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向:做大、做强、做活、做长。这本书说的主要是如何“做活”和“做长”的问题。它将企业拟人化,将蜕变的企业看做一个有生命、意志、躯体、头脑和精神的“生物法人”,而企业的领导者则成为改造这个生物法人的“基因工程师”。这个新颖的观点和比喻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传统的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企业模式对我们影响非常深,在这个时代,企业仅仅被当作高效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部机器。而当我们正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迅速迈进,要把企业视作“生物”,这个生物经过蜕变之后会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力。
企业的蜕变是对“生物”的头脑、躯体、感觉以及精神的基因进行重新构造,由四个环节构成的。对“头脑”进行重构以调整企业对自我的看法;对躯体(下属)的重组目的是锻炼企业的体魄,增强竞争力;对感觉的重振激发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敏感程度和反应能力;最终对企业里的人注新的技能,建立责任感和归属感,完成企业的“复兴”。
个人认为:不一定只能通过革命的方式才能给企业带来转型,渐进式的演进,潜移默化对一个健康的企业来说是更加合理的方案。书里介绍的企业蜕变对于那些积习难改,最终痛定思痛,一定要通过革命才能转变的企业或者部门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对于一些目前还在健康发展的企业,可以先不急于去改变企业的基因,也许锻炼一下身体,做个SPA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成果了;再者,作者的思维,借鉴的案例全部是西方的企业管理思想,在东方人情色彩浓厚的地区是否能适用,我打个大大的问号。但是里面很多的案例和措施确实给了我很大启发,创新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活力,尤其他把人作为企业的精神,这个比喻我深以为然。在浙江召开的这个讨论会,从一上车大家就开始讨论技术方案,这样的团队确实让我感动,有了这样的团队,这样的精神,何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