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践行者——缅怀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

(2025-02-14 16:35:37)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践行者
——缅怀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
摘自2025-2-13中国中医药报
杨悦娅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章次公一生所奉行的治学理念与事业宗旨。首批国医大师朱良春(1917~2015)医缘起于孟河,理论奠基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拜师受业于章次公。朱良春敬仰崇拜恩师次公,章次公视朱良春为知己传人,称其为“朱世兄”。章朱源于师生、胜于师生的情谊和学术思想,在“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师训中薪火接力。
我在跟师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构成了章朱学派的核心,彰显章朱学派的生命活力,是章朱学派传承的精髓。要做到“发皇”古义,必是对“古义”有了深切的学习、领会,才可能有感而发,才能发其义而不离其宗。如果没有学习钻研古人先贤的理论,不能在实践中领会前人的学术精髓,那对“古义”难以达到“发皇”的境界。
章次公传人朱良春,以一生的坚守,诠释了继承与发扬的关系。衷中发微,博采融会,阐述新义而不离其宗,朱良春践行和发扬了“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教导。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奠基石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开卷名句,朱良春把它视为座右铭,身体力行。
朱良春18岁时拜孟河马培之的裔孙马惠卿为师,随诊、抄方、读医书,得以启蒙。后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又到上海入中国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理论,聆听当年各路中医大家的授学,20岁的他还跟随章次公侍诊实践,极大地拓宽了学习的思路和医门之路。在这段时间里,他博览群书、深研经典、旁通诸家。上自《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下及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和近代名家之著述,无不博览,从中汲取前人精华。白天侍诊、抄方、出诊,晚上专心读书、摘抄、写心得。朱良春刻苦努力、求知若渴,为他以后的业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章次公学贯中西、造诣精深、发前人之未、阐医理之奥,学验俱丰,给朱良春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在朱良春近80年的诊务繁忙间暇,无论盛夏寒冬,都起早挂晚地阅读各种医学著作,学习前人的经验,翻阅各类医书医案已成了习惯。每有机会在他身边,听他讲入道学医的经历,拜师随诊的感悟,对经典的探微钩玄、辨证立法的心得,用药积累的经验,都让我感受到他“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识和精神。这位挑灯夜读、手不离卷,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传道授业、提掖后学的老师,这位博爱、慈祥、坚毅、执着的老人,永远是我岐黄大业路上的榜样。我也立志像他那样为人医、为人师,像他那样“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朱良春赠予我的2005年版《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的扉页上题有“学到知羞”四个大字。是呀,“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没有虚心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没有“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厚基,又如何有功力“发皇古义”。
临证实践求新知
朱良春常言,章次公是他终身难忘的恩师,章师学识渊博,理论精深,所倡导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革新精神、求实的治学主张、精切的辨证功夫、独到的用药经验,对他影响很大。而朱良春的从医实践和临证中,不断探索今病的疗效,不断从故纸中寻求新知。
朱良春对《伤寒论》多有探究,对仲景理论结合他自己临床体会,或予释难,或以质疑,独抒己见。在《医学微言》中,朱良春谈到《伤寒论》从小便利与不利作为蓄血与蓄水的辨别。蓄水者,病在气分,气化不行,故小便不利;而蓄血则病在血分,营血瘀阻,无碍气分的气化功能,故小便能自利。而朱良春认为,血分、气分互不影响,仅是言常而未尽其变,假使瘀血阻滞,影响气化,不仅可见小便不利,而且可见肿满诸症。如临床常见肝硬化腹水、心脏病水肿等,均有小便不利这些见症,也不同程度都有瘀血存在,而单从小便不利辨为气分之证,单从气分论治,难达预期疗效。若没有长期临床观察和临证丰富的经验,朱良春这番厚积薄发的灼见难以形成。这种结合临床学经典的思维方法,给我颇多启发。
朱良春运用虫类药更是出神入化,那些平时令人生厌、生畏的虫子在大师手中已演绎为效如桴鼓、救人危难的功臣。朱良春广用虫类药,加以总结而归其类、明其理,丰富与推进了中医虫类药的理论体系,扩大与推广了虫类药的运用范围,填补了虫药研究之空白,开发创制了以“益肾蠲痹丸”为代表的多种虫类药经验方。
对各家之说、前人之言,朱良春不存学术偏见,总是择善而从,用其长而去其偏,古法今用、融会变通。他对朱丹溪痛风由“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致,很是认同,并结合临证实际总结痛风发病机制,进一步提出“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此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
他还盛赞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实用的“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分科系统而详、有论有方,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对搜集、验证和总结民间医疗经验更是功不可没。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也是朱良春效法运用较多的医书,并在临床加以发挥,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朱良春治妊娠恶阻妇人,得食则吐、不食亦呕、叠药不效、卧床不起,历时月余,用张氏安胃饮而效。张锡纯喜用、善用半夏,朱良春临证用以治疗郁火内扰、阳不交阴之失眠,用半夏与夏枯草、珍珠母相伍屡效。
朱良春兼收并蓄、学验俱丰,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重视民间单验方,都是践行“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写照。
章朱传承代有来人
朱良春热爱中医,耕耘杏林,殚竭薪火传承。他在20世纪40年代创建过中医专科学校,50年代主办过中医继承班,全年无歇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慕名而来的求学者。“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他老人家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朱良春自家住所,独辟居所楼层,购置桌椅、写板,提供古籍、医案、工具书,书写笔纸一应俱全,专为来自各方有志之士拜师求学、医林贤达论医讲习、同道引玉切磋等所用,俨然一所中医讲习所。他对海内外慕名前来的求学者,无一例外地悉心传授,循循善诱,答疑解惑,将自己多年所得,倾囊相传,毫无保留。甘为人梯,奖掖后学。
笔者几度求学于先生之门,虽然每次因仅能短期逗留而遗憾。但每次都被朱良春那敬业的精神、无私的胸襟,深深地感动着、激励着。他总是耐心细致为来自各地的患者辨证处方,应答着病人的问题。教学时不断讲解临证心法、用药之由,不厌其烦为弟子解惑。亲身置于朱良春诊室之中,真切感受到朱良春秉承章次公相赠的16字箴言:“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追思缅怀,恩师不曾远去,他的治学精神、他对中医的情怀永远激励着后学们。发扬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精神;传承“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的品格,章朱医派代有来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