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肾虚养生
(2025-06-10 03:51:50)
重新认识肾虚养生
摘自2025-6-9中国中医药报
谭洪福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肾虚”是一个常见的证候概念,但大众对其认知往往存在误区。许多人将“肾虚”简单理解为性功能减退或房事过度所致,甚至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羞耻感。事实上,中医所说的“肾虚”成因复杂,表现多样。
从临床角度来看,导致肾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儿童遗尿症状,可能是先天肾气不足的表现。现代生活中,长期熬夜、久坐不动、精神压力过大以及某些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肾精过度消耗,引发肾虚。许多长期加班人群出现腰酸、耳鸣等症状,正是肾精耗伤的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系统概念,其范畴远超出解剖学上的肾脏器官。它涵盖了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水液代谢等多个方面。
科学认识肾虚类型
中医理论中的“肾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特点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准确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若治疗方法与证型不符,不仅难以见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肾阴虚
主要症状: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
易发人群:更年期女性、长期熬夜者。
肾阳虚
主要症状:畏寒怕冷、腰膝冷痛(炎热夏季不敢吹空调)、进食生冷易腹泻、小便清长、性欲减退等。
易发人群:冷库工作者、过度节食者、老年人。
肾气虚
主要症状:腰膝酸软、稍事活动即气喘腿软、自汗、夜间尿频、小便余沥、遗精滑精、白带清稀、胎动易滑等。
易发人群:慢性病后期患者。
肾精亏虚
主要症状:健忘、脱发、耳鸣、牙齿松动,儿童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可能出现生殖功能障碍(如少精弱精、卵巢早衰、反复流产),老年人则表现为过早衰老。
易发人群:先天不足者、生长发育期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群、过度劳累的体力劳动者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分类仅为相对划分,临床常见多种类型混合出现的情况。肾虚还常与其他证候相兼,如肾虚夹寒湿、肾虚夹血瘀等,需根据具体证候灵活辨证。
中医食疗辨证护肾
中医食疗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肾虚辨证施膳,精准调养,可参考以下食疗方。
黑豆百合炖甲鱼
材料:甲鱼1只(约500克),黑豆50克,干百合20克,玉竹15克,生姜3片。
做法:甲鱼处理干净后斩块,焯水去腥;黑豆提前浸泡2小时;将甲鱼、黑豆、百合、玉竹、生姜放入砂锅,加清水没过食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至甲鱼软烂、黑豆开花,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甲鱼滋阴凉血,黑豆补肾利水,百合玉竹清心润燥,适用于肾阴虚导致的五心烦热、更年期潮热盗汗等症。
韭菜核桃炒虾仁
材料:韭菜200克,鲜虾仁150克,核桃仁50克,生姜末10克。
做法:核桃仁用烤箱150烤5分钟至香脆;热锅冷油,爆香姜末,下虾仁翻炒至变色;加入韭菜段快速翻炒,调入少许黄酒、盐,最后拌入核桃仁即可。
功效:韭菜温阳通络,虾仁益精助阳,核桃补肾固精,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阳痿、性欲低下等症。
山药芡实糯米粥
材料:鲜山药150克,芡实30克,糯米80克,茯苓粉10克。
做法:山药去皮切丁,芡实、糯米洗净浸泡1小时;所有材料加水煮至米烂粥稠,撒入茯苓粉搅匀,再煮5分钟;可加少许蜂蜜调味,早晚分食。
功效:山药健脾固肾,芡实收敛固精,茯苓利湿安神,可改善肾气虚引起的尿频、遗精滑泄等症。
黄精枸杞炖乌鸡
材料:乌鸡1只、黄精30克,枸杞20克,陈皮5克。
做法:乌鸡去内脏洗净,黄精切片;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清水淹没,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3小时;加盐少许,吃肉喝汤,每周2次。
功效:乌鸡补虚劳,黄精益精髓,枸杞养血生精,适用于肾精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摘自2025-6-9中国中医药报
谭洪福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肾虚”是一个常见的证候概念,但大众对其认知往往存在误区。许多人将“肾虚”简单理解为性功能减退或房事过度所致,甚至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羞耻感。事实上,中医所说的“肾虚”成因复杂,表现多样。
从临床角度来看,导致肾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儿童遗尿症状,可能是先天肾气不足的表现。现代生活中,长期熬夜、久坐不动、精神压力过大以及某些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肾精过度消耗,引发肾虚。许多长期加班人群出现腰酸、耳鸣等症状,正是肾精耗伤的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系统概念,其范畴远超出解剖学上的肾脏器官。它涵盖了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水液代谢等多个方面。
科学认识肾虚类型
中医理论中的“肾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特点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准确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若治疗方法与证型不符,不仅难以见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肾阴虚
主要症状: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
易发人群:更年期女性、长期熬夜者。
肾阳虚
主要症状:畏寒怕冷、腰膝冷痛(炎热夏季不敢吹空调)、进食生冷易腹泻、小便清长、性欲减退等。
易发人群:冷库工作者、过度节食者、老年人。
肾气虚
主要症状:腰膝酸软、稍事活动即气喘腿软、自汗、夜间尿频、小便余沥、遗精滑精、白带清稀、胎动易滑等。
易发人群:慢性病后期患者。
肾精亏虚
主要症状:健忘、脱发、耳鸣、牙齿松动,儿童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可能出现生殖功能障碍(如少精弱精、卵巢早衰、反复流产),老年人则表现为过早衰老。
易发人群:先天不足者、生长发育期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群、过度劳累的体力劳动者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分类仅为相对划分,临床常见多种类型混合出现的情况。肾虚还常与其他证候相兼,如肾虚夹寒湿、肾虚夹血瘀等,需根据具体证候灵活辨证。
中医食疗辨证护肾
中医食疗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肾虚辨证施膳,精准调养,可参考以下食疗方。
黑豆百合炖甲鱼
材料:甲鱼1只(约500克),黑豆50克,干百合20克,玉竹15克,生姜3片。
做法:甲鱼处理干净后斩块,焯水去腥;黑豆提前浸泡2小时;将甲鱼、黑豆、百合、玉竹、生姜放入砂锅,加清水没过食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至甲鱼软烂、黑豆开花,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甲鱼滋阴凉血,黑豆补肾利水,百合玉竹清心润燥,适用于肾阴虚导致的五心烦热、更年期潮热盗汗等症。
韭菜核桃炒虾仁
材料:韭菜200克,鲜虾仁150克,核桃仁50克,生姜末10克。
做法:核桃仁用烤箱150烤5分钟至香脆;热锅冷油,爆香姜末,下虾仁翻炒至变色;加入韭菜段快速翻炒,调入少许黄酒、盐,最后拌入核桃仁即可。
功效:韭菜温阳通络,虾仁益精助阳,核桃补肾固精,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阳痿、性欲低下等症。
山药芡实糯米粥
材料:鲜山药150克,芡实30克,糯米80克,茯苓粉10克。
做法:山药去皮切丁,芡实、糯米洗净浸泡1小时;所有材料加水煮至米烂粥稠,撒入茯苓粉搅匀,再煮5分钟;可加少许蜂蜜调味,早晚分食。
功效:山药健脾固肾,芡实收敛固精,茯苓利湿安神,可改善肾气虚引起的尿频、遗精滑泄等症。
黄精枸杞炖乌鸡
材料:乌鸡1只、黄精30克,枸杞20克,陈皮5克。
做法:乌鸡去内脏洗净,黄精切片;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清水淹没,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3小时;加盐少许,吃肉喝汤,每周2次。
功效:乌鸡补虚劳,黄精益精髓,枸杞养血生精,适用于肾精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夏天,来一杯养阴生津的自制生脉饮
摘自2025-6-9中国中医药报
段玉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暑气蒸腾,天地间弥漫着蓬勃生机与热烈气息的同时,人体亦如自然界的微缩,经受着暑热的考验。人们常感心烦、倦怠、口渴、汗多,仿佛是自然对身体的一场温柔“炙烤”。而此时,生脉散,这剂传承千年的经典方药,宛如一缕清风,拂过燥热的身心,以其滋养心阴、益气生津的功效,为夏日的养护与居家调理带来了一份清凉与安康,守护着人们在炎炎夏日中,依然能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夏季湿热致气血不足、心阴受损成因
津液外泄,心阴耗伤
夏季湿热交蒸,人体通过大量排汗调节体温。《黄帝内经》言“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心液,过度出汗易耗伤心阴,形成“气随津泄”“阴随汗伤”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心烦、口干、乏力。
气虚不固,恶性循环
气虚者固摄无力,汗出不止,进一步损耗元气,出现神疲懒言、动则气喘。
脾胃失调,气血乏源
湿热困脾,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与热邪互结,阻滞气机。患者常见食欲不振、舌苔黄腻,久之气血生化不足,引发心悸、失眠等心阴受损、心失所养之症。
气血两虚,虚热内生
先天不足或久病耗伤者,夏季更易气血亏虚。心主血脉,气血不足则心慌气短;阴不制阳则手足心热、盗汗,与现代医学中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相关。
药食同源居家调理良方
生脉散源自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人参益气固本(气虚甚用红参,阴虚热盛改用西洋参);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汗宁心。三药协同,共同发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且方中三药均为药食同源之品,安全温和。
生脉散作为经典的气阴双补方剂,其药食同源的属性为居家调理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选择。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紧扣“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的核心,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生脉散,适用于夏季汗多后气阴双亏、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气阴两虚证等场景。同时,还要结合饮食清淡、规律作息、适度防暑等措施,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须注意本品非普适养生茶,需辨证使用。
居家配制方法
原料:人参(或西洋参)5~10克、麦冬10~15克、五味子3~6克。汗多加浮小麦10克;口渴甚加石斛10克、葛根10克;干咳加百合10克。
做法:煎煮法。药材浸泡20分钟后,大火煮沸转小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复煎一次,合并药液温服,每日1剂。
简版泡法。药材入保温杯,沸水焖泡30分钟,可反复续水至味淡。
用药禁忌及不良反应
有外感发热、湿热内蕴(舌苔黄腻)、食积等表现的实证者禁用,以免敛邪;有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表现的阳虚者需配伍温阳药;急性感染、自身免疫病活动期、肿瘤放化疗期间慎用;儿童用量减半;孕妇慎用,避免方中五味子致收敛过度;糖尿病患者忌糖,高血压病患者宜用西洋参,心功能不全者限人参量(≤10克/日)。若出现腹胀、腹泻或上火,立即停服并多饮水。持续不适须就医调整配方。
摘自2025-6-9中国中医药报
段玉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暑气蒸腾,天地间弥漫着蓬勃生机与热烈气息的同时,人体亦如自然界的微缩,经受着暑热的考验。人们常感心烦、倦怠、口渴、汗多,仿佛是自然对身体的一场温柔“炙烤”。而此时,生脉散,这剂传承千年的经典方药,宛如一缕清风,拂过燥热的身心,以其滋养心阴、益气生津的功效,为夏日的养护与居家调理带来了一份清凉与安康,守护着人们在炎炎夏日中,依然能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夏季湿热致气血不足、心阴受损成因
津液外泄,心阴耗伤
夏季湿热交蒸,人体通过大量排汗调节体温。《黄帝内经》言“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心液,过度出汗易耗伤心阴,形成“气随津泄”“阴随汗伤”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心烦、口干、乏力。
气虚不固,恶性循环
气虚者固摄无力,汗出不止,进一步损耗元气,出现神疲懒言、动则气喘。
脾胃失调,气血乏源
湿热困脾,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与热邪互结,阻滞气机。患者常见食欲不振、舌苔黄腻,久之气血生化不足,引发心悸、失眠等心阴受损、心失所养之症。
气血两虚,虚热内生
先天不足或久病耗伤者,夏季更易气血亏虚。心主血脉,气血不足则心慌气短;阴不制阳则手足心热、盗汗,与现代医学中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相关。
药食同源居家调理良方
生脉散源自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人参益气固本(气虚甚用红参,阴虚热盛改用西洋参);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汗宁心。三药协同,共同发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且方中三药均为药食同源之品,安全温和。
生脉散作为经典的气阴双补方剂,其药食同源的属性为居家调理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选择。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紧扣“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的核心,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生脉散,适用于夏季汗多后气阴双亏、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气阴两虚证等场景。同时,还要结合饮食清淡、规律作息、适度防暑等措施,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须注意本品非普适养生茶,需辨证使用。
居家配制方法
原料:人参(或西洋参)5~10克、麦冬10~15克、五味子3~6克。汗多加浮小麦10克;口渴甚加石斛10克、葛根10克;干咳加百合10克。
做法:煎煮法。药材浸泡20分钟后,大火煮沸转小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复煎一次,合并药液温服,每日1剂。
简版泡法。药材入保温杯,沸水焖泡30分钟,可反复续水至味淡。
用药禁忌及不良反应
有外感发热、湿热内蕴(舌苔黄腻)、食积等表现的实证者禁用,以免敛邪;有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表现的阳虚者需配伍温阳药;急性感染、自身免疫病活动期、肿瘤放化疗期间慎用;儿童用量减半;孕妇慎用,避免方中五味子致收敛过度;糖尿病患者忌糖,高血压病患者宜用西洋参,心功能不全者限人参量(≤10克/日)。若出现腹胀、腹泻或上火,立即停服并多饮水。持续不适须就医调整配方。
食用菌不仅是自然的美味馈赠,更是承载千年养生智慧的药食珍品。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有食用菇类的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和其整理的《名医别录》中记载了马勃和蝉花等菌类中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是记述了约200种菌类中药。根据长期实践总结,中医认为食用菌大多性平或微寒,味甘,主要功效一是补气养阴、扶正固本,能增强正气、促进抗病祛邪;二是健脾开胃、助运化湿,能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吸收;三是滋养肺阴、润肺化痰,能止咳平喘、缓解慢性咳嗽;四是清热凉血、通腑解毒,能清除内热、润肠下气通便。
前一篇:夏季养心神,按揉4穴
后一篇:当归黄芪建中汤治更年期综合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