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脾胃论治银屑病

(2025-05-13 03:46:43)
从脾胃论治银屑病
摘自2025-5-12中国中医药报
葛传飞 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镇卫生院 石 俊 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银屑病又称为“白疕”“牛皮癣”,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属于免疫相关性疾病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银屑病以皮肤红色斑块伴有白色鳞屑脱落为主要临床症状,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现将笔者治疗银屑病验案一则整理分享如下。
蔡某,女,53岁,患银屑病5年余。西医间断治疗,常反复发作且有加重趋势。2023年6月5日经人介绍来诊。刻下:四肢散在皮疹,呈圆点状分布,伴脱屑、瘙痒,轻微发红,口干、口苦,自觉口腔灼热不适,大便长期稀溏,小便清。舌淡,苔白厚腻,左脉沉细,右脉沉滑。
患者皮疹发红、口腔灼热似热证,但舌淡苔白腻、脉沉又提示寒湿,需考虑湿郁化热或上热下寒。结合大便长期稀塘、小便清,考虑脾虚湿甚,湿阻中焦,导致上热下寒。治病当求本,故而治以健脾祛湿、温阳散寒为主。
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炒白术20g,干姜15g,桂枝30g,小茴香15g,草果10g,细辛5g,茯苓30g,黄芪30g,甘草10g,黑附片(先煎)10g,党参50g,黄芩10g,桂皮(后下)10g。5剂,水煎服,日1剂。
6月10日二诊:四肢皮疹颜色较前鲜红,伴脱屑、瘙痒,晨起时口稍苦,自觉口腔灼热不适、口干较前稍缓解,大便稀溏,小便清。左脉沉细,右脉沉滑。舌淡,苔白厚腻。患者口干口苦、口腔灼热好转考虑与脾胃湿热上蒸有关,方中炒白术、茯苓配伍健脾祛湿,故症状可缓解,但经温阳散寒治疗后皮损反较前鲜红,结合患者大便稀溏、苔白厚腻提示脾虚湿盛之象,左脉沉细、右脉沉滑考虑有血虚或阴分不足,兼痰湿或湿热内蕴,且患者舌淡、苔白厚腻,需考虑寒热错杂或湿重于热。四诊合参,诊断为本虚标实,脾虚湿盛为本,血热风燥兼湿热为标。故治以健脾祛湿、凉血润燥、清热利湿为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甘草6g,黄芩10g,苍术10g,厚朴10g,砂仁10g,黄连6g,生地黄2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鸡血藤15g,白术20g,蝉蜕15g,陈皮6g,扁豆10g,苦参10g。7剂,水煎服,日1剂。
6月17日三诊:四肢散在皮疹好转,脱屑好转,瘙痒缓解,皮损周围轻微发红,口稍苦,自觉口腔灼热不适明显缓解,大便稀溏,小便清。舌淡,苔黄厚腻,边有齿痕,左脉沉细,右脉沉滑。效不更方,患者仍有瘙痒,守上方加白鲜皮15g祛风止痒,同时加茯苓20g、薏苡仁20g加强健脾祛湿之功。7剂,煎服法同上。
7月2日四诊:四肢散在皮疹基本完全消退,脱屑好转,皮疹消退,易新发皮疹,口稍苦,腹泻,小便清。舌淡,苔黄厚腻,边有齿痕,左脉沉细,右脉沉滑。患者皮疹基本完全消退,但易新发零散皮疹,考虑脾胃之气尚未完全恢复,邪气尚存,故治以健脾胃清热燥湿为主。处方:生石膏10g,广藿香10g,肉豆蔻15g,蝉蜕10g,苦参20g,白鲜皮15g,扁豆15g,太子参20g,黄芩10g,炒白术20g,陈皮10g,泽兰10g,黄芪30g,板蓝根15g,麦芽20g,牡丹皮10g。3剂,水煎服,日1剂。
7月12日五诊:新发皮疹较前缓解,仍有湿热为患,且患者脾胃功能尚未恢复,正气不足以抗争,故病情较易反复。守上方去肉豆蔻、炒白术、板蓝根,加白花蛇舌草10g、蒲公英10g、地肤子10g、白术20g。7剂,煎服法同上。
上述药物尽服后患者基本无再发皮疹,故停服中药,后患者因他病就诊,问及皮疹情况,未再复发。
按 患者初诊因口腔灼热伴便溏、脉沉滑细,先辨为脾胃寒湿郁热,投以辛温散寒药物后反见皮疹加重,提示热象非郁热而是实热。复诊结合药效反应,修正辨证为脾胃湿热。湿浊下注则便溏,热蒸于上则口腔灼热,外发肌肤则皮疹鲜红,改投健脾祛湿、清热凉血之剂获效。本案提示,寒热错杂证需细辨真假,药效反应是验证辨证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不少中医经典提到银屑病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水湿内停,湿邪蕴结于肌肤,阻滞气血运行,从而引发皮肤病变,如牛皮癣的鳞屑、肿胀等症状。《素问•厥论》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胃论》载:“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脾胃虚弱会导致津液运行障碍,肌肤缺乏濡养,从而引发皮肤病,如牛皮癣的鳞屑、干燥等症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癣由风热湿毒蕴结皮肤,或脾虚湿盛,外感风邪而成。牛皮癣的病因与风、热、湿毒有关,而脾虚湿盛是内因之一。脾虚导致湿邪内生,外感风邪则诱发皮肤病。《外科正宗》认为,癣由脾肺二经湿热郁结,外受风邪,搏于肌肤而成。指出牛皮癣的形成与脾肺二经湿热内蕴有关,脾虚湿盛是重要内因,外感风邪则诱发皮肤病变。《景岳全书•杂证谟》认为,脾虚则肌肤失养,湿邪内生,外发为癣。指出脾虚导致肌肤失养,湿邪内生,外发于皮肤则形成癣病。这些条文为从脾胃论治牛皮癣提供了理论依据,故笔者临床治疗常以健脾祛湿、清热凉血、调和脾胃为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