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药联合低频磁场治疗胶质瘤

(2025-01-10 08:02:06)
中药联合低频磁场治疗胶质瘤
摘自2025-1-9中国中医药报
黄李法 浙江省中医院
胶质瘤是一种源自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类型。其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随肿瘤的部位和大小不同而有所变化。其高度的侵袭性和恶性特征,使得胶质瘤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大挑战。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其术后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已成为颅内肿瘤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现代医学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方式治疗胶质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该病的高复发率和预后不良仍然困扰着医患双方。在此背景下,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展现出独特优势和潜力。笔者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专注于中药联合低频磁场治疗胶质瘤。现将笔者经验介绍如下。
辨证求因,本虚标实为关键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是胶质瘤形成的病理基础。气虚导致人体血液流动缓慢,气随血行,血流不畅,则脏腑的气机运行受阻,无法有效排出人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从而形成了局部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进而造成脑部肿块形成。
痰湿是导致胶质瘤形成的另一重要病理因素。《医宗必读•痰饮》曰:“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脾土运化、升清降浊的功能失常,湿气内生,进一步积聚在体内,则会转化为痰湿。脑为元神之府,气血汇聚之地,痰湿积聚,则容易阻滞脑络,妨碍脑部气血流通,形成瘀血,瘀血也会阻碍脑部痰湿运化,进一步加重痰浊的产生。二者恶性循环,相互纠缠,最终形成胶质瘤。正如《疡科心得集》中指出:“瘿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也。”《诸病源候论》指出:“诸脏腑受邪,初未能为积聚,邪气留滞不去,乃成积聚。”痰湿和瘀血日久成积,逐渐导致肿块形成,二者间的交织作用,还促进了肿瘤的增殖和病灶的转移。
综上,中医学认为,胶质瘤之本,在于正气虚弱,脾土运化失常;胶质瘤之标,在于气滞血瘀与痰湿阻滞脑络。
分型辨治,攻补兼施平脑瘤
基于中医学对胶质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其治则治法主要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初期,邪盛正虚不明显时,当先攻之;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不耐攻伐,当以补为主,扶正培本以抗邪气。扶正,主要是根据患者证候的不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部位,采用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并应适当配伍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研制出针对胶质瘤的中药制剂“脑瘤平”。该方以天龙(壁虎)为君药,以其祛风、定惊、散结、解毒之功总领全方;天龙性善走窜,断尾能生,尤善搜刮经络血脉之风,加之其为血肉有情之品,性味咸寒,兼补而不留邪。以蜈蚣、三棱、莪术为臣药,其中蜈蚣可通络止痛、定惊止痉,既可增强天龙之祛风、解毒、定惊之效,又能制约天龙咸寒之性;经络通需瘀血破,三棱、莪术有破瘀之力,故用其缓奏破瘀通经之效。方中石菖蒲,取其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效,佐以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清凉解毒、调补脾胃,使毒散水消,不至于碍伤脾胃。
“脑瘤平”是化瘀消癥、祛风定惊的良方。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证型和体质进行灵活加减。用法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亦有消散癥积而不伤正气之意,长期服用需预防肝肾功能损伤,并注意调补脾胃。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笔者团队总结出胶质瘤患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急性加重期三类,贯穿胶质瘤的发展全程。
一为痰凝血瘀型(急性期)。本期总以刀圭术为主要治则,但对于终末期胶质瘤,或无手术指征,或有绝对或相对禁忌证,需以改善症状为原则的患者,治以化痰散瘀为要。症见头痛难忍,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身重肢倦,纳呆食少,行走不能,或步态异常,舌暗淡胖,苔腻,舌下络脉可见色紫黑或迂曲,脉涩滑或弦滑。治宜在“脑瘤平”的基础上加用涤痰汤(《奇效良方》)合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头痛剧烈者可酌情加升麻5g、藁本9g、川楝子3g;如伴有意识障碍,可去全蝎、白花蛇舌草,加冰片3g、人造牛黄1.5g、水牛角15g、麝香1.5g。
二为正气亏虚、余毒未清型(恢复期)。恢复期患者正虚、邪亦虚,正虚则邪凑。此时,应防止外邪、情志、饮食等因素复加致使病情复杂,治以调和营卫、解毒消肿为纲领。症见头痛不剧,昏胀不适,时作时止,不欲言,甚至言语蹇涩,胃脘满闷,肢体乏力,午后潮热,大便偏干,小便清长,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或虚细。治宜在“脑瘤平”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究原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口干、口苦、口臭明显者,加党参15g、黄芪12g、鲜芦根30g、玄参9g、陈皮6g、法半夏9g;嗜睡明显者,加太子参15g、石斛12g、制黄精15g;咳嗽、咳痰伴气急者,可加鱼腥草15g,葶苈子9g,炙紫菀、炙款冬各12g,苏子9g;大便干结者,可酌加芒硝5g(烊化)、火麻仁12g。
三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型(急性加重期)。本期患者有胶质瘤复发,或有侵袭性和转移倾向,此时,正气已难与癥积瘕聚作斗争,寒热互相搏结于内,形成亦表亦里、亦虚亦实、亦寒亦热的证型,尤为难治。总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治以扶正养阴、调达内外为要。症见头痛如裹,时而恼怒,时而倦怠,行走无力,畏寒发热,口干舌燥,食欲缺乏,四肢抽搐,大便时干时稀,或有盗汗,面色暗淡,舌淡暗苔腻,或舌暗紫无苔,脉弦细涩或沉虚弱。治宜在“脑瘤平”的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加减。癫痫症状明显者,加用定痫丸(《医学心悟》);行走困难者加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辅助治疗,低频磁场显身手
除了方药治疗外,笔者团队还成功研发了低频磁场治疗仪。该治疗仪能通过产生低频磁场作用于人体,利用生物磁效应调节细胞的电磁活动,从而改善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增殖。
低频磁场治疗仪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低频磁场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血流和氧气供应。磁场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电磁活动,促进其凋亡,并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此外,低频磁场还能够开放血脑屏障,增强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率,从而提高化疗和放疗的效果。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低频磁场治疗仪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简便、无辐射等优势。患者无须经历复杂的手术或强烈的化疗过程,治疗过程舒适且安全。这些特点使得低频磁场治疗成为胶质瘤治疗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特别是在改善肿瘤微环境和促进药物渗透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验案举隅
邵某,男,66岁,因“头痛、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于2024年9月12日初诊。患者于2023年11月体检时发现右侧基底节区及侧室旁白占位,行穿刺活检后,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级。随后进行同步放疗、化疗及贝伐珠单抗治疗(2024年3月停止)。2024年8月29日复查显示,肿瘤较前略进展。患者见头痛、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肢冷、口干等,晨起咳嗽有痰,痰白不易咳出,夜寐欠佳,胃纳一般,便秘,小便可。舌胖大、暗红,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苔白稍腻,脉沉细涩。
诊断:西医诊断为恶性脑肿瘤,中医诊断为脑瘤(脾肾气虚,痰瘀交阻于脑)。
治则:益气健脾,祛风化痰,祛瘀散结。
内服处方:“脑瘤平”加减,全方为天龙、水蛭、全蝎、蜈蚣各3g,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g,黄芪15g,生晒参6g,姜半夏9g,川芎10g,白芷12g,白术15g,三棱9g,补骨脂10g,枇杷叶、浙贝母各12g,酸枣仁15g,茯苓12g,甘草6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低频磁场治疗:根据肿瘤位置进行定位,调整磁场治疗振荡器的位置,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4小时,6周为1个疗程。
9月26日二诊:精神可,诉头痛、头晕较前减轻,咳嗽、乏力明显好转,纳食较前增加,但服药后易出现腹胀等症状,夜寐可,舌胖、淡,苔白厚,脉沉涩。守前方去枇杷叶、浙贝母、酸枣仁、茯苓、甘草,加山药、海螵蛸各20g,百合12g,厚朴9g。28剂,煎服法同上。
10月24日三诊:精神可,易感疲劳,四肢不温,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胃纳可,夜寐安,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处方:天龙、蜈蚣各3g,薏苡仁、白花蛇舌草、黄芪各30g,附子9g,仙灵脾12g,白术15g,三棱9g,补骨脂10g,山药20g,麦冬、百合、当归各12g,厚朴9g,陈皮6g,吴茱萸5g,甘草6g。28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11月31日四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头痛、头昏等症状显著减轻,咳嗽、咳痰减少,食欲增加,大便通畅,舌象和脉象也有所改善。头颅增强磁共振结果显示,肿瘤较前(2024年8月29日)明显缩小。
按 该患者为中老年男性,穿刺活检诊断为胶质瘤。首诊时,结合症状及舌脉,辨证为脾肾气虚,痰瘀交阻于脑。患者正气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脑失所养,加之痰湿、瘀血内停,故见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脾肾气虚,气血津液失于运化,故见肢冷乏力、咳痰、纳差、便秘。病情处于正虚邪恋阶段,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行,故重用黄芪、生晒参、白术、补骨脂以扶正;白芷以祛邪止痛,并取其引经作用;半夏、枇杷叶、浙贝母化痰止咳;天龙、蜈蚣、三棱、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祛瘀解毒散结。二诊时患者症状部分改善,因脾胃虚弱,且部分虫药碍伤脾胃,运化司失,故服药后出现腹胀不适,予海螵蛸、山药、百合、厚朴顾护胃气,导滞通积。三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处于正虚邪少阶段,故以易感疲乏、四肢不温、脾虚便溏为主诉,未见明显头痛、头昏等症状,故减少虫药,去全蝎、水蛭,加用黄芪、麦冬、附子、仙灵脾、吴茱萸以健脾益气,温肾助阳。
结合中医和低频磁场治疗的双重手段,可以为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通过益气健脾、祛风化痰、祛瘀散结,针对脾肾气虚、痰瘀交阻的病证特点,改善患者的整体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而低频磁场治疗则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磁效应,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加强中药抑瘤效应。二者结合,发挥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单兆伟:执简驭繁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转)【草根一生】

 中药联合低频磁场治疗胶质瘤 (2015-03-07 14:43:28)[编辑][删除]
金陵医家验案(13)
单兆伟:执简驭繁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res/1/20150306/54911425605360383.jpg

    单兆伟,男,1940年生,江苏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20年,尽得薪传。1991年拜入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门下,兼收并蓄。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国家优秀中医人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11年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单兆伟工作室”指导老师。2013年担任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及部分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主要论著有《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实用中医消化病学》等1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级课题共8项,获得部省级奖项12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清热活血法逆转胃癌癌前期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益气和胃胶囊”2009年获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

    张某,女,52岁,退休,2010年6月25日初诊。

    患者主诉胃脘痛间作30余年。2010年5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十二指肠球炎。刻诊:胃脘隐痛,神疲乏力,口干欲饮,胃纳尚可,大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小数。

    辨证:证属气阴两虚,胃热内郁。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和胃。

    处方: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门冬10克,仙鹤草15克,薏苡仁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14剂。常法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0年7月9日,药后尚合,口干减轻,大便不成形,胃脘时有隐痛,苔薄黄,脉细,治当益气和胃。

    处方: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门冬10克,仙鹤草15克,薏苡仁15克,乌贼骨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煨葛根10克。14剂。

    三诊:2010年7月23日,胃脘隐痛减轻,伴口干,大便已成形,夜寐尚可,苔薄黄,舌偏红,脉细。

    处方: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门冬10克,仙鹤草15克,薏苡仁15克,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煨葛根10克,肥玉竹15克,莪术10克。14剂。

    四诊:2010年8月8日,胃痛基本缓解,大便调,胃纳尚可,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原方继进。14剂。

    五诊:2010年8月22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偶有轻度隐痛,余症不著,舌红苔薄白,脉细。原方继进14剂。

    按 本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伴异型增生,属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患者胃痛病史30年,反复发作,久病多虚,脾胃受戕,气阴两伤,故胃脘隐痛,神疲乏力,口干欲饮,舌红,脉细;气郁化热故舌苔薄黄。治拟益气养阴,兼清郁热,方选麦门冬汤加减。药用太子参、炒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麦冬甘凉养胃,半夏辛燥理气,麦冬配半夏,养阴而不滞气,半夏配麦冬,理气而不伤阴,两者刚柔兼施,润燥相宜,是单兆伟教授常用的药对,与叶桂治疗久病胃痛“忌刚用柔”原则相符;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抗胃癌前期病变。药后口干减轻,但大便偏溏,原方加葛根升清止泻,单兆伟教授根据《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理论,常加用荷叶、葛根等药治疗脾虚泄泻;因患者胃黏膜糜烂,加煅乌贼骨制酸止痛;根据李东垣“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和叶天士“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观点,加用莪术活血化瘀,药后胃痛缓解,经近两月调治,复查胃镜糜烂、异型增生消失,病情明显好转。

    本案虽然病程长,病情比较复杂,但单兆伟教授初诊仅用药八味,执简驭繁,用药轻灵、平和,承袭孟河醇正平和,用药至简之风,也与李东垣“轻可去实”,吴鞠通先生“治中焦如衡”观点一脉相承,体现了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的辨证用药特点,值得师法。(江苏省中医院 叶柏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