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治再发脑梗塞全身极度乏力案
(2024-12-08 03:49:13)
“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治再发脑梗塞全身极度乏力案
摘自2024-12-6中国中医药报
何庆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任某,男,57岁。初诊日期:2013年2月25日。主诉:左下肢活动不利10月余,加重伴全身极度乏力20天。现病史:患者于2012年4月23日开出租车时出现头痛,于路边门诊买止痛药口服后开车回家,第二天出现左下肢肢体活动不利、仍头痛,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查头颅MRI示:右侧侧脑室及右侧丘脑旁亚急性缺血灶;右侧侧脑室旁慢性缺血灶、右侧基底节区小软化灶;右侧丘脑短T1、长T2信号,钙化;右侧筛窦、蝶窦及双侧上颌窦炎症。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给予金纳多、凯时静滴后,患者头痛好转,但左下肢活动不利、言语蹇涩改善不明显。2012年6月8日因“左下肢活动不利、头晕、言语蹇涩”就诊,被诊断为脑梗塞恢复期,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遗留左下肢活动不利,言语蹇涩。患者规律服用天通胶囊、血栓通胶囊等,病情较为平稳。
20天前患者出现左下肢活动不利明显加重,头晕、头沉重,全身乏力明显,期间在家摔倒过1次,所幸无外伤,言语蹇涩较前加重,遂来就诊。
刻下症:左下肢活动不利明显,无力,左下肢不能久抬,经常性走路不稳,走路时左下肢有踩空感觉,易摔倒;全身极度乏力,连说话都无力气,头昏,偶有头痛、头胀,均与体位无关;反应迟钝,视物模糊,无视物旋转;言语蹇涩,口干,喜温水,夜间流涎,无饮水呛咳;偶有心慌、胸闷;汗少;双下肢瘙痒明显,伴有色素沉着,双足发热,无手心发热;纳可,眠差,易醒,小便可,大便可,日1次,成形。舌胖大伴有齿印,苔白,中间黄腻,脉细滑。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13年,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早12IU、8晚IU),中午口服拜糖平50mg控制血糖。
查体:体形中等,面色淡白,口角向右侧歪斜。
2013年2月25日辅助检查:CT头颅平扫:1.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2.脑萎缩;3.右额叶大脑镰旁钙化影,考虑脑膜瘤钙化可能;4.右侧筛窦、蝶窦黏膜囊肿。
西医诊断:1.再发脑梗塞恢复期;2.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小陷胸汤证,《古今录验》续命汤证)。
方用小陷胸汤合续命汤:法半夏18g,瓜蒌30g,黄连15g,生麻黄9g,杏仁12g,桂枝12g,炙甘草30g,生石膏30g,干姜12g,当归30g,川芎18g,党参30g,竹茹12g,胆南星10g,菖蒲15g,天竺黄30g,生黄芪60g。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左下肢活动不利缓解,现走路基本无踩空感觉;全身乏力较前明显缓解,头昏症状已愈,全身瘙痒明显缓解,夜间流涎症状已愈,说话口齿较前清晰,无视物模糊;口干,喜温水,双足发热已愈,纳眠可,易醒,二便调。
方用小陷胸汤合续命汤:法半夏18g,瓜蒌30g,黄连15g,生麻黄9g,杏仁12g,桂枝12g,炙甘草30g,生石膏30g,干姜12g,当归30g,川芎18g,党参30g,竹茹12g,胆南星10g,菖蒲15g,天竺黄30g,生黄芪10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患者诉现走路如正常人,双下肢有力气,无全身乏力,言语清晰,记忆力亦较前改善,恢复正常生活。
按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笔者临床体会到《古今录验》续命汤的方证是:中风,肢体偏瘫,活动受限,言语蹇涩或不能言,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拘急,乏力。本案患者诊为中风,症见左下肢活动不利明显,无力,左下肢不能久抬起,经常性走路不稳,走路时左下肢有踩空感觉,易摔倒;全身极度乏力,言语蹇涩,符合《古今录验》续命汤方证。本案患者舌苔白,中间黄腻,脉细滑。病机辨证当属痰热互结,符合小陷汤的病机,故采用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
关于黄芪,《神农本草经》谓其:“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可见黄芪主要有两种功效:一为生肌,二为补虚。笔者将黄芪用于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临床经验是:必须大剂量,至少60g,多则可以用120g,再者必须用生黄芪,因为只有生黄芪才不会使患者上火。本案患者单次使用黄芪达100g,患者气虚症状明显改善,而无任何上火的症状。关于黄芪的用法,主要是借鉴了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经验,如补阳还五汤,黄芪用4两,约144g(清代1两相当于现代约36g。后注:准确的清代1两相当于现代37.3g);黄芪赤风汤,生黄芪2两,约72g;可保立苏汤,黄芪1两5钱,约54g;黄芪甘草汤,生黄芪4两,约144g。可见临床中生黄芪用100g,对于王清任用药来说是常规剂量。本案的大剂量运用生黄芪,也印证了王清任所说的话:“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本文摘编自《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
——治再发脑梗塞全身极度乏力案
摘自2024-12-6中国中医药报
何庆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任某,男,57岁。初诊日期:2013年2月25日。主诉:左下肢活动不利10月余,加重伴全身极度乏力20天。现病史:患者于2012年4月23日开出租车时出现头痛,于路边门诊买止痛药口服后开车回家,第二天出现左下肢肢体活动不利、仍头痛,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查头颅MRI示:右侧侧脑室及右侧丘脑旁亚急性缺血灶;右侧侧脑室旁慢性缺血灶、右侧基底节区小软化灶;右侧丘脑短T1、长T2信号,钙化;右侧筛窦、蝶窦及双侧上颌窦炎症。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给予金纳多、凯时静滴后,患者头痛好转,但左下肢活动不利、言语蹇涩改善不明显。2012年6月8日因“左下肢活动不利、头晕、言语蹇涩”就诊,被诊断为脑梗塞恢复期,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遗留左下肢活动不利,言语蹇涩。患者规律服用天通胶囊、血栓通胶囊等,病情较为平稳。
20天前患者出现左下肢活动不利明显加重,头晕、头沉重,全身乏力明显,期间在家摔倒过1次,所幸无外伤,言语蹇涩较前加重,遂来就诊。
刻下症:左下肢活动不利明显,无力,左下肢不能久抬,经常性走路不稳,走路时左下肢有踩空感觉,易摔倒;全身极度乏力,连说话都无力气,头昏,偶有头痛、头胀,均与体位无关;反应迟钝,视物模糊,无视物旋转;言语蹇涩,口干,喜温水,夜间流涎,无饮水呛咳;偶有心慌、胸闷;汗少;双下肢瘙痒明显,伴有色素沉着,双足发热,无手心发热;纳可,眠差,易醒,小便可,大便可,日1次,成形。舌胖大伴有齿印,苔白,中间黄腻,脉细滑。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13年,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早12IU、8晚IU),中午口服拜糖平50mg控制血糖。
查体:体形中等,面色淡白,口角向右侧歪斜。
2013年2月25日辅助检查:CT头颅平扫:1.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2.脑萎缩;3.右额叶大脑镰旁钙化影,考虑脑膜瘤钙化可能;4.右侧筛窦、蝶窦黏膜囊肿。
西医诊断:1.再发脑梗塞恢复期;2.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小陷胸汤证,《古今录验》续命汤证)。
方用小陷胸汤合续命汤:法半夏18g,瓜蒌30g,黄连15g,生麻黄9g,杏仁12g,桂枝12g,炙甘草30g,生石膏30g,干姜12g,当归30g,川芎18g,党参30g,竹茹12g,胆南星10g,菖蒲15g,天竺黄30g,生黄芪60g。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左下肢活动不利缓解,现走路基本无踩空感觉;全身乏力较前明显缓解,头昏症状已愈,全身瘙痒明显缓解,夜间流涎症状已愈,说话口齿较前清晰,无视物模糊;口干,喜温水,双足发热已愈,纳眠可,易醒,二便调。
方用小陷胸汤合续命汤:法半夏18g,瓜蒌30g,黄连15g,生麻黄9g,杏仁12g,桂枝12g,炙甘草30g,生石膏30g,干姜12g,当归30g,川芎18g,党参30g,竹茹12g,胆南星10g,菖蒲15g,天竺黄30g,生黄芪10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患者诉现走路如正常人,双下肢有力气,无全身乏力,言语清晰,记忆力亦较前改善,恢复正常生活。
按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笔者临床体会到《古今录验》续命汤的方证是:中风,肢体偏瘫,活动受限,言语蹇涩或不能言,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拘急,乏力。本案患者诊为中风,症见左下肢活动不利明显,无力,左下肢不能久抬起,经常性走路不稳,走路时左下肢有踩空感觉,易摔倒;全身极度乏力,言语蹇涩,符合《古今录验》续命汤方证。本案患者舌苔白,中间黄腻,脉细滑。病机辨证当属痰热互结,符合小陷汤的病机,故采用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
关于黄芪,《神农本草经》谓其:“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可见黄芪主要有两种功效:一为生肌,二为补虚。笔者将黄芪用于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临床经验是:必须大剂量,至少60g,多则可以用120g,再者必须用生黄芪,因为只有生黄芪才不会使患者上火。本案患者单次使用黄芪达100g,患者气虚症状明显改善,而无任何上火的症状。关于黄芪的用法,主要是借鉴了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经验,如补阳还五汤,黄芪用4两,约144g(清代1两相当于现代约36g。后注:准确的清代1两相当于现代37.3g);黄芪赤风汤,生黄芪2两,约72g;可保立苏汤,黄芪1两5钱,约54g;黄芪甘草汤,生黄芪4两,约144g。可见临床中生黄芪用100g,对于王清任用药来说是常规剂量。本案的大剂量运用生黄芪,也印证了王清任所说的话:“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本文摘编自《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
预防脑血管疾病,孙林娟推荐两种简易养生方法:一是指尖操,用力伸展手指保持2秒,再快速紧握2秒,反复操作,早晚各50次,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末梢,激发脑部相应位点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反射;二是按揉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两横指处。用拇指和食指指腹轻按,以感到局部酸麻胀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能健脾化痰,降低脑血管堵塞风险。
前一篇:中西医融合呵护生殖健康
后一篇:附子正确煎服很重要

加载中…