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苔菌群也关乎心血管健康

(2025-01-16 10:48:12)
舌苔菌群也关乎心血管健康
摘自2025-1-15中国中医药报
刘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舌苔菌群虽微小,却与心血管健康紧密相连,若舌苔上的菌群失衡,可能在身体里掀起危及心血管健康的“风暴”。从中医传统智慧的舌诊,到现代医学对炎症、代谢途径的剖析,再到前沿科研探索,无不揭示着这一神秘关联。守护心血管健康,不妨就从关注舌苔开始。小小的举动,日积月累,便能为心血管健康筑就坚固防线。

认识舌苔菌群

每天早上洗漱时,你有没有对着镜子仔细瞧过自己的舌头?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器官,实则暗藏玄机。中医自古便有“望闻问切”四诊,望舌就是其中关键一环,舌苔更是被视作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正常的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若出现异常,如舌苔变厚、舌苔颜色改变或舌苔变得干燥粗糙,那可能就是身体在“拉响警报”了。

舌苔,可不单单是一层“白霜”,它实则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微生物王国”。这里面居住着数以亿计的细菌、真菌以及少量病毒等微生物,其中细菌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等门派林立。在健康状态下,这些微生物们相互制约、协同共生,维持着一种精妙的平衡。有益菌们兢兢业业,帮助分解食物残渣、抵御外来病菌入侵,守护着口腔乃至全身的健康防线。而一旦平衡被打破,比如当连续熬夜、饮食极度不均衡或是口腔卫生状况恶化时,有害菌便会趁机大量繁殖,除了会引发口臭、龋齿、牙周炎等口腔问题,还可能埋下全身性疾病的隐患。

舌苔菌群与心血管健康的联系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健康杀手”,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若能从舌苔这一简单易察之处捕捉到蛛丝马迹,无疑是为守护心血管健康开启了一扇便捷之门。到底舌苔和心血管疾病有什么关联?

炎症反应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重磅杀手”,其病理过程与炎症反应紧密相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关键环节,而炎症在这一过程中就像是隐匿的“幕后黑手”,不断推动着病情发展。当动脉血管内皮受损后,身体会启动炎症反应来修复,可若是炎症持续“失控”,就会促使脂质沉积、斑块形成,让冠状动脉逐渐狭窄甚至堵塞。这时,舌苔菌群中的有害菌(如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就会大量繁殖,产生诸如脂多糖、内毒素等炎症相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循环,进一步加剧全身炎症反应,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最终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给心脏健康带来致命一击。

代谢途径

不良的饮食习惯常是扰乱舌苔菌群与心血管健康的“始作俑者”。长期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不仅会让味蕾疲惫,更是给舌苔菌群带来了严重危害。过多的糖分会让口腔内的酸性环境增强,偏爱甜食的有害菌趁机繁殖,有益菌则“节节败退”。研究表明,失衡的舌苔菌群会干扰人体正常的代谢途径,尤其是脂质和糖类代谢。有些细菌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成分,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影响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与转运,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水平降低,为动脉粥样硬化埋下隐患。同时,它们还可能干扰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血糖调控,使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这个过程就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环扣一环,最终累及心脏健康,引发一系列心血管问题。

中医对心与舌的认识

中医有“心开窍于舌”的理论,认为心脏的气血盛衰、功能状态与舌象密切相关。从中医舌诊的角度来看,正常的舌象应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这反映着心气充足、心血畅行。一旦心脏功能出现异常,舌象便会迅速给出“警示”。比如心血瘀阻时,舌质往往呈现暗紫色,甚至伴有瘀斑,这是因为气血不畅,养分无法顺畅送达舌部组织,导致舌质颜色改变。舌苔若变得厚腻,尤其是出现白腻苔或黄腻苔,多提示体内痰湿或湿热蕴结,痰湿、湿热易阻滞气机,进而干扰心脏的气血运行,影响心脏正常功能发挥。通过观察这些舌象细节,中医可初步判断心血管的健康态势,为辨证论治提供关键依据。

守护舌苔菌群平衡这样做

注意日常口腔护理

日常的口腔护理是守护舌苔菌群平衡的重要措施。每天早晚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认真刷牙,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时间不少于3分钟。这样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与细菌,防止它们“蔓延”至舌苔。此外,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用品也至关重要,含氟牙膏能坚固牙齿、预防龋齿;漱口水虽能进一步清洁口腔,但不宜频繁使用,以免破坏口腔菌群平衡,每周2~3次即可,注意要挑选不含酒精的、配方温和的产品。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是重中之重,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包括心脏得以充分休息与修复。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舌苔菌群平衡,使有害菌有机可乘。

合理饮食更是不可或缺,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西兰花、燕麦、鱼肉等,既能为有益菌提供养分,维持口腔微生态稳定,又有助于调控血脂、血糖,减轻心血管负担。

适度运动同样关键,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调节免疫系统,间接优化舌苔菌群结构。

另外,要学会舒缓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精神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心血管系统,还会改变口腔内环境,引发菌群失衡。从生活点滴做起,多管齐下,才能让心血管远离疾病困扰,畅享健康人生。

破格救心汤治疗心力衰竭

 (2023-02-04 13:02:04)[编辑][删除]

冠心病心衰阶段多见沉寒痼冷诸症,破格救心汤是李可为救治各类心衰而设,验之临床,确能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破格救心汤的创制,继承了四逆汤类方救治心衰的经验,并借鉴近代中西医结合大家张锡纯救治各类心衰的临床经验,重用附子、山萸肉,经反复临床验证,本方较之古代及现代同类方剂,更全面,更有效,更能顾及整体,纠正全身衰竭状态。

时间:2018-05-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蔡晶晶

 

  破格救心汤出自中医大家李可,是李可多年临床心血的结晶和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一张王牌。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红十字)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对患者余某使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半年随访疗效满意,分享如下:

  患者余某,男72岁,反复因冠心病、心力衰竭多次住院,于该市三甲综合医院出院3日后再发。于夜间子时,突然心悸胸闷、端坐呼吸、暴喘痰壅、喘息欲绝。入院诊断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情危重,已属弥留之际。切脉散乱,但按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后阴极阳生,尚有一线生机。11~1时,一日中阳气最盛,十二经脉运行心经当令,本经自旺。若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涤痰汤豁痰。用药如下:制附子150g,干姜、炙甘草各60g,高丽参30g,生龙牡、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冲),胆南星20g,石菖蒲20g,鲜生姜30g,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3000ml,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

  2月20日二诊:得悉于一日内服完上方,午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由灰败转为萎黄,紫疳为退,痰鸣大减,精神好转。六脉迟细弱,52次/min,已无雀啄、屋漏脉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200g,余药不变,日夜连服2剂。

  2月21日三诊:患者气息微弱,声如蚊蚋,四肢回温,可以平卧,知饥索食。脉沉迟,58次/min,已无代象。喉间痰鸣消失,腿已不肿。为大剂量附子破阴回阳之效。真阳一旺,阴霾自消,病已脱险,元气未复。续给原方3剂,去胆南星、石菖蒲、麝香,附子减为150g。加山萸肉、枸杞子、山药、补骨脂、仙灵脾各60g。补肝肾、益气固脱,每日1剂,煎分3次服。

  2月24日四诊:诸症均退,食纳渐佳,已能扶床慢行,前后四诊,历时6天,大用附子,回阳救逆痊愈。将原方制成小蜜丸,每次20丸,日3次,口服巩固治疗。3月随访,患者效佳,半年随访,诸症消失,未再复发。(蔡晶晶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红十字)医院)

破格救心汤的功效是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复苏高级神经功能。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中医救治心衰急危重症的自创的,主要是由制附子、干姜、炙甘草、高丽参(另炖)、生山茱萸、生龙牡、活磁石、麝香(分冲)等组成。临床上破格救心汤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功能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晕厥、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血压危象等疾病的治疗。

破格救心汤


组成: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另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


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功效:回阳救阴。


主治: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休克、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


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惨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志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细弱,一分钟50克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


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及七怪脉等必死之症。西医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危险,1昼夜转危为安。

破格救心汤是已故山西临床大家李可老先生的遗方, 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和张锡纯氏来复汤。至1960年代,临床四十五年间,李老先生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的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李可老师一生致力于急症的研究,据其实践经验,救治心衰患者,四逆汤类方虽补阳而救脱不足,来复汤虽救脱而补阳不足,两方合为一方不仅可以互补,尤其是在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后发生了质变,更增入活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麝香开窍醒神,开中有补,从而成为扶正固脱、救治心衰于死亡边缘的仙方。

方中的关键是附子,非重用不足以奏功。伍以大量炙甘草,可以监制附子性毒同时甘草的甘缓之性使姜附逗留于中,使逐阴回阳之力持久。如此可谓师古而不泥古,继承中有大胆创新,组方严谨而周全,经李老先生和其弟子的无数临床验证,可以放胆使用。

  我是怀着万分崇敬之心来介绍这个方子和它的研创人的,想想今天一些医疗机构,如果能放下哪一文不值的臭架子,少一些功利主义,学习一下这样的中医精神瑰宝,就不知可以挽救多少生命!


注:由于方剂中附子量大,容易引起中毒,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煎法。另外不要一次服完,分次服用就较为安全。还有,要事先备下解毒方药,以免出现意外!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功效: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全身功能衰竭: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

灵石教育局干部闫祖亮,男60岁,95年3月24日凌晨4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色青紫,头汗如油,痰声漉漉,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询知患阻寒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已达10年。

 

本次发病一周,县医院抢救六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昨夜子时,突然暴喘痰壅,昏迷不醒。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弥留之际。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难凭,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大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后阴极阳生,已有一线生机。至凌晨4时,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本经自旺。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三生饮豁痰,麝香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150克,干姜、炙甘草各60克,高丽参30克,生龙牡、粗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冲),鲜生姜30克,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3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


3月25日6日二诊:得悉于半日一夜内服完上方1剂。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由灰败转为萎黄,紫疳为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未清。六脉迟细弱代48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200克,余药不变,日夜连服3剂。


3月26日三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四肢回温,可以平卧,知饥索食。脉沉迟细58/分,已无代象。多年来喉间痰呜消失。其妻靠知,昨夜尿湿大半张床褥,腿已不肿。正是大剂量附子破阴回阳之效。真阳一旺,阴霾自消,病已脱险,元气未复。续给原方3剂,去生半夏、生南星、昌卜、麝香,附子减为 150克。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盐故纸、仙灵脾、胡桃肉)各30克,温养肝肾精气以固脱,每日1剂,煎分3次服。


3月30日四诊:诸症均退,食纳渐佳,已能拄杖散步,计前后四诊,历时5天,共用附子2斤2两,山萸2斤半,九死一生垂危大症,终于得救。方中生半夏为降逆化痰要药,用时以温水淘洗三次,加等量鲜生姜佐之,既解其毒,又加强疗效,颇有妙用。


2、肺心病心衰合并脑危象急肾功衰竭


灵石药材公司王桂梅之母,62岁,79年2月4日,县医院诊为“肺心病心衰并发脑危象,急性肾功衰竭”,病危出院,准备后事。诊见患者深昏迷,痰声拽锯,颈脉动甚,腹肿如肿如鼓,脐凸胸平,下肢烂肿如泥。唇、舌、指甲青紫,苔白厚腻。六脉散乱。摸其下三部则沉实有力。询知患痰喘31年,此次因外感风寒。此发暴喘。往院7日,始终无汗,已2日无尿。嘴唇青紫,心衰之端倪已露。寒饮久伏于三部,太溪根脉微弱可辩,是为一线生机。遂投大剂破格救心汤,重用附子200克,加沉香粉3克冲,油桂3克冲,云苓、泽泻各30克,以纳气归肾,利水消肿。武火急煎,边煎边灌。10时许开始服药,一刻钟后阳回厥退,汗敛喘定。11时30分,知饥索食,心率100次/分,脱险。原方再取8剂,3小时1次,昼夜连服。24日下午4时,水肿消退,心率82次/分,已能拄杖出游。计前后31小时,服附子1斤10两,山萸肉1斤弱,古今目为必死之症,竟获治愈。


3、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或急性心梗,属中医学真心痛范畴,内经有“朝发夕死”的记述。


病势凶险,危在顷刻,当分秒必争,针药并施。先冲服麝香0.5克,冰片0.05克,含化速效救心丸5料,苏合香丸2料。放宽针重刺素髎,左中冲,于左内关行提插捻转,约5分钟,痛止。为辩证施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曾治灵石农牧局长查富宝,60岁,82年正月初六急诊,经县医院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月余。14时心绞痛发作,含化硝酸甘油片,可缓解半小时,不以为意。18时许,绞痛再发,含剂及亚硝酸甘油吸入无效。内科会诊拟诊急性心梗,建议急送省有医院抢救,因时间紧迫寻车不易,乃邀余诊视。见患者面青惨,唇、甲青紫,大汗而喘,肢冷、神情恐怖,脉大无伦120次/分,舌边青瘀,舌苔灰腻厚,急与上法针药并施,约10分钟痛止,患者高年,肾阳久亏于下,春节劳倦内伤,又过食肥甘,致痰浊瘀血,阻塞胸膈,真心痛重症,且亡阳厥脱诸症毕见。


速投破格救心汤大剂变方:附子150克,高丽参、五灵脂各15克,瓜萎30克(酒泡),薤白15克,丹参45克,檀降香、砂仁各10克,山萸肉90克,生龙牡、活磁石,玉金、桂枝尖、桃仁、灵脂、细辛各15克,莱菔子30克(生炒各半),炙草60克,射香0.5克,三七粉10克(分钟),2剂。上方以参附龙牡磁石山萸肉救阳敛阴固脱,红参灵脂同用,益气化瘀,融解血凝。瓜萎薤白白酒汤合莱菔子,开胸涤痰,消食降胃;丹参饮合玉金桃仁三七麝香,辟秽开窍,化瘀通络,细辛散寒定痛,桂枝引诸药直达心宫。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煎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2小时1次,昼夜连服。余守护病榻,20时10分,服第一次药后一刻钟汗敛喘定,四肢回温,安然入睡。至正月初七上午6时,10小时内共服药2剂,用附子300克,诸症均退,舌上瘀斑退净。为疏培元固本散一料治本(三七,琥珀,高丽参,胎盘,藏红花,黄毛茸等),追访18年未发。


余以上法加减进退,治心绞痛百余例,心梗及后遗症12例均愈。其中一例心肌下壁梗死患者,服培元固本散一料(约百日之量),后经多次CT复查,无异常发现。说明培元固本散有活血化瘀,推陈致新修复重要脏器创伤的殊效。


4、冠心病心衰并发频发室性早搏,纤颤休克

 

中央七二五台家属王桂梅,45岁,98年11月27日,急性休克,昏迷不醒,局医院内科诊为“冠心病心衰并发频发室性早搏及纤颤”,经抢救1小时,病情无改善,其婿电话向余征询治法。询知患者心跳248次/分,心区剧痛,大汗不止而喘。症情凶险。遂电告破格救心汤大剂急煎令服,约2小时后余赶赴医院,至则患者已服药300毫升而脱险,汗敛喘定,神识清朗。唯脉促134次/分,尿多不渴,舌红少苔,腰困如折。乃嘱原方加麦冬五味子各15克,以救阴,当日再进2剂,次日下午,早搏消失,84次/分而出院,令改服本方平剂3剂。每日1剂,以资巩固。追访一年未发。


5、一切沉寒痼冷诸症危重阶段,尤以风心病心衰阶段多见。


病人常觉有冷气从脐下沿腹正中线向上攻冲奔迫,阵阵发作,冲至咽喉大汗淋漓,人即昏厥,类似《金匮》描述之“奔豚气”。乃阴阳不相维系,阳从上脱危证之一,急投本方平剂加紫石英30克,油桂粉、沉香粉各3克冲,直入肝肾,破沉寒痼冷,安镇冲脉,下咽立效。


结语:破格救心汤的创制,继承发扬了古圣先贤四逆汤类方救治心衰的成熟经验,并师法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张锡纯先生救治各类心衰休克的学术经验,大胆突破,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经40年反复临床验证,本方较之古代及现代同类方剂,更全面,更有效,更能顾及整体,纠正全身衰竭状态。


在救治各类各型心衰垂危急症方面,不仅可以泛应曲当,救生 死于顷刻。而且突破了古代医籍所载五脏绝证、绝脉等必死之症的禁区及现代医院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一经投用本方,多数可以起死回生。唯中药汤剂,煎煮费时,抢救急症,难免缓不济急,贻误病机,若能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筛选主药,改变剂型,静脉给药,是必将在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古老的中华医学在二十一世纪走向世界,为保卫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建功立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