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7,756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子形寒肢冷治验一则

(2025-06-14 04:32:28)
女子形寒肢冷治验一则
摘自2025-6-13中国中医药报
吴力强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形寒肢冷,是指在非寒冷环境下身体感到寒冷而手足不温。女子体质多虚寒,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期,笔者用温补法治疗了一位肢冷的患者,疗效颇好,遂与诸位同道分享。
马某,女,37岁,形体偏瘦,2025年3月24日初诊。主诉:形寒怕冷3年。患者3年来四肢怕冷明显,每于经前腰部冷痛伴痛经,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肢冷(脾肾阳虚)。
治则:温补脾肾,温经散寒。
处方:桂枝10g,炮姜5g,当归10g,小茴香6g,党参10g,吴茱萸3g,炒白术10g,炙甘草3g,红枣10g,生姜5g,炒白芍10g,熟地黄10g。7剂,水煎服,日1剂。
4月8日二诊:经期刚止,四肢不温,有痛经,月经量少。守上方去小茴香、红枣、熟地黄,加柴胡10g、陈皮5g、乌药10g、菟丝子10g。7剂,煎服法同前。
4月21日三诊:经期将至,无不适,苔脉同前。处方:桂枝10g,当归10g,吴茱萸3g,炒白术10g,炙甘草3g,炒白芍10g,炒柴胡10g,炒陈皮5g,乌药10g,菟丝子10g,炮姜5g,升麻5g。7剂,煎服法同前。
5月8日四诊:本次月经5月1日至,痛经未作,四肢及腰部怕冷明显好转,夜寐多梦,舌尖微痛,上方去吴茱萸,加桑叶10g。7剂,煎服法同前。
6月2日随访:经期已至,无不适,建议平素少吃冷食,注意保暖,予金匮肾气丸善后。
按 本案患者系青年女性,以“形寒肢冷”为主诉,病程3年,四诊并未发现火热征象,考虑为虚寒证。《黄帝内经》云“寒者热之”“虚者补之”,予温补法治疗。辨证要点有:一是,《伤寒论》第309条曰:“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二是,脾属土,主四肢肌肉,脾阳不足,阳气难以通达四末,故四肢不温。三是,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太阳表虚,则畏寒怕冷。综上分析,遂用吴茱萸汤散少阴阴寒,理中汤温太阴脾阳,桂枝汤固太阳之表。
方中吴茱萸、小茴香辛温散寒,桂枝、芍药酸甘化阴,人参、大枣益气和胃,生姜、炮姜温中散寒止呕。熟地温补肾精,当归养血和营。二诊,患者经期刚止,有痛经,月经量少,去熟地黄、红枣,加乌药、菟丝子补肾温下。患者形瘦,加柴胡、升麻补中益气。因吴茱萸辛温大热,不宜久用,故三诊去之。经过三次治疗,肢冷显著改善,予金匮肾气丸善后。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患者经过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尚有一些地方值得探讨。如患者虽有脾阳不足,但无倦怠乏力、纳差便溏症状;虽考虑太阳表虚,但无阳虚自汗、体虚易感表现。临证时用药该如何取舍,还须仔细斟酌,潜心参究。
本版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