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鲶鱼效应》

(2006-12-11 10:25:00)
标签:

杂谈

    《鲶鱼效应》,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ISBN 7-5064-3688-4。作者赵健是鲁能集团的VP,是在国企从员工逐渐成长起来的。
 
    挪威的捕鱼者去远海捕鱼回来,活的沙丁鱼很值钱,但死的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为了让沙丁鱼活着,渔夫在船舱里放一条鲶鱼。
 
    鲶鱼生性好动,通过折腾争取自己的空间,即使他不吃沙丁鱼,也把沙丁鱼们折腾得够戗。鲶鱼进入船舱绝非本意,生性好动也是客观事实,它不想针对沙丁鱼,只是它的本性被渔夫利用了。鲶鱼就喜欢这样的生活,喜欢自我实现,被人重视,因此被渔夫一次又一次地放进艰苦的环境里,而还乐此不疲;正是这种好动的性格和船舱里的环境促使沙丁鱼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拼命。鲶鱼有自己的生存目的和生活模式,鲶鱼不是来当好人的,沙丁鱼的结果如何与它没有关系,没有必要为了保证沙丁鱼的生存空间而自我牺牲,但最后的结果是主观为自己找到空间,客观帮助沙丁鱼找到了活力。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非常希望过安安静静的日子,本来已经将生存空间都分配好了,大家相安无事,根本没有给鲶鱼预留空间,即使没到岸边就死,那也是命运的安排,所以沙丁鱼就在寒冷的环境中坚持着,适应着,直到最后时刻到来,也不愿意改变什么。但鲶鱼来了,没办法,不理它不行,只好陪着折腾。给这个家伙腾个空间,结果还是没完,它还继续折腾;它还是那么富有攻击性,精力充沛,我们还不太好把它杀了。直到沙丁鱼坚持活到了岸边,回头看那条鲶鱼,发现虽然它还在四处乱窜,但是已经不那么可恶了。
 
    所有这些事情的策划者都是渔夫,是他理性地分析出沙丁鱼长时间不活动的后果,也深知鲶鱼的特性。所以他需要一条鲶鱼,而且是条大鲶鱼,大到难以被沙丁鱼们成功地攻击,适当的时候甚至还要保护这条鲶鱼。但毕竟渔夫的最终目的不是鲶鱼,而是使沙丁鱼活着,所以一旦这条鲶鱼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渔夫就会换一条鲶鱼。渔夫心里很清楚沙丁鱼和鲶鱼不是同类,但是根本不用管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沙丁鱼活着到了岸边,作为最终的受益者,渔夫自然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