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食疗调护小儿腺样体肥大
(2025-07-31 08:34:40)
推拿+食疗
调护小儿腺样体肥大
摘自2025-7-30中国中医药报
张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或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发育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2~6岁为快速生长期,此时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活跃;10岁后随着免疫系统成熟,腺样体开始自然萎缩;至成年期基本退化消失。
然而,当腺样体病理性增生时,会堵塞鼻咽通道,引发一系列症状。初期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夜间打鼾;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鼻后滴漏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甚至因长期缺氧导致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发育不良、牙齿排列不齐等)。此外,慢性炎症刺激还可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口臭、慢性咳嗽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识别症状并采取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多与肺脾气虚、痰瘀互结有关,通过推拿调理经络气血,配合食疗健脾益气,可有效改善症状、增强体质。
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以下是几个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操作时要注意轻柔缓和,力度由轻到重,让患儿逐步适应。坚持正确操作,能有效改善小儿腺样体肥大相关病症。
开天门
操作者用两手拇指指腹交替从患儿两眉中点(印堂穴)向上直线推至前发际线,操作24次或持续3~5分钟。这个手法常与推坎宫配合使用,作为整套手法的起始动作,能有效激活全身气血、祛风解表、醒脑开窍。
推坎宫
用两拇指指腹从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30~50次,要求力度均匀适中。
揉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用拇指或中指指腹轻柔旋转按揉30~50次。这个手法能缓解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揉耳后高骨
位于耳后乳突下方的凹陷处,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30~50次,具有疏风解表、醒脑开窍的功效。
按揉迎香穴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的鼻唇沟中,用拇指指腹单侧按揉1~3分钟后换另一侧,能宣肺布津、调和气血,改善鼻咽阻塞。
揉鼻通穴
又称上迎香,位于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用食指或中指端按揉1分钟,可清利鼻窍、通络止痛。
摩腹
让患儿仰卧,操作者用手掌或四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摩动,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20~160次,持续3~5分钟,能健脾和胃、调和气血。
按揉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胫骨外侧1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环形按揉1~3分钟,可以补益正气、增强免疫力。
捏脊
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双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尾骨处皮肤,沿脊柱两侧向上捻推,采用“捏三下提一下”的手法,至大椎穴为止,以皮肤微红为度,能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食疗调理
食疗调理遵循“药食同源”理念,通过日常饮食调整改善体质。针对腺样体肥大儿童,重点在于健脾益气、化痰通窍。根据中医辨证原则,不同体质需采用相应食疗方案,如脾虚者宜健脾化湿、痰热者需清热化痰、气滞血瘀者当理气活血。以下推荐的三款汤方,分别针对不同证型设计,家长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四神汤
材料:淮山药、茯苓、莲子、芡实各6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浸泡30分钟,加入孩子喜欢的食材一同煮熟即可。体质虚弱易感冒的孩子可加入太子参3克;阴虚火旺者可加麦冬5克、玉竹5克同煮。
莲藕海带汤
材料:莲藕80克(去皮净重),干海带15克(泡发后约50克),竹茹5克(纱布包煎),芒果核10克(纱布包煎),猪骨100克,食盐适量。
做法:莲藕去皮切块;猪骨焯水去血沫;海带泡发洗净;药材装入纱布袋。所有材料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注意竹茹和芒果核需全程包煎,避免药渣混入汤中。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特别适合痰热体质儿童,对淋巴结肿大、慢性扁桃体炎有辅助疗效。
川白鱼头汤
材料:川芎8克,白芷5克,新鲜鱼头半个(约300克),葱段2根,生姜3片,食盐2克,植物油适量。
做法:鱼头洗净对半切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热锅凉油,放入姜片爆香后下鱼头,大火煎至两面金黄。倒入沸水800毫升,放入川芎、白芷(提前浸泡20分钟)和葱段。大火煮至汤色奶白后转小火煲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注意煎鱼头时需控制火候,避免焦糊。
功效:活血祛瘀,通窍止痛。适用于鼻炎、头痛患儿,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摘自2025-7-30中国中医药报
张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或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发育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2~6岁为快速生长期,此时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活跃;10岁后随着免疫系统成熟,腺样体开始自然萎缩;至成年期基本退化消失。
然而,当腺样体病理性增生时,会堵塞鼻咽通道,引发一系列症状。初期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夜间打鼾;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鼻后滴漏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甚至因长期缺氧导致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发育不良、牙齿排列不齐等)。此外,慢性炎症刺激还可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口臭、慢性咳嗽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识别症状并采取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多与肺脾气虚、痰瘀互结有关,通过推拿调理经络气血,配合食疗健脾益气,可有效改善症状、增强体质。
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以下是几个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操作时要注意轻柔缓和,力度由轻到重,让患儿逐步适应。坚持正确操作,能有效改善小儿腺样体肥大相关病症。
开天门
操作者用两手拇指指腹交替从患儿两眉中点(印堂穴)向上直线推至前发际线,操作24次或持续3~5分钟。这个手法常与推坎宫配合使用,作为整套手法的起始动作,能有效激活全身气血、祛风解表、醒脑开窍。
推坎宫
用两拇指指腹从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30~50次,要求力度均匀适中。
揉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用拇指或中指指腹轻柔旋转按揉30~50次。这个手法能缓解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揉耳后高骨
位于耳后乳突下方的凹陷处,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30~50次,具有疏风解表、醒脑开窍的功效。
按揉迎香穴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的鼻唇沟中,用拇指指腹单侧按揉1~3分钟后换另一侧,能宣肺布津、调和气血,改善鼻咽阻塞。
揉鼻通穴
又称上迎香,位于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用食指或中指端按揉1分钟,可清利鼻窍、通络止痛。
摩腹
让患儿仰卧,操作者用手掌或四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摩动,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20~160次,持续3~5分钟,能健脾和胃、调和气血。
按揉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胫骨外侧1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环形按揉1~3分钟,可以补益正气、增强免疫力。
捏脊
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双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尾骨处皮肤,沿脊柱两侧向上捻推,采用“捏三下提一下”的手法,至大椎穴为止,以皮肤微红为度,能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食疗调理
食疗调理遵循“药食同源”理念,通过日常饮食调整改善体质。针对腺样体肥大儿童,重点在于健脾益气、化痰通窍。根据中医辨证原则,不同体质需采用相应食疗方案,如脾虚者宜健脾化湿、痰热者需清热化痰、气滞血瘀者当理气活血。以下推荐的三款汤方,分别针对不同证型设计,家长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四神汤
材料:淮山药、茯苓、莲子、芡实各6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浸泡30分钟,加入孩子喜欢的食材一同煮熟即可。体质虚弱易感冒的孩子可加入太子参3克;阴虚火旺者可加麦冬5克、玉竹5克同煮。
莲藕海带汤
材料:莲藕80克(去皮净重),干海带15克(泡发后约50克),竹茹5克(纱布包煎),芒果核10克(纱布包煎),猪骨100克,食盐适量。
做法:莲藕去皮切块;猪骨焯水去血沫;海带泡发洗净;药材装入纱布袋。所有材料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注意竹茹和芒果核需全程包煎,避免药渣混入汤中。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特别适合痰热体质儿童,对淋巴结肿大、慢性扁桃体炎有辅助疗效。
川白鱼头汤
材料:川芎8克,白芷5克,新鲜鱼头半个(约300克),葱段2根,生姜3片,食盐2克,植物油适量。
做法:鱼头洗净对半切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热锅凉油,放入姜片爆香后下鱼头,大火煎至两面金黄。倒入沸水800毫升,放入川芎、白芷(提前浸泡20分钟)和葱段。大火煮至汤色奶白后转小火煲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注意煎鱼头时需控制火候,避免焦糊。
功效:活血祛瘀,通窍止痛。适用于鼻炎、头痛患儿,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前一篇:中风病诊疗理论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后一篇:补阳还五汤加味治愈二十年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