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葛根汤加减速愈蛇串疮

(2024-12-26 05:23:17)
葛根汤加减速愈蛇串疮
5摘自2024-12-25中国中医药报
茹立良 于福华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晓斌 毕金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人民医院
患者男,65岁,2024年11月27日13时以“右侧胁肋部及腰部弥漫性暗红斑、水疱伴疼痛3天”来诊,自述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胁肋部及腰部皮肤瘙痒疼痛伴灼热感,疼痛呈钝痛,触之加重,并出现大小不一的暗红斑、丘疹、水疱,伴全身乏力不适,昨晚患者疼痛加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刻下:患者表情痛苦,精神较差,小便尚可,大便不畅。舌淡嫩,舌苔白腻,脉沉细涩。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
诊断:蛇串疮。
辨证:脾肾阳虚证。
方用葛根汤加减:葛根60g,炙麻黄3g,桂枝9g,炒白芍30g,炙甘草6g,紫苏梗15g,牛蒡子15g,火麻仁15g,炒桃仁12g,杏仁9g,瓜蒌30g,红花12g,焦山楂30g,炒鸡内金15g,醋莪术6g,麸炒枳壳15g。5剂,水煎服,日1剂。
患者11月27日晚上23点服用中药1次,28日上午10点诉疼痛缓解,红斑、丘疹、水疱大部分消失,依旧睡眠不安,与患者耐心沟通,叮嘱其上午10~12点第1次服用药物,下午16~18点第2次服用药物,当晚安然入睡。
12月2日复诊,疱疹部位皮肤基本痊愈,偶有瘙痒不适,舌淡、苔薄嫩,脉沉细略弦。辨证为肝郁脾虚。方用五苓散合痛泻药方加味调理,5剂,水煎服,日1剂。该患者好转较快且没有遗留后遗疼痛与局部皮肤症状,治疗期间未曾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药物。
按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素体亏虚,加之客气太阴湿土加临太阳寒水,天寒地冻,正气亏虚,从阴化寒,招致寒邪外袭,营卫失和。西北燥证之地,燥而兼寒,袭肺伤津,肺气受损,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右降不及,阻闭于肝胆经脉循行部位。肺主皮毛,肺气亏虚,玄府毛窍开阖不利,寒伤卫表,燥耗营阴,经筋皮部气血瘀滞,引发带状疱疹(蛇串疮)。审机求治,用葛根汤升阳发表,解肌祛风,宣通经气,解经脉气血之郁滞,生津液,益营阴,以缓解经脉之拘急,实卫表和营阴,邪从里出表,疾病获愈。
本案治疗首重营卫之郁滞,其用在表。葛根善走表以升阳解肌、通络以生津解毒,合麻黄透邪外达、截断病势,倍量重用以治寒湿闭阻之疱疹欲出者。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二药轻扬发散开腠理以散邪气,桂枝辛温,透达于肌腠间,宣阳气于卫分,畅营阴于肌表,发汗解表而不致津液耗损。三药配伍,葛根解阳明之肌,亦解经中邪气,麻黄轻用散太阳之表,又辛温发散,使邪得以走表外出,桂枝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共奏散太阳之表寒、解阳明之寒痹之功。炙甘草之甘,生姜之辛,以通脾胃之津,甘草者,和中之国老,芍药者,缓中而佐使,芍药、生姜、炙甘草,既能防止主药功效发散太过,又能顾护脾胃。如此中焦健运,卫阳得固,营阴得养,玄府毛窍开阖自如。
再调气机,升降相因。杏仁苦辛而温,主入肺经气分,功专苦降润泄,兼辛宣疏散,桃仁善破壅降逆,疏理开通,可降气定喘,宣肺止咳,润肠通便。二者合用,肝升肺降,气行血活,相得益彰,润肠通便之力增强。瓜蒌润燥化痰,为治痰之要药,杏仁与瓜蒌配伍,行气化痰、止咳平喘、通便作用增强。杏仁与紫苏梗、枳壳配伍,化痰止咳、宣通肺气、下气降逆。红花活血化瘀,瓜蒌散结宽胸,导痰下行,涤胸膈中垢腻,使痰气下降、散结止痛之功增强。鸡内金、焦山楂活血化瘀、健脾消滞。莪术为化血行气之要药,治一切血凝气滞之证。杏仁、牛蒡子入肺与大肠,宣肺、行气、通腑。火麻仁润肠通便。无论是散结宽胸、行气活血,还是消食通腑、润肠通便,总是关注气机运行通畅,人之本在于气,各项生命运动,无外乎气的升降出入、生化运动,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卫行脉外,营阴内守,经筋皮部瘀滞得解。
复诊,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治病求本,给予五苓散合痛泻药方加味温肾利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寒湿得除,肾阳得补;健脾疏肝,培土生金,肺脾得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临床辨证,只要是营卫失和、气血阻滞、经筋皮部运行不利者均可应用葛根汤治疗,师古而不泥古,知常达变。

带状疱疹辨治【草根一生】

 葛根汤加减速愈蛇串疮 (2015-04-08 05:20:57)[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带状疱疹辨治【草根一生】

(一)肝经湿热
綿茵陳25克,大青葉15克,生地40克,生薏米50克
製法:加清水六碗,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煲4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疏肝清熱。
(二)脾虛濕蘊
:雲苓,白朮,白芍,白芷各15克,甘草5克,紅糖適量。
製法:加清水四碗,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煲4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益氣滲濕。

(三)氣滯血瘀
玫瑰花15克,紅花5克,桃仁15克,生薏米50克。
製法:加清水四碗,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煲4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中藥外洗
水苞未破時:
黃柏、大黃、側柏葉、澤蘭、薄荷葉各25克、煎水浸洗;
水苞已破改用:
黃柏、黃芩、黃連、大黃各25克。

               蛇盘疮妙招【草根一生】


  牛黄解毒片(要不带糖衣的)加白酒磨碎,一天三次,涂于患处。

  茶叶研细末,用浓茶汁调匀,涂于患处,每日2次,至好为止。

 鲜番薯叶适量、冰片少许,研细,同捣烂,敷于患处

 

 新鲜黄瓜叶捣烂,连渣同敷

   旱烟袋里面的烟油磕出,外涂。

 用硫磺膏涂很管用,

 将竹竿和茅根烧成灰,然后放入冰片和香油,反复涂几次,

 紫药水干得很快,等它一干就马上再擦一遍,一天见效。

 海带泡软后将其切成块状贴到患处,干了,揭掉再换新的。

  用炉甘石洗剂搽。

  外敷蛇药或人中白,一周。

  聚肌胞针水。勿注射,要外擦,用一个星期。

口服:

1, 抗病毒药,加用布洛芬,西米替丁等。                               2,四环素,前三天每次4片,每日3次。     

 3,21金维他6片,每天吃三次。

  4,败毒散,云南白药,六神丸,内服。                              5, 蝎子磨粉60克,每次1克,一日三次,口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

 6、带疹穴位于小指背末节横纹中点。针刺方法:一般取健侧带疹穴,老年人或疼痛较重者可两侧取穴。得气后持续捻转并予以强刺激,直至疼痛消失,留针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一般视病情连续针刺3天即可。  

自拟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汤治带状疱疹后遗痛(转)【草根一生】

 (2015-01-30 20:39:10)[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刘启廷经验方解读
自拟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汤治带状疱疹后遗痛
刘荔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轻者2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重者可延长到1个月以上,部分病人在皮疹消失数月内仍可后遗神经痛症状,使患者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的“缠腰火丹” “蜘蛛疮” “蛇串疮” “火带丹”等范畴,好发于老年人及体虚者的胸背、胁肋、腰腹部位,也有发于头、面、耳及四肢,本病的发病主要在于正气不足,外感毒邪,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运行受阻,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剧烈疼痛。余毒邪气羁留、气血经络阻隔为病机关键。

    刘启廷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多为发病后治疗不及时,或误治、失治,病机为湿热余毒未尽,日久化热生毒,瘀阻络脉,而脏腑组织代谢废物不能通过络脉排出,毒素积蓄更加损伤络脉。再者,患者正气不足,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自身免疫力低下亦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所谓“不通则痛” “不荣亦痛”,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治疗应以扶助正气为主,辅以清除余毒,理气化瘀通络。自拟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数十例,短期即可收到明显的止痛功效,对病程长的患者尚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方药组成:黄芪30克,当归30克,炒白芍30克,天麻15克,白附子15克,全蝎10克,蜈蚣2条,广地龙20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3次温服。

    功用:补气活血,解毒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痛。

    组方依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见于机体免疫力低下与年老体弱者,疱疹虽已消除,但病变部位仍然疼痛,特点为病变部位轻轻触摸即可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白天呈持续性烧灼样疼痛,夜晚疼痛剧烈,影响睡眠。本病的形成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故治疗方中黄芪扶助正气,以助祛邪化瘀,《本草汇言》载有:“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祛风运毒之药也……”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当归、炒白芍养血活血,以荣养肌肤筋脉,与黄芪合用,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天麻润而不燥,主要功效为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临床观察其镇痛作用非常显著,如天麻制剂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显著的镇痛效果;白附子味辛、甘,性温,有小毒, 具有祛风痰、通经络、镇痉止痛、散结解毒之功效,与天麻合用,祛风解痉,通络止痛;全蝎、蜈蚣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以此息风镇疼、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广地龙通络化痰,使瘀去络通而痛止;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加减:疱疹初起,疹点成片、疹色发红者,加板蓝根、大青叶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疹点痒痛不适者,加荆芥、青蒿以疏风解表,凉血透疹;大便干结者,加熟大黄以凉血解毒,通腑泄热,逐瘀通便。

    典型病例

    高某,女,53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右侧胁肋部带状疱疹三周,初起在右侧胁肋部有灼热、针刺、瘙痒感,二天后出现片状红斑,渐见集簇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口服病毒唑、阿昔洛韦、龙胆泻肝丸,外涂土方药膏等药物治疗,沿胁肋向后背及右乳房下仍有新鲜疱疹出现,且局部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重,严重影响情绪和睡眠,曾服用卡马西平可暂时止痛,多次服用后镇痛效果若失,慕名来诊。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颜白无华,面貌痛苦,低声呻吟,语言迟钝,自述右侧胸、肋、背部阵发性烧灼刺痛,躯体转侧或深呼吸则加重,以致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查见疱疹大部分干燥结痂,但遗有少许散在疱点,高出皮肤,疱液浑浊,根部暗红,舌质红,苔白,脉细无力。依据舌脉症候,辨证为湿热余毒未尽,日久化热生毒,瘀阻络脉。治宜补气养血,解毒清热,通络止痛。方用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当归30克,炒白芍30克,天麻15克,白附子15克,全蝎10克,蜈蚣2条,广地龙20克,板蓝根30克,夏枯草15克,熟大黄10克,甘草10克。取药10剂,水煎二次,取汁混合,分3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海鲜、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并嘱家人协助分散患者注意力。

    服药一剂家人来电反映疼痛未减,考虑患者求愈迫切,难免出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落差心理,遂嘱其必要时配合卡马西平止痛。

    二诊(2013年8月26日):患者自述服用3剂后药效渐显,无须借助药片止痛,服药5剂后痛减一半,服完10剂后,疼痛已去七八,情绪改善,纳食恢复,面见红润,大便通畅,查见疱疹大多消失,部分残留点状结痂。

    三诊(2013年9月6日):自觉疼痛基本消失,局部有时有蚁虫叮咬痒痛感,观察病变局部肤色正常,以手触之患者有异样感,考虑余毒虽除,气血尚待修复,再拟一方,以善其后。处方:黄芪30克,当归30克,炒白芍30克,桂枝15克,制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按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后可发生机体一侧的皮疹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由于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毒被激发、活化,使受累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神经性疼痛,同时病毒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发生特有的节段性疱疹,这种潜伏性可导致反复发病。与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正虚邪蕴、复感毒邪”的本虚标实观点一致。

    本病的治疗以止痛为重点。发病初期以湿热为要,后期以气滞血瘀为主,故病初在清利湿热的同时就应酌情应用养血化瘀止痛之品,以防出现疱疹后遗神经痛。又因本病多见于体虚之人,疱疹性疼痛多为“本虚而标实”,故首选黄芪补气而助化瘀,且配伍虫类药物全蝎、蜈蚣以毒攻毒,搜剔络邪,对新生的疱疹再配以板蓝根、夏枯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杜绝疱疹蔓延。

    另外,带状疱疹后遗疼痛与发病初期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造成病程延误有关,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有些患者在未出现疱疹前即可出现局部的瘙痒、灼热、疼痛感,就诊时一定要亲自观察,以免遗留祸根,造成危害。如曾接诊一女性患者,以感冒就诊,来诊时自诉可疑感冒2天,上半身发热,尤其是胸背部如火燎状,自服感冒药症状不减,嘱其撩起上衣,在肩胛下及两侧乳房散在粟粒大小疱疹,部分疱液澄清透明,遂告知罹患带状疱疹,急予雄黄10克,浸泡于75%酒精内,用雄黄酒精从外向内涂于患处,每日3次。一周后告愈。

刺血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草根一生】

  自拟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汤治带状疱疹后遗痛(转)【草根一生】 (2015-02-18 04:51:10)[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http://img162.ph.126.net/7Kbw7vGAz-r3OOQSWdlHRA==/1590333618416468831.jpg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对疱疹结痂处扣刺出血,拔罐10分钟,使瘀血流出。当天患者疼痛减轻,夜间睡眠好,治疗4天后疼痛完全消失。
        带状疱疹以剧烈刺痛为主要特征,在治疗上以清热利湿、通经活络为主。采用我家祖《传刺血药罐救急法疗法》治疗,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障碍,起到促使组织细胞的修复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作用。同时该疗法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且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带状疱疹的放血疗法在于,祛淤泻热,驱邪外出,决血调气,畅通经络,湿热邪毒随瘀血外出,“通则不痛”,故疼止病愈。

 

 

图为 梅花针扣刺后拔罐

      解毒膏

    【来源】《程氏医学笔记》
    【歌诀】解毒膏中用黄连,青黛冰片朱砂襄,共为细末油调敷,带状疱疹效果好。
    【组成】川黄连60克,青黛60克,冰片60克,朱砂15克,香油150毫升。
    【用法】先将前4味药共研极细末,加入香油内调成糊膏状,贮瓶备用。用时,先以消毒棉签沾双氧水反复搽洗带状疱疹区的皮肤,并将水疱排破,使疱液流尽,再用消毒棉签沾药膏均匀地涂于患部,每日涂药3~4次。不用包扎。
    【功效】清热解毒安神。
    【方解】川黄连、青黛、冰片清热解毒;朱砂重镇安神,共奏清热解毒安神之功。
    【主治】带状疱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