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恩骏运用阳和汤经验
(2024-12-20 07:50:10)
石恩骏运用阳和汤经验
摘自2024-12-19中国中医药报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阳和汤药物组成为熟地黄30g,鹿角胶9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甘草3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此方出自《外科全生集》,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能。方中熟地黄、鹿角胶性虽滋腻,但炮姜、麻黄、肉桂性升散,故合而成方,则补血气而不滞胃肠,通经脉而不散阳气,一般用于治血虚寒凝为主要病理之阴疽、流注、鹤膝风诸证。
贵州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石恩骏认为,阴疽一类,多见于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慢性深部脓疡等外科疾患,其病变多日久难愈,水谷精微不为营养而化为痰,故治疗需和阳通滞,又需补血滋养。阳和汤重在温化血气,层层宣通,阳气得以布散周身,亦流动于病变之处,浊邪自去。石恩骏临床还将阳和汤用于多种内科、妇科疾病,举例如下。
验案举隅
风湿性关节炎
偏寒性质关节炎,症见畏寒肢冷、疼痛无红肿,石恩骏以阳和汤为基本方,随证加羌活、防风、秦艽、当归、骨碎补、狗脊、熟附片,待气血充沛,寒凝宣通,风寒湿之邪气自得宣散。
验案 任某,女,42岁。久居阴冷潮湿之地,20年前出现双膝关节冷痛,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迭进补肾逐湿中药多剂,迄未治愈。症见双膝关节冷痛,活动受限,惧冷恶风,舌淡苔白,脉沉弦。此风寒湿闭阻经络,气血不畅之证。宜祛风逐湿,散寒通滞。予阳和汤加味: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羌活9g,防风9g,秦艽9g,当归9g,骨碎补15g,熟附片9g,甘草3g。服药7剂,关节冷痛、惧冷恶风感基本消失,行走自如,继服上方5剂巩固。
痛经
若经来量少,颜色紫暗,行经时少腹冷痛,腰胯部也冷痛。石恩骏认为此系寒气滞于督脉所致,宜阳和汤加当归、苏梗活血行气;若疑有热,加蒲公英30g有良效。
验案 梁某,女,38岁。痛经8年,屡用乌鸡白凤丸等药乏效。诉行经时少腹冷痛,牵及腰胯,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淡暗,有小血块。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此寒气滞于督脉之证。宜温经散寒,活血行气。予阳和汤加味: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当归9g,苏梗9g,甘草3g。5剂,嘱经前5日开始服用。仅服3个月经周期,计服中药15剂,痛经得愈。
不孕症
若干原发性不孕,多因肾阳虚而寒痰凝于胞宫,以致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妇科检查多为子宫发育不良。因气血也亏,临床多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经迟而量少色淡,或经来量少而色发暗且淋漓难净,其精神萎靡,性欲淡漠,石恩骏常用阳和汤加徐长卿15g温养督脉,散寒通滞,利气豁痰。
验案 李某,女,29岁。婚后5年未孕。16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常错后10~14天,经期约2天,量少色淡,伴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头昏。舌淡暗,苔白,脉弦滑。妇科检查提示宫体稍小,余无异常。丈夫检查正常。此肾虚寒痰凝于胞宫,冲任失养之证。宜补肾散寒,除痰通滞,调补冲任。予阳和汤加味:人参(另煎兑服)9g,枸杞15g,白术15g,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徐长卿15g,甘草3g。服上方近1月,症状好转,月经周期及经期正常,经量较前增多,后以上方稍事加减复服2月而受孕。
阳痿
部分阳痿病例,乃因阳事后受寒邪侵袭所致,用补肾壮阳药少效。四肢不温,遇寒即痿。舌淡紫,脉弦紧。此因阳脉宗筋为寒痰阳邪所侵。石恩骏常以阳和汤取效。需注意,阴虚肝郁,湿热蕴于下焦所致阳痿者为数甚多,本方不宜,其舌脉自当有辨。
验案 崔某,男,36岁。半年前因同房后下河洗澡,感少腹冷痛,渐出现四肢不温,遇寒即痿,遍服补肾壮阳药少效。舌淡紫,脉弦紧。此阳脉宗筋为寒邪所侵之证。补肾壮阳实非所宜,通阳散寒起痿方为正治。予阳和汤原方服用。服药30余剂,阳痿得愈。
老年前列腺增生症
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多为肾阳虚衰所致,症见少腹胀满,小便滴沥不畅,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遇寒凉发作尤频,多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石恩骏认为肿大增生之前列腺,类同慢性阴疽或癥瘕肿块,必有寒痰湿毒留滞,故石恩骏将阳和汤作为老年前列腺增生症之基本用方,白芥子常用15g,并将胡芦巴、穿山甲等量为末,每服3~5g,每日3次,汤药送服,确有软化前列腺体之明显作用。若伴有炎症,呈现热象者,也可加金银花、虎杖、败酱、大贝、元参、杠板归等清热解毒消炎药。
验案 熊某,男,67岁。尿频、排尿不畅5年,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常服前列康等药,病情可控制。近2月以来病情加重。症见小便滴沥不畅,夜尿频多,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暗,苔薄,脉沉弱。此肾阳虚衰、寒痰湿毒留滞之候。宜温肾阳,助气化,祛寒痰,除湿毒。予阳和汤加味: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15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甘草3g,乌药9g,胡芦巴(研末冲服)5g,穿山甲(研末冲服)5g。服药7剂,排尿较前通畅,夜尿减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好转。守方服用60余剂,病情完全控制。
其他
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
此类疾病,多十数年、数十年不愈,常伴有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者,春夏则病情稍缓,秋凉多发,冬日难平,阴冷寒湿之气对其病变影响甚大。久咳喘之证,虽然痰浊壅贮于肺,气机逆于上,然穷必归肾,日久下元损及气根,以致吐纳失常,喘咳难宁。故阳和汤对老慢支、顽固哮喘十分对证。
石恩骏常以之为基本用方,加当归、泡参、白果、仙灵脾、炒苏子、前胡等用于临床。若年高虚损明显者,更加山药、萸肉、生晒参以固本;肺络瘀阻明显者,舌紫暗,加桃仁、川芎润肺活血;下肢水肿者,加熟附子、茯苓、车前子温阳利水;至于寒痰化热,肺部感染明显者,是临床最常见病型,当寒热并用,阳和汤加万年荞、杠板归、虎杖、大贝、鱼腥草、败酱草等。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腰部疼痛往往甚剧,既为闪挫伤,常按瘀血、湿热辨证用药。石恩骏于此病一般不予辨证,临床即用阳和汤加杜仲、盐炒黄柏有良效。石恩骏认为,急性腰肌、筋膜等损伤,其剧烈之疼痛,必由局部软组织内生之急性炎性肿胀挤压所致,阳和汤益肾生精补髓功能可能刺激内生激素,而取消炎消肿止痛之效。
摘自2024-12-19中国中医药报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阳和汤药物组成为熟地黄30g,鹿角胶9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甘草3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此方出自《外科全生集》,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能。方中熟地黄、鹿角胶性虽滋腻,但炮姜、麻黄、肉桂性升散,故合而成方,则补血气而不滞胃肠,通经脉而不散阳气,一般用于治血虚寒凝为主要病理之阴疽、流注、鹤膝风诸证。
贵州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石恩骏认为,阴疽一类,多见于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慢性深部脓疡等外科疾患,其病变多日久难愈,水谷精微不为营养而化为痰,故治疗需和阳通滞,又需补血滋养。阳和汤重在温化血气,层层宣通,阳气得以布散周身,亦流动于病变之处,浊邪自去。石恩骏临床还将阳和汤用于多种内科、妇科疾病,举例如下。
验案举隅
风湿性关节炎
偏寒性质关节炎,症见畏寒肢冷、疼痛无红肿,石恩骏以阳和汤为基本方,随证加羌活、防风、秦艽、当归、骨碎补、狗脊、熟附片,待气血充沛,寒凝宣通,风寒湿之邪气自得宣散。
验案 任某,女,42岁。久居阴冷潮湿之地,20年前出现双膝关节冷痛,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迭进补肾逐湿中药多剂,迄未治愈。症见双膝关节冷痛,活动受限,惧冷恶风,舌淡苔白,脉沉弦。此风寒湿闭阻经络,气血不畅之证。宜祛风逐湿,散寒通滞。予阳和汤加味: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羌活9g,防风9g,秦艽9g,当归9g,骨碎补15g,熟附片9g,甘草3g。服药7剂,关节冷痛、惧冷恶风感基本消失,行走自如,继服上方5剂巩固。
痛经
若经来量少,颜色紫暗,行经时少腹冷痛,腰胯部也冷痛。石恩骏认为此系寒气滞于督脉所致,宜阳和汤加当归、苏梗活血行气;若疑有热,加蒲公英30g有良效。
验案 梁某,女,38岁。痛经8年,屡用乌鸡白凤丸等药乏效。诉行经时少腹冷痛,牵及腰胯,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淡暗,有小血块。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此寒气滞于督脉之证。宜温经散寒,活血行气。予阳和汤加味: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当归9g,苏梗9g,甘草3g。5剂,嘱经前5日开始服用。仅服3个月经周期,计服中药15剂,痛经得愈。
不孕症
若干原发性不孕,多因肾阳虚而寒痰凝于胞宫,以致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妇科检查多为子宫发育不良。因气血也亏,临床多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经迟而量少色淡,或经来量少而色发暗且淋漓难净,其精神萎靡,性欲淡漠,石恩骏常用阳和汤加徐长卿15g温养督脉,散寒通滞,利气豁痰。
验案 李某,女,29岁。婚后5年未孕。16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常错后10~14天,经期约2天,量少色淡,伴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头昏。舌淡暗,苔白,脉弦滑。妇科检查提示宫体稍小,余无异常。丈夫检查正常。此肾虚寒痰凝于胞宫,冲任失养之证。宜补肾散寒,除痰通滞,调补冲任。予阳和汤加味:人参(另煎兑服)9g,枸杞15g,白术15g,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徐长卿15g,甘草3g。服上方近1月,症状好转,月经周期及经期正常,经量较前增多,后以上方稍事加减复服2月而受孕。
阳痿
部分阳痿病例,乃因阳事后受寒邪侵袭所致,用补肾壮阳药少效。四肢不温,遇寒即痿。舌淡紫,脉弦紧。此因阳脉宗筋为寒痰阳邪所侵。石恩骏常以阳和汤取效。需注意,阴虚肝郁,湿热蕴于下焦所致阳痿者为数甚多,本方不宜,其舌脉自当有辨。
验案 崔某,男,36岁。半年前因同房后下河洗澡,感少腹冷痛,渐出现四肢不温,遇寒即痿,遍服补肾壮阳药少效。舌淡紫,脉弦紧。此阳脉宗筋为寒邪所侵之证。补肾壮阳实非所宜,通阳散寒起痿方为正治。予阳和汤原方服用。服药30余剂,阳痿得愈。
老年前列腺增生症
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多为肾阳虚衰所致,症见少腹胀满,小便滴沥不畅,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遇寒凉发作尤频,多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石恩骏认为肿大增生之前列腺,类同慢性阴疽或癥瘕肿块,必有寒痰湿毒留滞,故石恩骏将阳和汤作为老年前列腺增生症之基本用方,白芥子常用15g,并将胡芦巴、穿山甲等量为末,每服3~5g,每日3次,汤药送服,确有软化前列腺体之明显作用。若伴有炎症,呈现热象者,也可加金银花、虎杖、败酱、大贝、元参、杠板归等清热解毒消炎药。
验案 熊某,男,67岁。尿频、排尿不畅5年,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常服前列康等药,病情可控制。近2月以来病情加重。症见小便滴沥不畅,夜尿频多,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暗,苔薄,脉沉弱。此肾阳虚衰、寒痰湿毒留滞之候。宜温肾阳,助气化,祛寒痰,除湿毒。予阳和汤加味: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15g,肉桂3g,炮姜3g,麻黄3g,甘草3g,乌药9g,胡芦巴(研末冲服)5g,穿山甲(研末冲服)5g。服药7剂,排尿较前通畅,夜尿减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好转。守方服用60余剂,病情完全控制。
其他
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
此类疾病,多十数年、数十年不愈,常伴有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者,春夏则病情稍缓,秋凉多发,冬日难平,阴冷寒湿之气对其病变影响甚大。久咳喘之证,虽然痰浊壅贮于肺,气机逆于上,然穷必归肾,日久下元损及气根,以致吐纳失常,喘咳难宁。故阳和汤对老慢支、顽固哮喘十分对证。
石恩骏常以之为基本用方,加当归、泡参、白果、仙灵脾、炒苏子、前胡等用于临床。若年高虚损明显者,更加山药、萸肉、生晒参以固本;肺络瘀阻明显者,舌紫暗,加桃仁、川芎润肺活血;下肢水肿者,加熟附子、茯苓、车前子温阳利水;至于寒痰化热,肺部感染明显者,是临床最常见病型,当寒热并用,阳和汤加万年荞、杠板归、虎杖、大贝、鱼腥草、败酱草等。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腰部疼痛往往甚剧,既为闪挫伤,常按瘀血、湿热辨证用药。石恩骏于此病一般不予辨证,临床即用阳和汤加杜仲、盐炒黄柏有良效。石恩骏认为,急性腰肌、筋膜等损伤,其剧烈之疼痛,必由局部软组织内生之急性炎性肿胀挤压所致,阳和汤益肾生精补髓功能可能刺激内生激素,而取消炎消肿止痛之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