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诗:诗中嵌药名,“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关于药名诗的起源,蔡绦《西清诗话》云:“药名诗,世以起于陈亚,非也,东汉已有离合体,至唐始著药名之号。”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则加以辨证云:“以
予观之,恐或不然,且药名之号,自梁以来有之。……乃知药名诗不始于唐。”宋代王楙《野客丛书》更言:“……此体已著于六朝,非起于唐也,当时如王融、梁
简文、元帝、庾肩吾、沈约、竟陵王皆有,至唐而是体盛行。如卢受采、权、张、皮、陆之徒皆有之。吴曾《漫录》谓药名诗,庾肩吾、沈约亦各有一者,非始于
唐,所见亦未广也。本朝如钱穆父、黄山谷之辈,亦多此作。”清代赵翼《陔余丛考》考辨则更确:“药名入诗,三百篇中多有之,如‘采采芣苢,言采其虻,中谷
有蓷,墙有茨,堇荼如饴。’之类。《温公诗话》,陈亚郎中以药名为诗至百首,如‘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棋怕腊寒呵子下,夜嫌春暖宿纱裁。’赠乞雨
自曝僧云:‘不雨若令过半夏,定应晒作葫芦巴。’皆游戏笔墨,颇也可喜。”
屈原《离骚》提到了佩兰、泽兰、木兰、白芷、香茅、荷花等二十五种中药。
明朝文士孔毅夫的中药名诗: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驾木通。行当归老矣,已逼白头翁。
另一首曰:
此地龙舒国,池隍兽血余。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敦煌“变文”中的药名诗
“妾是仵茄(五加)之妇细辛,早仕於梁(禹余梁),就礼未及当归,使妾闲居独活。蒿(青蒿)莨薑(良姜)芥(荆芥),泽泻无怜;仰叹槟榔(宾郎,指夫
君),何时远志。近闻楚王无道(王不留行),遂发豺狐(柴胡)之心。诛妾家破芒消(硝),屈身苜遂(苜蓿),葳蕤怯弱,石胆难当。夫怕逃人(桃仁),茱萸
得脱;潜行菌草,匿影藜芦。状似被趁野干(射干),遂使狂夫茛菪。妾忆泪沾赤石(脂),结恨青葙(子)。野寝难可决明(子),日念舌干(射干)卷柏。闻君
乞声厚朴,不觉(羊)踯躅君(使君子)前(车前子),谓言夫婿麦门(冬),遂使苁蓉缓步。看君龙齿,似妾狼牙,桔梗若为,愿陈(皮)枳壳。”
子胥答:“余亦不是仵茄(五加)之子(栀子),亦不是避难逃人(桃仁),听说途之(菟丝子)行李(郁李)。余乃生于巴蜀(巴豆、蜀漆),长在藿乡(藿
香),父是蜈公(蚣),生居贝母。遂使金牙(干金子)}采宝,支子(栀子),远行(桂元心1。刘寄奴是余贱朋,徐长卿为之贵友。共渡蘘河(荷),被寒水
(石)伤身,二伴芒消(硝),唯余独活。每日悬肠断续(续断),情思飘摇,独步恒山(常山),石膏(谐高)难渡。披岩巴戟,数值狼(毒)胡(前胡,谐音
孤)。乃意款冬,忽缝钟乳;留心半夏,不见郁金。余乃返步当归,芎一穷(川芎)至此。我之羊齿,非是狼牙,桔梗之情,愿知其意。”
药名诗
血蝎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
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
莺宿全朝当白芷,马牙何日熟黄精。
蛇床蝉腿渐阳起,芎药枝头万斛情。
药方诗曰:
国老不能和百药,将军无计扫余殃。
黄连何为连身苦,龙骨应知骨自香。
吐露清愁情已阙,金花在目兴应忙。
蛇床独活相思子,此德当归续命汤。
和竟陵王药名诗 沈约
丹草秀朱翘。重台架危阙。木兰露易饮。射干枝可结。
阳隰采辛夷。寒山望积雪。玉泉亟周流。云华乍明灭。
合欢叶暮卷。爵林声夜切。垂景迫连桑。思仙慕云埒。
荆实剖丹瓶。龙刍汗奔血。别握乃夜光。盈车非玉屑。
细柳空葳蕤。水萍终委绝。黄符若可挹。长生永昭晳。
这五首诗描写经过战争洗礼之后的深冬山夜的凄凉景象,令人愁肠千结;思绪万千。诗中含有射干、辛夷、玉泉、合欢、葳蕤等完整药名,还有隐伏药名。
又怀旧事 一首
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
这首词用了马兰、郁李、远志、薏苡、茴香等药药名,道出了作者此刻的郁闷心情。
外出丈夫致妻药名诗:
牵牛织女知往年,安得鸾胶续断弦,
云母帐空人不见,水沉香冷月娟娟。
泽兰憔悴诸蒲黄,寒露初凝百草霜,
不共玉人倾竹茹,茱萸甘菊得重阳。
妻回药名诗:
兔丝曾附女萝枝,分手车前又几时,
清泪晴消轻粉面,懒将青黛扫蛾眉。
落叶秋径满地黄,凝眉问锁玉金香,
黄连未嚼心先苦,红豆相思恨更长。
夜梦与罗子和论药名诗 宋朱翌
钻破故纸我拙计,该贯众史子得意。
签排百部象齿悬,陟厘万张蝇头字。
分甘遂如百两金,作苦躭成五车记。
地锦天花出妙机,琼田水英生爽气。
诗成欲度甫白前,冠弹请继王阳起。
天门冬夏鸢尾翔,香芸台阁龙骨蜕。
任真朱子老无用,得时罗君政如此。
今宵月白及风清,想君不作呼卢会。
泉石膏育肯过予,饮量定能加五倍。
答鄱阳客药名诗 唐"
张籍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药名诗 权德舆 唐
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
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
李在躬巧开药名诗谜方《山居即事》
三径慵锄芜遍秽(生地),数枝榴花自鲜妍(红花)。
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雨行长流涧底泉(泽泻)。
闲草文词成小帙(藁本),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
渴呼童子煮新茗(儿茶),倦倚熏笼灼篆烟(安息香)。
朱为多研常讶减(砂仁),窗因懒补半嫌穿(破故纸)。
欲医衰病求方少(没药),未就残诗得向连(续断)。
为爱沃醪千顷碧(空青),频频搔首问遥天(连翘)。
《戒庵老人漫笔》:
木贼反,自号威灵仙,与辛夷、前胡相连结,犯天雄军,上谓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 曰:
“此小草寇,臣请折笞之”。上大喜,赐穿山甲、犀角带,问“何时当归”?曰“不过半夏”。遂帅兵往,乘海马攻城,大战百合,流血余数里。令士卒挽川弓,发
赤箭,贼不能挡,遂走,绊于铁蒺藜,或践滑石而踬,悉追斩之,惟先降者独活以延胡索系之而归,获无名异宝不可胜计,上迎寄生曰:“卿平贼如剪草,孙武不能
过也。”
这篇古文,是说桑寄生消灭小股流贼的故事,文中暗含数味中药名,如木贼、威灵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当归、半夏、海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独活、延胡索、剪草、无名异等。
李时珍曾写过两首药名谜语诗,一首见诸《本草纲目》:
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
始因飞絮逐东风,冷梗青青飘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
另一首药名谜语诗是:
一株空心树,独生东篱边。病人膏肓久,九死一生还。
诗中的中药是浮萍、木通、黄花、没药、独活。
《西游记》中的药名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 宋黄庭坚
杨侯济北使君子,幕府从容理文史。
府中无事吏早休,陟厘秋兔写银勾。
驼峰桂蠹樽酒绿,樗蒲黄昏唤烧烛。
天南星移醉不归,爱君清如寒水玉。
葳蕤韭荠煮饼香,别筵君当归故乡。
诸公为子空青眼,天门东边虚荐章。
为言同列当推毂,岂有妒妇反专房。
射工含沙幸人过,水章独摇能腐肠。
山风轰轰虎须怒,千金之子戒垂堂。
寿亲颊如木丹色,胡麻炊饭玉为浆。
婆娑石上舞林影,付与一世专雌黄。
寂寥吾意立奴会,可忍冬花不尽觞。
春阴满地肤生粟,琵琶催醉喧啄木。
艳歌惊落梁上尘,桃叶桃根断肠曲。
高帆驾天冲水花,湾头东风转柁牙。
飞廉吹尽别时雨,江愁新月夜明沙。
药名诗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
常山西去一帆通,旭日瞳胧映日红。
听得歌声时断续,蓬窗互说要防风。
薄荷贴水尚平铺,水藻参差绿满湖。
我识渔人无远志,卖来鳖甲醉当栌。
粽缠益智喜开筵,户插菖蒲艾并悬,
节过中天才半夏,螳螂奋斧逞车前。
淡竹环篱境绝尘,藏书百部未全贫。
生平五味都尝遍,且嚼干姜伴细辛。
满地黄花九月初,蚤休陶令爱五庐。
茱萸插鬓人何在,空抚长松泪满裙。
大儒出处严防己,肯任雌黄道路饥。
王不留行孟子去,漫劳尹士劝当归。
老去射干难贯众,暗室挑灯草决明。
文坛掉鞅车旋覆,少年巨胜总关情。
少妇深堂号郁金,药炉时配紫团参。
年来石斛金钗少,不信花名尚玉簪。
秋高气爽仙人掌,作意凝霜逗白薇。
百尺凌霄盘溢处,晓寒日及未应希。
杞白麻黄已及时,牵牛花放露花滋。
诗才杜若人谁是,谁问青莲也不知。
王安石《和微之药名劝酒》:
真珠??鸣糟床,
金罂琥珀正可尝。
史君子细看流光,
莫惜觅醉衣淋浪。
独醒至死诚可伤。
欢华易尽悲酸早,
人间没药能医老。
寄言歌管众少年,
趁取乌头未白前。
诗中的真珠、金罂、琥珀、史君、独醒、酸早(枣)、没药、管(惯)众、乌头都是药名。
清末,一举人因雨受河边药店主人款待,作诗致谢。此诗至今仍悬挂在昆明市光华街的福林堂药店内:
刚逢半夏雨连桥,是日当归路隔遥。
雨浥蒙花香断续,风敲淡竹叶漂消。
留行共酌菖蒲酒,活乐似火紫菀萧。
只识(枳实)思君怀远志,小回(茴)一舍路迢迢。
药名诗
地名京界足亲知(荆芥),托借寻常无歇时(全歇)。
但看车前牛领上(车前子),十家皮没五家皮(五加皮)。
《牡丹亭》与药名诗
牡丹亭边,槟榔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芍药丛中两钟情,白头翁为媒,金银花牵线,八月兰开时成佳伴。芙蓉帐中,结并蒂连,合欢十月,大腹皮便便。生大力子,奋远志,持大戟,平木贼,更洙草寇。当归期,封大将军于金銮殿。
药名词 闺情 北宋 陈亚
相思意已深 (相思子、薏苡) ,白纸书难足 (白芷、紫苏) 。字字苦参商 (苦参) , 故要檀郎读 (狼毒)
。 分明记得约当归 (当归) ,远至樱桃熟 (远志) 。何事菊花时 (菊花)
,犹未回乡曲(茴香)。
在八句词中嵌进了十味药名,句句有“药”而不牵强,委实难作。被人誉为药名诗的“千古绝唱”。
巧对续录 卷上
药名甚繁,多有可对者。《本草》外,如《清异录》各书所载,草木鸟兽皆药品也,亦多可采。兹取属对工者于左:
“白头翁”对“皂角子”。“木贼草”对“水仙花”。“夏枯草”对“冬青花”。“苦楝子”对
“酸枣仁”。“龙胆草”对“鹰爪莲”。“马齿苋”对“鸡冠花”。“羊肚菌”对“龙涎香”。“海狗肾”对“川乌头”。“蛇床子”对“马兜铃”。“金星草”对
“珠儿参”。“木鳖子”对“石龙刍”。“天花粉”对“地骨皮”。“川贝母”对“山慈姑”。“百合粉”对“五灵脂”。“狮子术”对“凤仙花”。“紫金锭”对
“黑锡丹”,或曰“白玉膏”。“三生饮”对“四神九”。“六神曲”对“三妙膏”。“黑神散”对“红灵丹”。“金毛菜”石发对“铁脚梨”。“逡巡酱”对“陆
续丸”蔓荆子。“和事草”葱对“合欢花”。“三尺箓”枸杞对“一寸香”梅。“千茎菜”莴苣对“万选香”梅。“文章树”柘对“锦绣根”芍药。“五福脔”白敛
对“百益红”枣。“糟糠氏”蒸肫对“婆娑儿”鸥。“金毛狗脊”对“玉尾蟾酥”。“怀奇令史”石决明对“梵响将军”牡蛎。“通幽博士”龟对“新美舍人”石首
鱼。“黄毛菩萨”牛对“碧海舍人”燕。“九皋处士”鹤对“四足仙人”马。“点花使者”玳瑁对“擐甲尚书”鳖。“金香丞相”桔对“玉版禅师”笋。“圆通居
士”术对“骨鲠元君”荜薢。 按:有注者皆出《清异录》,宋时陶穀著也。
附:汤头歌
汤头歌决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解表剂:
扶正解表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辛凉解表剂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主上焦痾,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温下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泻下剂:
润下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泻下剂之逐水━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和解剂之调和肝脾━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和解剂之调和肝脾━柴胡疏肝散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朮草加姜薄。
丹栀逍遥散
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黑逍遥散
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朮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和解剂之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清热剂之清气分热━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白虎加人参汤
热渴汗出兼气虚,白虎加参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汤
身热欲呕骨节痛,加入桂枝疏经脉。
白虎加苍朮汤
湿温身重汗出多,方加苍朮湿热减。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清热剂之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清热剂之清热解毒━黄莲解毒汤
黄莲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干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殭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清热剂之清脏腑热━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左金丸
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玉女煎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泻白散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备。
清热剂之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旱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旱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清骨散
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当归六黄汤
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耆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袪暑剂之袪暑解表━香薷散
香薷散用朴扁豆,祛暑和中湿邪消。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袪暑剂之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西洋参,竹叶知草与荷梗;麦冬米斛连瓜翠,暑热伤津此方能。
温里剂之温中袪寒━理中丸
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甘草朮干姜。
附子理中丸
呕哕腹痛阴寒盛,再加附子更扶阳。
理中化痰丸
理中化痰加苓夏,擅治停饮大便溏。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温里剂之回阳救逆━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通脉四逆汤
倍加干姜名通脉,温阳守中血脉畅。
四逆加人参汤
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效非常。
白通汤
四逆加葱去甘草,方名白通擅通阳。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再把胆尿配,阴盛格阳不二方。
参附汤
又有参附合为剂,回阳救脱挽危亡。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并;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温里剂之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表里双解剂之解表清里━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表里双解剂之解表攻里━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
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参苓白朮散
参苓白朮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补中益气汤
补中参草朮归陈,耆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重黄耆,甘温除热法颇奇;耆取十份归二份,阳生阴长理奥妙。
归脾汤
归脾汤用参朮耆,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襄;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六味再加杞与菊,目视昏花治可痊。
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虎潜丸
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二至丸
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归杞乌,苓膝故纸芝麻菟;筋痿骨软齿动摇,重在滋水与涵木。
肾气丸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济生加入车牛膝,通调水道肿胀祛。
十补丸
肾气丸中加茸味,填精补阳总能扶。
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滋养安神━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或加菖蒲去五味,心气开通肾气升。
甘麦大枣汤
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固表止汗━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耆朮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牡蛎散
牡蛎散内用黄耆,浮麦麻根相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栗壳;朮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蔾;莲粉糊丸盐汤下,能止无梦夜滑遗。
桑螵蛸散
桑螵散治小便数,参苓龙骨同归壳;菖蒲远志加当归,补肾宁心健忘祛。
固崩止带━固精丸
固精丸内龟板君,黄柏桩皮香附芩;更加芍药糊丸服,漏下崩中均可宁。
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朮陈,苍朮参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能。
理气剂之行气━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困;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
金铃子散
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降热开郁痛自蠲。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理气又散结,胸痹心痛皆可尝。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楝茴香,良姜巴豆与槟榔;青皮木香共研末,寒滞疝痛酒调尝。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姜陈草,苓蔻木香一齐煎;温中行气兼燥湿,脘腹胀痛服之消。
理气剂之降气━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懆姜随;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旋覆代赭汤
仲景旋覆代赭汤,半夏参草大枣姜;噫气不降心下痞,健脾祛痰治相当。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逆呃,参草姜枣效最捷。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
理血剂之活血祛瘀━失笑散
失笑灵脂共蒲黄,等分作散醋煎尝;血瘀少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下焦蓄血急煎服,解除夜热烦如狂。
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通窍活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有柴胡,蒌根归草与甲珠;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郑宜服。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兼尝。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耆归芎,桃红赤芍加地龙;半身不遂中风证,益气活血经络通。
温经汤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养胞宫。
生化汤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加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温经活血最见长。
桂枝茯苓丸
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仁红共粉丹;等分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症块散。
理血剂之止血━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咳血方
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石栀子共瓜蒌;青黛泻肝又凉血,咳嗽痰血服之疗。
槐花散
槐花散治阳风血,芥穗枳壳侧柏叶;等分为末米汤下,凉血疏风又清热。
小蓟饮子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康
黄土汤
黄土汤中朮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便后下血功独擅,吐衄崩中效亦灵。
治风剂之疏散外风━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朮草,养血祛风通治方。
消风散
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牵正散
牵正散治口眼斜,白附殭蚕全蝎加;混合研细酒调服,风中络脉效力佳。
玉真散
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体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用胆星,蚕退天麻加南星;全蝎殭蚕一并入,风痰祛散抽搐平。
治风剂之平肝息风━钩藤饮
钩藤饮用羚羊角,全蝎麻参炙草合;小儿急惊牙关紧,手足抽搐急煎酌。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苍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喑厥风痱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阿胶鸡子黄汤
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治燥剂之轻宣润燥━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嘉。
治燥剂之滋养润燥━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是妙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宜煎烹。
袪湿剂之燥湿和胃━平胃散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朮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袪湿剂之燥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朮朴具;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袪湿剂之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流连正治方。
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二妙散(三妙丸)
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自蠲。
四妙丸
再加苡仁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袪湿剂之利水渗湿━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朮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四苓散
除却桂枝名四苓,溲赤便溏皆可服。
茵陈五苓散
茵陈配入五苓散,湿热黄胆亦可除。
胃苓汤
平胃五苓合方用,消积渗湿效突出。
猪苓汤
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防己黄耆汤
防己黄耆金匮方,白朮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肿,表虚湿盛服之康。
五皮散(饮)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袪湿剂之温化水湿━苓桂朮甘汤
苓桂朮甘化饮剂,健脾又温膀胱气;饮邪上逆气冲胸,水饮下行眩晕去。
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朮附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萆解分清饮
萆解分清石菖蒲,草梢乌药智仁具;或加茯苓共煎尝,淋浊流连自可除。
实脾散
实脾苓朮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袪湿剂之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蒿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芩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袪痰剂之燥湿化痰━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温胆汤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半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袪痰剂之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花粉研,陈皮桔梗茯苓添;呛咳咽干痰难咯,清肺润燥化痰涎。
袪痰剂之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芩胆星投;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半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脉浮滑。
袪痰剂之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痰饮咳嗽常用方;气降仍咳胸犹满,速化寒饮保安康。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袪痰剂之治风化痰━半夏白朮天麻汤
半夏白朮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止嗽散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消导化积剂之消食导滞━枳朮丸
枳朮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
曲蘗枳朮丸
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橘半枳朮丸
枳朮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
香砂枳朮丸
香砂枳朮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大安丸
保和加朮名大安,建脾消滞又何难。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朮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此方寻。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朮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健脾丸
止嗽散桔草白前,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消导化积剂之消痞化积━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驱虫剂━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肠泻热又安蛔。
痈疡剂━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嘉;一切痈疽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
阳和汤
阳和汤方主阴疽,鹿胶桂麻姜炭地;白芥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疮自愈。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桃,冬瓜仁又加芒硝;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