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愈二十年睡眠障碍
(2025-07-31 08:49:08)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愈二十年睡眠障碍
摘自2025-7-30中国中医药报
蔡尚宏 邹玲 邓洪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
补阳还五汤出自于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方中重用生黄芪,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是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本方专为“因虚致瘀”之中风后遗症而设,为补气活血之代表方。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退休返聘老中医秦木良副主任中医师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理论,运用此方加味治疗顽固性睡眠障碍一例,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李某,男,68岁,于2025年6月10日就诊。主诉:睡眠障碍20年。患者20年前因工作需要,长期夜晚通宵上班,白天睡觉休息,持续3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后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梦多,睡中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曾在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诊断为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等,并多次行中西药物治疗,效不佳。后逐步发展为通宵不能入睡,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片刻,遍寻当地名中医予中药、针灸等治疗,效果始终不满意,仍需每晚服安眠药。
刻下:夜间通宵不能入睡,白昼头顶阵发性跳痛,精神差,体倦乏力,面色暗淡少华,食欲不振,稍多食即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涩。
中医诊断:不寐(气虚血瘀、脾胃不和、精神失守)。
治则:益气活血,调和脾胃,安神助眠。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化裁:生黄芪80g,桃仁15g,红花12g,当归20g,赤芍15g,酒川芎15g,地龙15g,炒酸枣仁20g,盐知母15g,茯苓15g,砂仁15g,盐黄柏15g,法半夏30g,薏苡仁30g,木香12g,甘草6g。2剂,水煎服,1剂服2天。
6月13日二诊:诉服首剂中药当晚同时服了安眠药,睡了将近4小时,比往常多睡2小时。次日头跳痛未再现,次晚未服安眠药也能正常入睡,但仍感睡眠浅、睡时短,醒后再睡困难。原方将黄芪增至100g。5剂,煎服法同前。
6月23日三诊:诉基本能正常睡眠,每晚能睡5~6小时,但又感消化不好,查其舌苔转为薄白。原方去法半夏、薏苡仁,加炒山楂15g、炒建曲15g。5剂,煎服法同前。
7月10日四诊:诉上次5剂药没有按照2天服1剂的要求,而是间断无规律地服用。诸症基本痊愈,恐其复发,再予一方巩固疗效。改用补中益气汤、生脉散、苓桂术甘汤、冠心病2号方加减化裁。处方:炙黄芪30g,炒白术15g,陈皮15g,人参片15g,北柴胡12g,升麻12g,当归15g,麦冬15g,五味子12g,茯苓15g,桂枝15g,川芎15g,赤芍15g,红花12g,降香15g,丹参30g,炙甘草6g。3剂,煎服法同前。
按 此患者睡眠障碍20余年,用其他治疗方法反复不愈,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理论,从气虚、血瘀论治,患者舌脉象提示还有虚热内扰和痰湿困阻之候,故而选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砂仁、黄柏清退虚热,法半夏、薏苡仁化痰利湿,山楂、神曲消食导滞,木香辛散温通以助推诸药发挥作用。诸方药合用,元气大增,瘀血通利,虚热得除,痰湿得利,则精神内守、病情向愈。后改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焦脾胃之气以壮其元气,生脉散益气敛阴以固养心神,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湿兼温通心阳,冠心病2号方活血化瘀以通畅血脉,以善其后。
摘自2025-7-30中国中医药报
蔡尚宏 邹玲 邓洪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
补阳还五汤出自于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方中重用生黄芪,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是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本方专为“因虚致瘀”之中风后遗症而设,为补气活血之代表方。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退休返聘老中医秦木良副主任中医师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理论,运用此方加味治疗顽固性睡眠障碍一例,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李某,男,68岁,于2025年6月10日就诊。主诉:睡眠障碍20年。患者20年前因工作需要,长期夜晚通宵上班,白天睡觉休息,持续3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后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梦多,睡中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曾在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诊断为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等,并多次行中西药物治疗,效不佳。后逐步发展为通宵不能入睡,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片刻,遍寻当地名中医予中药、针灸等治疗,效果始终不满意,仍需每晚服安眠药。
刻下:夜间通宵不能入睡,白昼头顶阵发性跳痛,精神差,体倦乏力,面色暗淡少华,食欲不振,稍多食即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涩。
中医诊断:不寐(气虚血瘀、脾胃不和、精神失守)。
治则:益气活血,调和脾胃,安神助眠。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化裁:生黄芪80g,桃仁15g,红花12g,当归20g,赤芍15g,酒川芎15g,地龙15g,炒酸枣仁20g,盐知母15g,茯苓15g,砂仁15g,盐黄柏15g,法半夏30g,薏苡仁30g,木香12g,甘草6g。2剂,水煎服,1剂服2天。
6月13日二诊:诉服首剂中药当晚同时服了安眠药,睡了将近4小时,比往常多睡2小时。次日头跳痛未再现,次晚未服安眠药也能正常入睡,但仍感睡眠浅、睡时短,醒后再睡困难。原方将黄芪增至100g。5剂,煎服法同前。
6月23日三诊:诉基本能正常睡眠,每晚能睡5~6小时,但又感消化不好,查其舌苔转为薄白。原方去法半夏、薏苡仁,加炒山楂15g、炒建曲15g。5剂,煎服法同前。
7月10日四诊:诉上次5剂药没有按照2天服1剂的要求,而是间断无规律地服用。诸症基本痊愈,恐其复发,再予一方巩固疗效。改用补中益气汤、生脉散、苓桂术甘汤、冠心病2号方加减化裁。处方:炙黄芪30g,炒白术15g,陈皮15g,人参片15g,北柴胡12g,升麻12g,当归15g,麦冬15g,五味子12g,茯苓15g,桂枝15g,川芎15g,赤芍15g,红花12g,降香15g,丹参30g,炙甘草6g。3剂,煎服法同前。
按 此患者睡眠障碍20余年,用其他治疗方法反复不愈,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理论,从气虚、血瘀论治,患者舌脉象提示还有虚热内扰和痰湿困阻之候,故而选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砂仁、黄柏清退虚热,法半夏、薏苡仁化痰利湿,山楂、神曲消食导滞,木香辛散温通以助推诸药发挥作用。诸方药合用,元气大增,瘀血通利,虚热得除,痰湿得利,则精神内守、病情向愈。后改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焦脾胃之气以壮其元气,生脉散益气敛阴以固养心神,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湿兼温通心阳,冠心病2号方活血化瘀以通畅血脉,以善其后。
前一篇:推拿+食疗调护小儿腺样体肥大
后一篇:桂枝汤,什么时候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