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费业务中心到业务支撑系统部,这条路比我想象的还要漫长和艰难得多。
省公司的计费业务中心,一直以来就是隶属于业务部门的附属生产单位,从人员的组织结构到思想意识,都很难从业务部门的意识中脱离出来。这也难怪,其一,省里确实业务压力大,不象总部的业务部门那样只是指挥,众多的实实在在的需求不断押在计费中心的头上,稍微慢些或不配合恐怕这个状就被告到老大那里了,毕竟业务部门是一线强势部门,KPI指标里最大的“成分股”。其二,跟着业务需求走,虽然压力大,但是不会错;自己找路走,既得罪人又有很大风险,在企业做往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成不变的模式演进下去,对部门不利,但是现在是轮岗制,只要在我这任不出事,就象击鼓传花一样,看这个地雷会在谁手里炸。其三,“搞计费的都是小年轻”,是没有资格和元老们较劲的,说三说四的年轻同志是不招老同志待见的。等等。
所以说,阻力不全来自于外部,很多事情是因为自己底气不足造成的。当总部业务支撑部门强势地推动这些工作,给省公司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的时候,省公司还是很谨慎地看待变化的。记得几年前就有主任在发牢骚:做大做大,做着就把自己做出去了。确实,当一个部门越来越重要,面临转型的时候,公司的老大已经意识到技术不再是这个部门唯一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管理型干部接管了这个传统的技术专业部门,如果自己不进步,恐怕就难以适应了。
从这个角度再看待这个部门的未来,就可能产生了分歧:一种声音是说,公司强调职能管理,如果业务支撑做大,那它的职能就会逐步被其他职能管理部门拿走,规划归计划,运营归业务,维护归网络,自己就剩下操作了。我觉得这种思想偏于保守,在现在这个环境里,守城是守不住的,你希望自己划个小圈子,别人不进来,这在企业的管理观念中是大忌,尤其当一个部门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做不好就别怪领导把他拿走,优胜劣汰。其实,传统的职能管理部门现在运转的效率逐渐降低,很多的企业领导以及意识到现行体系中的官僚思想越来越普遍,免责、推诿成了领导痛恨却又难以改变的部门级习惯思维;业务支撑目前推行的准事业部式专业化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尝试,所以领导们才给予这么大的耐心和支持,希望我们管理模式方面创新突破,提高效率。
自主管理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却又会觉得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更多地创新。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跳出业务部门对思想的禁锢。计费业务中心是向业务部门提供服务支撑的生产中心,而业务支撑部门是要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价值的生产+管理部门,只有站到企业的高度,体现了更大的价值,才能说服领导增加资源的投入,进入到良性循环。
转型是从观念始,从自身始,从总部始。万事开头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