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水肿疼痛的中医药处理之道
(2025-05-15 04:49:18)
术后水肿疼痛的中医药处理之道
摘自2025-5-14中国中医药报
刘 英 山东省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手术治疗后,许多患者常常会面临水肿和疼痛的困扰,这不仅影响身体的恢复,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其实,中医药在处理术后水肿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整体调理的理念和温和的调理方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手术会对人体的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失调,从而出现水肿。同时,手术创伤会破坏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疼痛也随之而来。术后水肿疼痛多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阻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脾虚湿困的情况。以下是术后水肿疼痛的中医药处理方法。
内服中药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常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比如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水肿和疼痛。对于脾虚湿盛型的患者,则会运用健脾利湿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其中的茯苓、泽泻、车前子等药材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液代谢,从而消除水肿。此外,血府逐瘀汤、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经典方剂也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外用中药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患处。比如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姜黄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用醋或水调成糊状外敷,能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云南白药膏也是常用的外用药,直接贴敷在患处,使用方便且效果显著。此外,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艾叶、红花等药物煎汤熏洗患处,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消肿止痛。例如,对于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这些穴位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改善组织营养供应,减轻水肿和疼痛。电针和艾灸的配合使用,还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针灸治疗必须由专业医师操作,非居家养生方法。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更适合在手术切口愈合后采用。专业的揉法、按法等手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推拿不仅能够帮助瘀血吸收,减轻水肿,还能放松肌肉,缓解因疼痛导致的肌肉痉挛。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应避开未完全愈合的伤口,手法也要轻柔适度。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饮食上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伤口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预防同样重要。术前可以通过服用八珍汤等方剂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术后早期进行适度的活动,如足趾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适当抬高患肢,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冷热敷交替的方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摘自2025-5-14中国中医药报
刘 英 山东省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手术治疗后,许多患者常常会面临水肿和疼痛的困扰,这不仅影响身体的恢复,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其实,中医药在处理术后水肿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整体调理的理念和温和的调理方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手术会对人体的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失调,从而出现水肿。同时,手术创伤会破坏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疼痛也随之而来。术后水肿疼痛多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阻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脾虚湿困的情况。以下是术后水肿疼痛的中医药处理方法。
内服中药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常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比如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水肿和疼痛。对于脾虚湿盛型的患者,则会运用健脾利湿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其中的茯苓、泽泻、车前子等药材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液代谢,从而消除水肿。此外,血府逐瘀汤、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经典方剂也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外用中药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患处。比如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姜黄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用醋或水调成糊状外敷,能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云南白药膏也是常用的外用药,直接贴敷在患处,使用方便且效果显著。此外,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艾叶、红花等药物煎汤熏洗患处,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消肿止痛。例如,对于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这些穴位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改善组织营养供应,减轻水肿和疼痛。电针和艾灸的配合使用,还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针灸治疗必须由专业医师操作,非居家养生方法。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更适合在手术切口愈合后采用。专业的揉法、按法等手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推拿不仅能够帮助瘀血吸收,减轻水肿,还能放松肌肉,缓解因疼痛导致的肌肉痉挛。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应避开未完全愈合的伤口,手法也要轻柔适度。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饮食上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伤口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预防同样重要。术前可以通过服用八珍汤等方剂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术后早期进行适度的活动,如足趾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适当抬高患肢,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冷热敷交替的方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摘自2025-5-14中国中医药报
刘 英 山东省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手术治疗后,许多患者常常会面临水肿和疼痛的困扰,这不仅影响身体的恢复,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其实,中医药在处理术后水肿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整体调理的理念和温和的调理方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手术会对人体的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失调,从而出现水肿。同时,手术创伤会破坏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疼痛也随之而来。术后水肿疼痛多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阻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脾虚湿困的情况。以下是术后水肿疼痛的中医药处理方法。
内服中药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常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比如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水肿和疼痛。对于脾虚湿盛型的患者,则会运用健脾利湿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其中的茯苓、泽泻、车前子等药材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液代谢,从而消除水肿。此外,血府逐瘀汤、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经典方剂也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外用中药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患处。比如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姜黄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用醋或水调成糊状外敷,能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云南白药膏也是常用的外用药,直接贴敷在患处,使用方便且效果显著。此外,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艾叶、红花等药物煎汤熏洗患处,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消肿止痛。例如,对于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这些穴位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改善组织营养供应,减轻水肿和疼痛。电针和艾灸的配合使用,还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针灸治疗必须由专业医师操作,非居家养生方法。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更适合在手术切口愈合后采用。专业的揉法、按法等手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推拿不仅能够帮助瘀血吸收,减轻水肿,还能放松肌肉,缓解因疼痛导致的肌肉痉挛。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应避开未完全愈合的伤口,手法也要轻柔适度。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饮食上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伤口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预防同样重要。术前可以通过服用八珍汤等方剂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术后早期进行适度的活动,如足趾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适当抬高患肢,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冷热敷交替的方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摘自2025-5-14中国中医药报
刘 英 山东省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手术治疗后,许多患者常常会面临水肿和疼痛的困扰,这不仅影响身体的恢复,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其实,中医药在处理术后水肿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整体调理的理念和温和的调理方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手术会对人体的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失调,从而出现水肿。同时,手术创伤会破坏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疼痛也随之而来。术后水肿疼痛多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阻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脾虚湿困的情况。以下是术后水肿疼痛的中医药处理方法。
内服中药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常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比如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水肿和疼痛。对于脾虚湿盛型的患者,则会运用健脾利湿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其中的茯苓、泽泻、车前子等药材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液代谢,从而消除水肿。此外,血府逐瘀汤、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经典方剂也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外用中药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患处。比如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姜黄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用醋或水调成糊状外敷,能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云南白药膏也是常用的外用药,直接贴敷在患处,使用方便且效果显著。此外,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艾叶、红花等药物煎汤熏洗患处,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消肿止痛。例如,对于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这些穴位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改善组织营养供应,减轻水肿和疼痛。电针和艾灸的配合使用,还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针灸治疗必须由专业医师操作,非居家养生方法。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更适合在手术切口愈合后采用。专业的揉法、按法等手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推拿不仅能够帮助瘀血吸收,减轻水肿,还能放松肌肉,缓解因疼痛导致的肌肉痉挛。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应避开未完全愈合的伤口,手法也要轻柔适度。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饮食上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伤口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预防同样重要。术前可以通过服用八珍汤等方剂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术后早期进行适度的活动,如足趾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适当抬高患肢,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冷热敷交替的方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前一篇:石恩骏自拟降糖汤治疗糖尿病
后一篇:一次说全“冬吃萝卜夏吃姜”的真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