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痛
(2025-01-18 08:36:56)(6)前头痛点
食指第1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前头痛,胃痉挛,急性胃痛。
针法:直刺,深1分许,斜刺03~0.5寸,令其深呼吸,医者按揉胃部。
(7)头顶痛点
中指第1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神经性头痛,疝气疼痛。
针法:直刺,深1分许,斜刺0.3~0.5寸,疝气痛令其仰卧,小腹提气。
(8)偏头痛点
无名指第1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偏头痛,胁痛。
针法:直刺,深2分许,斜刺0.3~0.5寸,令其活动头,转动胸胁。
(9)后头痛点
小指第1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后头痛,目痛。
针法:直刺1~2分许,斜刺0.3~0.5寸,令其低头仰头,眼闭合。
"颊针主要用于疼痛性疾病,这主要是早期研究为了方便于我们判断和厘定穴位,疼痛性病症观察比较直接,通过对630例肢体性疼痛患者系统的临床观察。其即时止痛有效72.5%,应用颊针治疗结果统计,总有效率87%,显效58.9%,有效28.1%,无效13%。
一、颊针疗法主要治疗什么?
颊针疗法主要治疗头疼、头晕、牙疼、落枕、颈椎病、咽痛、背痛、背凉、菱形肌劳损等。颊针是我们以生物全息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新的微针系统,即人体面颊部存在着一个涵盖人体全身全息投影穴位系统。颊针与较有影响的头针、面针、手针、足针等相似,是针灸学中微针诊疗系统的一个新分支,是人体在面颊及周围的全息投影系统。
二、颊针取穴的原则:
同位相应原则:与穴位的命名保持完全一致,如左肩病变时,取左侧面颊的肩穴。
左右相应原则:与穴位的命名一致,以缪刺原则方法取穴,如左侧偏头疼时,取右侧面颊部的头穴。
前后相应原则:根据人体解剖前后对应取穴,如腰痛时,可选择下焦穴。
交叉相应原则:依照全息论的相似相应原理取穴,如左侧髋关节痛时,取右侧肩穴。
上下相应原则:依照全息论的两极相关原理取穴,如头痛时,可选用骶穴。
综上所述:颊针治疗的诊断与中医诊治类似,四诊合参,中西医资料汇总。除此之外,颊针治疗躯体疼痛在诊断方面尤需注意的是疼痛部位的确定。
踝关节处的穴位有很多,常用的有解溪穴、丘墟穴、昆仑穴、申脉穴、太溪穴、照海穴等,这些穴位各有不同的作用。
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位置在踝部中央的凹陷处,主要的功效是治疗踝关节肿痛、下肢疼痛乏力、头痛、头晕、躁狂和中风后遗症等。丘墟穴在足部外踝前侧下面的凹陷处,能够清热化瘀,清肝明目。昆仑穴在足外踝的后面,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主要是治疗头痛、头晕、腰痛、肩部肌肉过于紧张、脖子僵硬不能转动等。申脉穴在踝外侧下缘与跟骨间凹陷处,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太溪穴位于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中凹处,主治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月经不调、阳痿等。 照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内踝下缘凹陷处,可以治疗便秘、尿频、月经不调、肺气肿、癫痫和失眠等症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