的信息和商机。

    所以,IT逐渐变成了“全面整合和创新业务流程”,“改进客户关系和产品价值”,“引入商业智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形态”的工具。这个时候IT部门提出的建议逐步得到了业务部门的重视和借用,而不会象以前那样被束之高阁甚至成为笑柄,IT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IT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和提升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商业利益促使IT厂商夸大了他们的产品能起的作用,毕竟通过IT直接带来的价值在企业内部来说,占的比例还是有限的,而IT人员的高技能往往使自己把自己忽悠了,将厂商介绍的一些理念和案例泛化,以争取企业巨大的投入,以为IT这个工具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实际上,IT只是工具,工具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只有用正确的工具做正确的事情,那才是正确的,否则,都是错的。

    IT的作用和价值是逐步积累起来的,很多企业的IT部门希望一步到位,但他们都忽略了IT发展的正常规律,这么做的代价是非常惨重的。根据国外的分析和总结,认为IT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递进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保持业务的正常运转;第二阶段是降低IT成本;第三阶段是降低业务成本;第四阶段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第五阶段是提升客户关系;第六阶段是提升业务价值。

    可以看到,前三个阶段强调的都是“保持”、“降低成本”等方面,到了第四个阶段之后才涉及从多方面“提升”的问题,所以说,这些能力是逐步积累起来的,如果连基本的工作都没完成,何谈创新和发展?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何谈创造新的价值?再进行细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阶段是系统建设初期,解决系统有还是没有的问题;第二阶段的主题包括现在非常时髦的“IT治理”,以及厂商的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都是帮IT部门降低运营成本的。是啊,忽悠老板投了那么多钱,如果无法拿到应有的回报,怎么解释呢?开源无望,只能节流。第三阶段已经开始把眼光从IT内部扩展到外部,并非单纯降低IT成本,而是基于IT对业务的了解、对流程的掌握,提出优化业务流程和实现的建议,实现降低业务成本的目标。第四阶段则是IT人员要主动梳理自己的内部流程,从自己的角度对系统提出需求和改造目标,主动进行系统调整,目的是让自己使得更舒服,维护更方便。第五阶段将这种能力从内部转移到外部,对业务部门提出新的需求、业务、流程和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引导他们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商机。如果说第五阶段是解决业务的“点”的问题的话,第六阶段就是要解决业务的“面”的问题了,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形态,提升企业整体的业务价值。

    这六个阶段,一个比一个难,尤其难的是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质变,如果无法完成这个跃变,IT部门只能成为企业的一个成本中心,最终以被外包为这个部门的终点。要完成这个转变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机的,最忌讳的就是在对业务不完全了解的时候,对人家的工作指手画脚。在能力和资源有限,未获得领导的充分理解、授权和信任的时候,绝对不能盲目出击,否则虽然“无知者无畏”,但是会面临企业的强势部门的打压,不但短期无法取得主动,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很难获得与业务部门进行平等对话的权利。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的IT部门来说,要希望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就要踏踏实实地从眼前的小事做起,积累经验、资源和力量,留待羽翼丰满时再谈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天到了
后一篇:泡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