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周五去上课,《竞争战略与执行力》,是一堂现场教学课。趁着还有印象,现在又有时间,赶快把这堂课的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
周五晚上,先听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的洪兵副会长精辟地串讲了孙子兵法,然后我们直飞徐州,从商战中脱离出来,去考察古今大战的实地。周六上午,先听老师介绍齐魏桂陵、马陵大战的背景和过程,然后趋车从苏北的徐州赶到山东的南大门——郯城,在那里我们沿着当年庞绢入马陵道的山路走进去,一路听郯城县的副县长亲自给我们解释什么叫“死地”。山谷的终点就是“庞绢死于此树下”的地方,是标准的死地之一的“天井”。四面环山,山不高且林密,谷到山之间的距离不足百米,正好是当年最佳供给武器——弓弩的最佳攻击距离,回想当年被数倍之弓弩手围困在这里,确实是“插翅难飞”了。
从马陵道走出来,我们就继续驱车,从郯城赶到临汾,到达时天已黑了。在大多数人心目当中,沂蒙是老区,很穷很破的,所以当我们到达临汾的时候,眼前的美景让我们大吃一惊。沂水的河面宽得象湖,河边灯光闪闪,街道干干净净,城市里面秩序井然,也很繁华,比很多省会城市的感觉好多了。
我们到临汾的主要活动就是参观银雀山的竹简馆。另我们感动的是,竹简馆的主要负责人,一个副研究员一直等在门口,为我们专门讲解。据她介绍,发现竹简的汉墓就在市政府的后面,最近为了能继续开发和考古,临汾市政府准备搬迁到新址,有这样的领导,相信临汾还能继续发展,推荐大家有机会去转转。
竹简馆里的内容自然是让我们很有感触的,不过在孙子和孙膑之间,我还是心仪孙子。感觉孙膑只是战术家,也许由于身体受刑的原因,他作战时的思想和做法并不阳光,甚至属于伎俩的层面;而孙子的论述和谋略就要大气得多。不过好像更多的人欣赏孙膑,因为实用,很快有效果,不象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样难以理解难以操作。而汉墓里出土的其他东西,相对于陕西的汉阳陵,差得就不是一点半点了,毕竟阳陵里葬的是汉景帝,临沂葬的只是一个士大夫。
忘了说,在上课的时候,发了张“中国古代史概要一览图”,做得非常精妙,将自夏商以来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的时间表,以及取代关系写得一清二楚,还标识了一些大事件的发生时间,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知道别人,反正我对中国历史上有几段虽知道名字,但不知道先后顺序(如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南北朝,等等),还有汉、唐、宋等朝代各个皇帝的即位关系和顺序,这些在这张图上全一目了然。难怪要申请专利。等办公室调整后,我决定把这张图挂在我的办公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