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癃闭当从脾肾论治

(2025-06-14 04:31:28)
癃闭当从脾肾论治
摘自2025-6-13中国中医药报
顾恒望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王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疾病,据其症状可归属“癃闭”“淋证”“精浊”等范畴。癃闭之病,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或闭塞不通为主症,其病位在膀胱,然究其根本,多责之于脾肾气化失司。第五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曾斌芳临证尤重脾肾二脏,若脾虚失运,则水湿内停,下注膀胱;肾气亏虚,则气化无权,开阖不利。此脾肾两虚,气化枢纽失职,实乃癃闭发生之基石。然临床所见,纯虚者寡,多因水湿壅滞,郁久化热,或气血不畅,日久成瘀,终致湿热瘀血互结,壅阻下焦水道,加重膀胱气化障碍,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复杂病机。《景岳全书•癃闭》言:“癃闭之证,其因有四,最当辨其虚实。”曾斌芳强调,治癃闭必以补益脾肾、固护气化之本为先,同时不可忽视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以疏浚水道之标。
治则治法
补益脾肾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二便。若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下注膀胱;肾气亏虚,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曰:“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然久病必虚,湿热久羁易耗伤脾肾之气,形成虚实夹杂之证。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之品,可助脾运化,升清降浊;锁阳、桑寄生、益智仁等补肾固精药物,能温肾助阳,固摄下焦。脾肾双补,既可恢复膀胱气化功能,又能增强机体正气,防止病情反复。
清热利湿
癃闭之湿热,责之脾肾亏虚,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或外邪乘虚下注,壅阻下焦膀胱,加剧气化不利,致小便涩滞难通、点滴不爽。此湿热为标实之邪,是加重水道闭塞的关键。治当清利下焦湿热以疏通壅滞,此为“急则治标”之举。选药如粉萆薢利湿去浊、疏通下焦,石菖蒲化湿开窍、宣畅气机。然清利之中必顾护脾肾之本,为防苦寒伤阳、渗利伤阴,常佐生地黄、芦根等养阴生津。其核心目的在于为脾肾气化功能的恢复扫清障碍,创造治本条件,使水道得通,缓解癃闭。
活血化瘀
久病入络,湿热壅滞,气血运行不畅,则成瘀血。《血证论•瘀血》言:“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瘀血阻滞下焦,可致会阴刺痛、尿后滴沥。燀桃仁、牡丹皮、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能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壅滞。桃仁兼可润肠通便,使瘀热从大便而泄;牡丹皮凉血散瘀,尤宜于湿热夹瘀之证。
验案举隅
王某,男,39岁,2024年8月5日初诊。患者因“小便困难2年,加重伴失眠7天”就诊,患者自诉2年前因饮食不洁、饮酒、房劳、久坐等原因出现会阴、下腹、腰骶部或睾丸隐痛或胀痛,久坐或劳累后加重,严重时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尿线变细或尿后滴沥,偶有尿道灼热感,并逐步出现勃起困难、射精疼痛、性欲减退以及早泄症状。患者追诉因上述症状困扰,近半年来自觉焦虑、抑郁,并时常失眠。7天前复因劳累、饮酒导致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小便涩痛、失眠,现求助于中医治疗。刻下:小便困难,淋漓不净,次数增加,伴有涩痛感,纳寐差。舌体稍大,有齿痕,苔白厚,脉左弦右濡,尺脉洪涩。
诊断:癃闭(脾肾两虚,湿热瘀阻)。
处方用药:粉萆薢30g,台乌药6g,石菖蒲9g,益智仁6g,燀桃仁9g,炒麦芽80g,白术9g,茯苓30g,炒枣仁30g,夜交藤30g,木通6g,竹叶9g,锁阳9g,桑寄生9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8月19日二诊:服上方后小便困难消失,次数较前减少,排尿时无明显疼痛感,但仍感夜寐不安,多梦。舌质淡红,苔薄黄微腻,边有齿痕,脉左弦细,右濡缓。守上方去木通、竹叶,加夏枯草15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14剂,煎服法同上。
9月2日三诊:服上方后小便困难,淋漓不净,涩痛等症状消失,小便次数基本正常。但自觉发力倦怠、失眠、口干。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舌体略瘦,脉左细弱,右沉缓,尺部略细。 处方:生黄芪50g,党参6g,白术6g,陈皮6g,当归6g,柴胡7g,升麻6g,炙甘草3g,连翘20g,牡丹皮9g,蚕沙9g,薏苡仁9g,夜交藤30g,夏枯草15g,仙鹤草30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1个月后电话回访,患者自诉服药后配合饮食调养、改善生活习惯等措施,目前诸不适症状消失,纳寐馨,二便调。
按 患者初诊以“小便困难、尿频涩痛、失眠”为主症,结合舌脉(舌体稍大,有齿痕,苔白厚,脉左弦右濡,尺洪涩),证属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阻为标。《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脾虚则水湿不运,肾虚则气化无权,湿热瘀血壅阻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癃闭。治宜补益脾肾以固本,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以治标,契合《景岳全书》“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之旨。方中粉萆薢,取其苦平之性,功专清热利湿、分清泌浊,直击湿热瘀阻之标。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利水,取法四君子汤之旨,恢复脾运;燀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通络散结,针对久病入络之瘀血,暗合桃核承气汤“通因通用”之理。锁阳、桑寄生、益智仁,温肾固精,补先天以助气化;木通、竹叶,清热利湿通淋,导邪从小便出;石菖蒲,化湿开窍,通利下焦气机。台乌药,辛温行气,引药入下焦,兼防寒凉药伤阳;炒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兼顾失眠之标。全方以萆薢分清饮为基,融四君子汤补脾、金匮肾气丸温肾之意,共奏补脾肾、清湿热、化瘀阻之效,体现“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的立方思路。
患者服一诊方后,湿热渐退,小便通利,尿痛消失,然夜寐不安、多梦,舌质淡红,苔薄黄微腻,边有齿痕,脉左弦细,右濡缓。此乃湿热未净,肝郁脾虚、心神失养之象。故去木通、竹叶以防利湿伤阴;加夏枯草清肝散结,煅龙骨、煅牡蛎潜阳安神,取法《伤寒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重镇安神”之妙。此时病机由“湿热瘀阻”转向“肝脾失调”,治以调和肝脾、宁心安神为要。
三诊时湿热已清,症见倦怠乏力、失眠口干,舌淡苔薄白少津,脉细弱沉缓,尺部略细。此属脾肾气阴两虚,兼有余热未清。《灵枢•本神》曰:“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故转方以补中益气汤大补中气,升提清阳;合锁阳、桑寄生温肾固本;佐连翘、牡丹皮清透余热;仙鹤草、蚕沙健脾化湿,防湿邪复聚。全方以补虚为主,兼清余邪,体现“缓则治本”之则。
经三诊治疗,患者湿热瘀阻已解,脾肾渐复,然尺脉细弱提示肾气未充,需继以补益脾肾、调和气血为法,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归脾丸加减巩固疗效。嘱患者避房劳、节饮食、远肥甘厚味,以防湿热再生。此案曾斌芳立足脾肾,标本同治。以脾肾双补固其本,恢复水湿运化与膀胱气化之权;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治其标,疏浚下焦壅滞。强调“急则通水道,缓则复气化”,清利时须佐护阴药防伤正,通后即转补益固本防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